正是国务院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设计出了利用外汇储备注资的思路,从而解开了这个死局。到2003年末,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了4032.5亿美元,比年初增加1168.4亿美元,各界都预计,随着中国贸易顺差的持续增大、外商直接投资的不断增加和境外热钱的持续涌入,外汇储备将会继续快速增加。正当各界讨论中国日益增加的外汇储备如何更有效使用时,央行设计出了国有银行股改的思路:首先利用外汇储备成立一家公司,然后通过这家公司对国有银行注资,这样做的效果类似于财政部发行国债注资,但是又不需要经过全国人大的讨论和批准,有利于国有银行股改的快速启动;同时,由于要求接受注资的银行在一定时间内不得将美元兑换成人民币,因此并不会对基础货币的发行造成大的冲击。 这一思路虽然令很多业内人士意想不到,但是仍然有迹可循,20世纪末,日本的中央银行——日本银行就曾经买入日本上市公司的大量股份,以防止日本股市的进一步下跌,并在股市回暖时卖出获利。 在这一思路获得最高决策层的认同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以下思路:在总结中国经济与金融体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上化解金融风险的经验,采取财务重组、处置不良资产、上市等步骤,积极拖进国有银行的改革和发展。在具体操作中,实行“一行一策”。在财务重组方面,2003年12月16日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汇金公司),明确汇金公司代表国家对重点金融机构进行财务重组并履行出资人职能。在处置不良资产方面,依据国家法律与政策规定,核销资产损失,采取公开招标等市场化方式处置不良资产,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在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方面,明确实行整体改制,制定公司治理与内控指引。对股份制改造所涉及的财政税收、劳动工资、社会保障、国有土地经营政策、人事管理、工商注册登记、金融监管等方面也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政策。 2003年12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外汇储备注册成立国有独资投资公司——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50亿美元。2003年12月30日,汇金公司以450亿美元注资中行和建行,从而启动了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 之所以选择中行,主要出于三方面的考虑:中行的不良贷款比率相对较低,2003年,中行五级分类的不良贷款余额为3438亿元,比上年末减少647亿元;不良比率为15.92%,比上年末下降6.45个百分点,在四大银行中仅高于建行;中行原有的资本金较为充足,所有者权益高达 2197亿元,足以覆盖不良贷款形成的损失;2002年7月25日,中行在香港的子公司中银香港成功在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上市,中行已经积累了一些海外上市的经验。 之所以选择建行,是因为早在8个月之前的2003年4月,建行已经全面启动股份制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2003年4月初,建行成立股份制改革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对全行的股份制改革工作进行统一协调和安排;2003年7—8月,建行确定了股份制改革过程中的审计师、资产评估师、律师、管理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8月11日,建行召开重组改制项目中介机构启动会,正式启动审计、评估和法律尽职调查工作;2003年10月27日,建行举办了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培训班,对全行新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要求、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理论、国际先进银行的计提实践以及建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了介绍,随后,建行按照新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办法开展信贷重新分类工作。 此时的建行,早已不是51年前成立时的那家办理基本建设投资拨款监督工作的专业银行。当它和中行一起被国务院确定为股份制改造试点时,它具备了两点优势,一是在四大国有银行中,建行的不良贷款余额最少;二是建行已经进行了上述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