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宝安秘密收购上海延中案争得面红耳赤之时,深圳的文稿竞价拍卖也劲爆登场, 其商业操作的价值甚至超过国内文稿第一次拍卖的意义。 从企业史商业策划的角度审视1993 年10 月的中国文稿第一次竞价拍卖,它是国内30 年来最精彩的策划案例之一。 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那时的深圳,为一个普通记者的奇想提供了萌蘖和生长的土壤。 策划者王星,是《深圳青年》杂志社的记者。当他为自己想到的文稿拍卖这个点子激动不已时,首先把它确定为一个商业行为。拍卖成交的佣金、企业对活动的赞助、延伸开发常规的文稿交易佣金、无形资产的收益……王星梳理出一系列的商业机会点。 当然,王星必须给自己的策划赋予一个挑战观念、突破传统的高尚文化意义。他首先将自己的想法向《深圳青年》杂志社的社长王京生汇报沟通,这位从团中央派到深圳的团干部立刻看到了其想法中所蕴涵的历史性意义,同意以杂志社的名义作为主办单位,只是要求王星独自承担活动的运作经费,并承担可能出现的运营风险。活动章程序言随后就在《深圳青年》上发表:"建立起一个市场,一个公平地体现出知识分子价值的市场,让文人凭着自己的智慧,富起来,让智慧仗着文人的经济腰杆,流通起来"、"竞价会上的第一声槌声,将声透五千年,声动千万里,文人'言义不言利'的藩篱,被一槌洞开"。《深圳青年》以杂志社的名义向深圳市团委、市新闻出版局和市委宣传部写了一份报告,深圳市委副书记林祖基批示"这也是一项改革"。 文稿竞价拍卖的商业框架主要有三点:第一,它是一次全国性的以社会效益为主的非营利性拍卖活动;第二,太平洋保险深圳公司为参拍文稿提供保险,即使流拍,也能保证作者得到基本稿费收益;第三,拍卖公司免费主持拍卖,免除佣金。 为了这次活动,王星差点将自己的住房和身家性命压上,他做好了挑战与牺牲的准备。文稿竞价策划最难的应该是项目的审批立项。由下而上层层报批,越级批准的可能性几乎没有。王星采取的是一种变通的方式,即政府支持、民间运作,政策加关系,搞定!在北京期间,王星拜会了文坛泰斗冰心老人,原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著名诗人艾青,他们对这个活动均表示极大的兴趣和关注,这坚定了王星的信心。 紧接着,他广泛接触和拜会北京的其他作家以及文艺评论家、学者和出版界人士,所到之处,作家、学者们无不为他的惊人的想法叫绝,他们被王星充满激情的演讲所感染,他们知道,深圳是操作这个活动最理想的地方。 除北京以外,王星又去了南京、上海、杭州,他与江浙作家沙叶新、叶永烈、黄蓓佳、苏童等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同样获得了他们的认同和支持。 有了卖家,关键要找到买家。王星第一个找到了深圳机场候机楼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远钦,参加国内第一次文稿竞拍,花十几万元,比做一个整版的广告值。李远钦心有灵犀,当即表示最少买两部文稿。竞价会前,深圳机场候机楼有限公司出资8.8 万元,带头购买了王东华的社会学专著《新大学人》和史铁生的短篇小说《别人》。这让王星吃了定心丸。 首次成交的消息在海内外上千家报刊及电台电视台发出,李远钦和深圳机场候机楼公司一夜成名,无论是在电视上,还是在报纸上,到处都是深圳机场候机楼公司和李远钦的大名。 企业家说明会、港澳人士说明会,一系列的新闻推动之后,接下来,霍达以自标价100 万元的《秦皇父子》参与竞价,不久,上海作家叶永烈又标出千字3 000 元的高价。无疑,高价为王星制造了新闻由头。 霍达叫卖100 万,引发李国文、张洁、从维熙、叶楠、刘心武、梁晓声"六作家退出"的风波。上海《文学报》刊登了一则题为《漫天要价,轻率"叫卖",引起文坛内外不满,深圳文稿拍卖起风波》的文章。此风波对文稿拍卖不利,但也从另一个方面推动了文稿拍卖的影响力。 霍达《秦皇父子》被深圳市三洲实业公司买走,让拍卖变得无可挑剔。签约仪式也成了一次成功的推销。 1993 年10 月28 日下午2 点40 分,首次优秀文稿竞价会正式开始。参加竞价的11 部作品全部成交,成交率为100 %。按作者自标保留价计算,成交递增率为两倍多。成交额达249.6 万元。争夺最激烈的当数10 号作品《深圳传奇》,这部由北京作家倪振良采写的全景式、全方位再现深圳特区15 年辉煌创业史的长篇纪实文学,起叫价为4.5 万元,结果被083 号深圳龙华物业发展公司向力群和084 号深圳天虹商场一直竞至88 万元,最后才由084 号天虹商场有限公司竞得。 深圳索华伦实业公司的总经理李春燕女士,出资3.3 万元,购买了顾城的小说《英儿》。在顾城杀妻自缢的消息传来后,《英儿》迅速成为热点,在大家都认为李春燕要大发"死人财"之际,她又毅然将著作权使用权无偿捐献给了作家出版社,体现了她本人对文化事业的真诚和关注。 参加文稿竞价的还有电影明星刘晓庆。在竞价会上,她的自传选题仅仅凭一个标题,虽未着一字,却卖了17 万元。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成交仅仅一个月,她的这个名为《从电影明星到亿万富姐》的选题再度以108 万元的天价被人买走。 从年初到年底,深圳的文稿竞价成为当年最重要的新闻,引来全世界的目光。 此次活动"强力"推出不少新闻人物,如女作家霍达、拍卖官郑晓星、第一宗交易的买主李远钦、首席法律顾问傅志伟等,也都借新闻炒作出尽风头。总策划王星更是"一举成名天下知"。本来在《深圳青年》,王星只是一个普通的记者编辑,但这次活动开始之后,他一下就成了海内外关注的"新闻人物",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总编导时间和主持人白岩松为王星做了《东方之子》后,主持人方宏进又为王星做了《焦点访谈》。 王星后来成为家具行业的策划师,在深圳、东莞、上海等地策划筹办了国内外重要的家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