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 年年初,黄秋君从惠州的华侨农场调到光明电子厂工作。"车子到了深圳老城,全都是砖瓦房,过了铁路,也就是蔡屋围还有几栋房子,再往西走,一路上汽车都是在山中穿行,公路很窄,两边一个个山包闪过。"这是黄秋君第一次到深圳康佳报到时的情景。10 年后,一切已经是另外一副模样。 黄秋君到了工厂,也就是在丘陵连绵中的两栋厂房,周围全是山和树林。当时女工们就住在现在康佳医务所的楼上,小房间住8 个人,每层楼两边的大房间住10 个人,医务所紧靠着山,一出门就是山。山的两侧,一侧是一个汽修厂,一侧是一个家具厂,到这两个厂去,都要翻山越岭,走很长一段山路。最高的山,有现在的8 层楼那么高。再向山里走,树林很密,就不敢走了。所幸工厂前面还有一条坑坑洼洼的公路,当时叫广深公路,可通到广州,偶尔有车来往。 当时每月工资30 多块钱,生活补助四五块钱,但消费也很低,一份青菜1 毛钱,一份带肉的青菜1 毛5 分钱,排骨等也就是3 毛钱。当时工厂经常断水断电,天再热也没有空调和电风扇。喝的水是黄的,因为根本就没有处理。如果断水,黄泥汤也没有,想洗洗都没办法。 开始,康佳有一个做元器件的车间,一个做线路板的车间,一个组装收录机的车间,还有一个修产品用的发泡车间。黄秋君在元器件车间,技术并不复杂,主要是眼疾手快。香港方面派人过来进行技术和生产管理指导,管理很严格,上班打卡,计件任务,抓产品质量,都很严格。 由于产品是来料加工后出口的,不做内销,员工买自己生产的产品也不是很容易。当时有一个规定,来料加工中有一个百分之几的原料损耗,如果没有损耗,做成了合格的产品,每百台产品中可以拿出几台来供员工购买。因此大家就排号买这类产品。黄秋君就是排号购买了自己工厂生产的一台卡式收录机,爱不释手。 1990 年,由香港港华公司与华侨农场投资的光明电子厂(康佳集团)前身在荒野上动工兴建时的情景。 康佳生产的第一批电视机是三用的,电视屏幕很小,装在一台录音机上,这台录音机还有收音机的功能。产品是美国客商订购的。1986 年,黄秋君购买了16 英寸的康佳彩色电视机。那个时候有彩电的家庭不是很多,把彩电买回家,着实让家人高兴了一阵子。 1990 年,"康佳牌"彩电及系列电子产品总产量首次突破年产百万台大关,位居全国电子行业首位。在"第四届全国十大最佳合资企业"评比中,深圳企业界的明星--深圳康佳电子有限公司首次被推荐参评,即以7 项效益指标位居全国同行第一的优异实绩,而一举当选,成为我国电视机整机行业中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合资企业。 特区成立的前几年,也看不出多大变化。但是深南大道开通以后,路两边每天都有建筑冒出来。华侨城到处都是工地,热气腾腾。最初深圳湾大酒店建成了,旁边还有一个游乐场,黄秋君和工友们星期天就去玩。但不久,那里就被围起来了,知道里面搞建设,不知道建什么,建成以后,康佳员工发了免费的游览票,进去一看就惊呆了,呈现在眼前的是锦锈中华的"小人国"。 1990 年4 月29 日,开业7 个月的锦绣中华接待了第200 万名"幸运游客"。最激动的是它的创始人马志民。 1984 年,中旅社和香港新闻摄影协会举办的一次中国旅游摄影展览,在香港引起强烈的反响,刮台风、下雨都有参观者排长队买票,展出半个月还关不了馆。后来到泰国、菲律宾、澳大利亚展出,同样是这般轰动。由此,马志民深信,中国的锦绣河山、灿烂文化,只要向世界展出,必定有强烈的吸引力。1985 年他到荷兰参观了"荷兰小人国"后感触很深。"把中国的历史文化、山川、工艺、民族特色组成微缩景观",他下决心要干成这个事业。在人民大会堂,他向叶挺元帅汇报过开发华侨城的想法;当国务院正式批准开发华侨城时,马志民提出了"锦绣中华"的构想,次年为此举行了专家、教授研讨会,不久就着手总体规划。1987 年12 月,"锦绣中华"工程破土动工。马志民对工程的要求是:求真求实。他看过荷兰、菲律宾、泰国的"小人国",他希望超过它们。参与景区规划、设计和建设的,有天文、文学、地理、历史、宗教、古建、民俗、美术、美学、园林、声学、光学、电子学等各个学科的名家共53 人,他们怀着一颗爱心,戴着草帽和工人蹲在工地上忘我地工作,把毕生研究的心血倾注在一片片小砖、一个个小陶人身上。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由于屡经战乱和"文革"浩劫,主佛卢舍那失去双臂,再造景观保持了这种历史的真实,卢舍那成了"东方的维纳斯";为了弄清光绪婚庆大典8 000 多个人物的身份、服装,多少马匹多少罐酒,专家毛凤德翻阅了浩如烟海的清朝皇家档案。1989 年9 月22 日,景区试业,国庆节这天,游客数高达29 452 人。 一位台胞含泪挥笔留诗:"华夏形胜一园胜,山绕古刹水绕楼;贺朗归来抚桑麻,乡思泪洒小神州。" 1990年,设华侨城建设指挥部主任马志民,因创办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被称为中国主题公园之父。 1990 年7 月,老山前线战斗英雄史光柱从深圳大学毕业。1986 年,史光柱负伤,深圳大学特准其入校读书。就读期间,他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双目失明等重重困难,学完了大学本科的全部课程,毕业成绩在全班名列前茅。在深大四年,他还坚持文学创作,出版了《我恋》及《背对你投下黑色的河流》两本诗集,发表了许多单篇散文和诗歌,这些作品获得了文学评论家和读者的好评。此外,史光柱利用课余时间在深圳、云南、北京、上海等地作了大量的报告或演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史光柱毕业后回到原所在部队工作。 1990 年10 月8 日,刚刚参加完高考的深圳女孩邱洁云前来参加面试餐厅服务员。这一天,世界快餐业巨头麦当劳在深圳开设中国第一家快餐店。这家位于解放路光华楼西华宫的麦当劳餐厅,拥有500 个座位,共投资4 000 万港元,经营的食品及质量与世界各地的麦当劳餐厅相同,包括肉香扑鼻的各式汉堡包、热辣香脆的薯条、冰凉软滑的奶昔及雪糕新地等。 邱洁云想,应聘服务员顶多就是擦擦桌子,端端盘子,没想到上班第一天她被分配去洗厕所。她感觉心里委屈,一边洗厕所,一边掉眼泪。但几年之后,邱洁云当上了这家店的店长。 蛇口工业区也有好消息,1990 年1 月8 日,南海油脂赤湾公司开业。该项目由马来西亚郭氏兄弟集团、香港鹏利有限公司、山达有限公司、集成汇财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的南山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宝丰企业贸易公司参股的中外合资企业,坐落在赤湾港侧。厂房及生产设备的投资总额超过1 亿港元,总占地面积达4.8 万平方米。从洽谈到工程竣工,仅用了11 个月时间。该公司拥有一座年产25 万吨油的食油精炼厂、年产150 万个铁桶的全自动铁桶生产线以及总容量达5 万吨的储油罐。从马来西亚、菲律宾、加拿大和欧洲进口优质毛油,然后采用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进行加工提炼,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油脂行业标准。每天可生产500 吨精炼油。 著名品牌"金龙鱼"由此诞生。它是港口经济低成本的产物。海上运输成本低廉,从海外运来毛油加工,比国内原料的价格低出很多,从而使"金龙鱼"以极强的竞争力进入国内市场。有人举例比较,广西的蔗糖运船经过珠江运输到蛇口赤湾的成本,相当于用汽车将这些蔗糖从赤湾港运送到十几公里外的深圳笋岗仓库。海上运输船更大,成本更低。 1990 年,深圳工业又创新纪录,工业总产值达160 亿元,工业品出口产值突破百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