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深圳专业户、个体户如燎原之火蓬勃兴起之时,蛇口工业区也在为以后的发展聚集人 才。"蛇口,美得像夏威夷一样。"很多人就被袁庚这句话"忽悠"到了这个破败的半岛上。 1979 年6 月25 日,梁宪从北京调往香港招商局工作,7 月初的一个星期六下午,干部们去听袁庚作"形势报告"。这是他第一次目睹袁庚的尊容和风采。袁庚站立着向大家作报告,手上并无片纸只字。他身材魁梧,目光炯炯有神,不时以手势配合语言,面部还表情多多。他从内地讲到香港,又从香港讲回内地,最后讲到招商局要在毗邻香港的蛇口建立一个工业区。这是梁宪第一次听到蛇口这个地名。他虽为广东人,也不知它在何方。袁庚说,蛇口坐落在宝安县的南头半岛上,上颚有座山,下鄂有座山,中间是个湾,看上去就像一条蛇昂着头,张着个大口。他还说:"可不要被这个名字吓着了。蛇口是个好地方,那里有绵绵细沙的海滩,海滩上有风吹瑟瑟的树林,你们有谁去过夏威夷吗?蛇口,美得就像夏威夷一样!" 几天之后,梁宪法就来到了这个"美得就像夏威夷"一样的蛇口。当然,他遇到的是"蛇口的苍蝇,南头的蚊,又大又狠吓死人"。 4 年以后,梁宪去美国出差,最后一站是夏威夷。他终于领略了夏威夷的美丽。那湛蓝的海水,雪白的浪头,细软的沙滩,挺拔的棕榈树……戏水的当儿,或躺在沙滩上享受着日光浴的时候,梁宪又一次想起袁庚"蛇口美得像夏威夷一样"的那句话,不禁露出会意的微笑。 回来后,有一次梁宪跟袁庚同船从香港过蛇口。袁庚也是刚从海外回到香港,未曾休息便直奔蛇口。登岸的时候,袁庚说:"世界上美的地方也见得多了,还是觉得蛇口最美。"接着又低声说:"粱宪,你知道吗?每次我从海外回来,第一脚踏上蛇口这块土地的时候,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和冲动。" 袁庚终于用他的口吻诠释了那句夸大其词的比喻,解释了他的"谎话"。 梁宪来蛇口的第一个职务是培训中心主任,组织开办第一期干部培训班。 1981 上半年,蛇口工业区初步奠定基础。从1979 年8 月破土动工,至1981 年4 月,已完成了"五通一平"基础工程建设。 这时,蛇口人才紧缺,急需从交通部门之外调入大量人才,但是按照当时的人事干部制度,无法调这么多干部到蛇口。1981 年起,蛇口工业区就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城市开始了国内的第一次干部招聘。 交通部在连云港培养的一批外语专业学生到蛇口比较顺利,一共来了22 个20 岁左右的年轻人。在北京、上海等地的招聘就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当时的干部统调统分,不能流动,有人想到蛇口工作,单位不放,调动无门。 从1981 年8 月开始,蛇口工业区陆续接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第一批人才。 1981 年11 月末到1982 年10 月期间,工业区将这批人组织起来,办了第一期企业管理培训班,学员共有48 人。从这个培训班里走出来的人,肩负了蛇口早期建设的重任,后来又成为蛇口工业区各单位管理层的中坚力量。这个培训班在蛇口建设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被后人称为--"黄埔一期"。 现就职于蛇口工业区史志办的谭筑熙先生是当年"黄埔一期"的学员之一。在他心中,这近一年的培训是他一生的转折点。 1982 年12 月8 日培训班举行了开学仪式。事实上,课程从几天前就开始了。 主要学的课程有:经济基础、英语、企业管理、电脑操作,再就是应用公文。到下半年,培训班还请来境外相当权威的教授、企业家、银行家、律师,还有财务专家和外贸专家,讲述相关领域最新的知识、法规和案例。 刚刚从"文革"阴影中走出来的学员,直接接触到西方世界最前沿的经济理论、企业运作模式、人员管理经验,相当一部分人一时间很难接受,"这不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吗?"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所学到的知识,正是改革开放建设所必需的。 1982 年年初,袁庚请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江绍伦,让他给学员们作报告。 虽然事先谷牧对江绍伦讲你放开讲好了,放了毒我来给你消毒,但那天他还是战战兢兢,没有畅所欲言。 尽管如此,仍然有人提出质疑:为什么要请资产阶级学术权威来散布唯心学说? 袁庚笑答:西方学者把人类行为学植入经济管理中,作为一个专门学科来为企业经营者服务。把"效率"和"满足感"放在经济学中加以考察,有其唯心的一面,也有可借鉴之处嘛! 见学员们似有所悟,袁庚便话锋一转,反诘一句:难道我们大家就没有一点勇气接触一点离经叛道的学说流派,不应具备一点开阔视野、洞察世情、取之长弃之短的能力吗? 江绍伦的讲座也算一次小小的风波:请来反动权威放毒。 经过一年的集中培训,这期学员被派往蛇口工业区各个下属单位,从事经营管理工作。创业期的艰苦磨砺,使他们成为单位的骨干力量。通过培训,这期学员基本适应了改革开放的形势,具备国际交往能力。在以后的成长中,这期学员大多成为招商局和蛇口工业区的中高层管理干部,也有人去国外发展,还有人自己创办企业当了老板。 最让"黄埔一期"自豪的是,48 个学员大多担任过领导职务,近30 年来没有一个人犯经济错误和问题"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