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疯子”李书福征战宁波_汽车“疯子”李书福征战宁波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企业史 > 汽车“疯子”李书福 > 征战宁波

汽车“疯子”李书福——征战宁波

我们已经知道吉利可以造汽车是借了四川德阳一家监狱下属汽车厂的许可证,也知道在与那家工厂合作了一阵以后,由于主事的监狱长身故,李书福收购了监狱在那家工厂的股份,自己在浙江开始了吉利的造车历程。但为什么吉利的生产需要浙江省地方政府的支持,以至于下线之初浙江省副省长叶荣宝的出席对李书福至关重要?其中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李书福造汽车是异地造车,这是一个出格的举动,是不被行业主管部门所允许的。李书福在以后的很多场合回顾那一段经历的时候,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很多人来找过我们。” 谁来找过吉利?李书福当然不会说得很明白。但是汽车工业在中国是一个与政府高度相关的行业,而吉利集团又是一个民营企业。说到底,李书福也只是一个很想造汽车的有钱人。如果没有政府相关官员出面支持,他的出格行为随时可能被制止。中国的现状是“七八顶大盖帽,一起来管一顶破草帽”,李书福当然不会戴破草帽,但就根本的性质而言,吉利也是一个草根企业,只是规模大一些而已,只要是相关部门,谁都可以管。 对于企业来说,要摆脱这种命运,只有做大。虽然吉利集团在台州已经很大,但是因为这个疯狂的家伙居然在完全已经可以过好日子的时候想去做汽车,所以他就又不得不面临被管的命运。 吉利造车时的那把政策之剑一直就悬在那里,这个在临海800亩土地上建起来的汽车厂虽然搬到了宁波,虽然造出了两款汽车,但是它的主人的心也一直是悬在那里的。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一次李书福没有像卖从冲洗液里炼出的银子和开冰箱厂一样,碰到红灯就放弃了。这第三次红灯好像还格外激起了他的兴趣,他说过汽车这个行业迟早要开放,早进去来得及打基础,晚了就不行了。对于1997年进入汽车业,他一直坚持认为吉利选了一个最好的时间。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李书福为什么在汽车上也要做大。做大对于这个汽车“疯子”来说不仅仅是一个梦想的实现过程,还意味着他有可能摆脱管制。但是对于没有牌照的吉利来说,做大意味着另外一个风险,那就是在李书福投入资金以后因为没有牌照而全面失败。 这是一个两难的局面。李书福可以在做汽车时疯狂投入,在技术上“仿制”而不怕受人嘲笑,但他不得不担心的是吉利车的生产权。没有生产权就意味着吉利还得是个私生子,就算是李书福这样对汽车着迷到疯狂的人,也不敢全面扩张。 真正让李书福放下心的时间,是1999年。这一年,主管工业的副总理曾培炎到了吉利,李书福在与这位中国工业的最高管理者对话时,说出了那段后来流传很广的话:“请允许民营企业大胆尝试,允许民营企业家做轿车梦,大众在上海的投资累计46亿,而我只需要26亿就可以造很好的轿车,几十亿的投资我们不要国家一分钱,不向银行贷一分钱,一切资金民营企业自负。如果会失败的话,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吧。”而曾副总理的回答是肯定的。 得到了最高层的肯定,李书福开始了真正的“疯狂”之旅。 仅仅从制造汽车的角度看,吉利的第一个生产基地确实生在了一个好地方。作为浙江摩托车和汽车配件的一个制造业中心,台州此类企业高度发达,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群。到2006年,台州地区的汽车工业已经包括了生产客车、SUV等各类车型的四家民营企业。当地政府已经开始把“打造中国底特律”这样的口号提到了地区工业发展的指向上来了。因为民营企业的集中和高效,台州的汽车配件不但多,而且低价。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路风教授对吉利考察的结果是,台州产的汽车配件的普遍价格是进口配件的一半到三分之一,汽车空调的价格只有国产其他企业的一半。 但对于台州第一个介入汽车制造的李书福来说,仅仅是制造成本低并不能满足他对汽车业的胃口,他要的是完全独立地生产汽车。而这样一个要求必然会使李书福走出台州,到大城市去是吸收吉利汽车当时最需要的人才的基本条件。 又是一个偶然给了李书福机会。1999年,曾经担任过台州第一任市委书记的黄兴国在这一年出任宁波的市委书记。这次人事变动给了李书福进入宁波的机会。当时宁波有一家日资企业破产,空下来300亩地,李书福的吉利集团有机会用上这块地。李书福抓住了这次机会,不过似乎没有因此而赚到什么便宜。在一次采访中,他抱怨说这块地是吉利用高价从日本人手里买来的。 几乎在宁波吉利生产基地建设启动的时候,李书福在汽车业的技术人才准备工作就同步开始进行了。此时,在技术人才方面,他选择的路线是挖墙角的方式,瞄准的对象,就是吉利的竞争对象—天汽。 李书福的吉利造车史到现在为止一共有8年时间。但在技术提高和人才准备方面却经历了三个过程。最早阶段,吉利以完全仿制为主,拆奔驰、仿夏利,完全从外型分解和配件厂的配套供应起步;第二阶段李书福从国企挖走了很大一批人才;而到了2003年之后,李书福开始成规模地引进韩国大宇的汽车技术体系,并开始自己培养高级人才的尝试。 李书福从造汽车开始起,就一直怀着要造自己的汽车这样一个目的。单纯的仿制意味着吉利永远只能走低价和跟随路线,这不符合他造车的本来目的,也与商人逐利的本性不符。这一点非常清楚,李书福自己也不讳言,他在很多场合都明确地告诉媒体,他喜欢追逐财富的感觉,不排斥财富。但是像李书福这样一无背景二无政府资金投入的人要在汽车上逐富,没有一定的技术积累,什么都要靠买是不行的。成本战只要是民营企业就都会打,对李书福来说,最现成的人才在国有企业里,问题是他能不能拿到。如果说在台州他去挖人还有难度的话,到宁波基地开始建设的时候,至少他农民企业家的形象已经开始洗去了。宁波是中国著名的商业城市,在这样一个大城市里有自己的汽车厂,李书福用这样的形象来宣布自己要在汽车业里扎根是有说服力的。 事实是,1999年,天汽的一个技术部部长首先被李书福挖下了海,接着是一大批各种各样的技术工人加盟吉利。到2001年,天汽的技术部门先后有近百人被李书福挖到了吉利,而吉利也在宁波成立了技术中心。吉利开始了第二个车型—美日的生产。 用两款微型车来打开吉利造车的道路是李书福造车之前就确定的,他甚至在吉利集团造汽车之前就定好了未来两款车的名字。豪情的含义自不用说,美日这个名字除了要在人们心中有意无意地留下吉利汽车与美国和日本汽车之间的关系外,真正的含义可以用吉利挂在宁波生产基地的一块宣传牌来说明,那块牌子的内容说的是:“美好日子从美日汽车开始”。 但美日汽车在吉利车系中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在豪情推出三年之后,吉利的技术储备其实并没有到推出下一个车型的时候。美日相对于豪情,只是把两厢车改成了两厢半车,同属于微型车,与豪情有市场冲撞的可能。李书福之“疯狂”,就在于他敢于在速度上和人较真,敢把想法变成现实。自己打自己也没关系,而其中的关键在于豪情已经占有了“中国最便宜的轿车”这样一个地位,利润很低,但吸引了眼球。在这种情况下,他推出另一种车型,避开最便宜定位下的不利定价来赢取一些利润。 应该说,李书福不仅有“疯狂”,而且还不失策略。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汽车“疯子”李书福》其他试读目录

• 不被承认的“野照相”生涯
• 大时代下的小创业者
• 冰箱配件传奇
• 被迫中断的冰箱路
• 照亮造车之路的流星
• 抓住利润,为造车做准备
• 摩托车之旅
• 典型的中国民营企业家
• 兄弟之间
• 造汽车的资本
• 中国第一辆汽车
• 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汽车生产
• 转折点:上海大众的诞生
• 合资后的异化
• “市场换技术”
• 李书福的“炮仗”
• “疯子”的眼泪
• 李书福的对手
• 另外两个狂人
• “中国最便宜的轿车”
• 李国顺案带出的资金秘密
• 豪情的入市空间
• 以价格战入市
• 征战宁波 [当前]
• “征战”全中国
• 价格战烽烟再起
• 疯狂者和他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