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之后,中国的汽车工业又开始了一次发展的浪潮。新中国开国大典的礼炮还在耳边回响,百废待兴的旗帜刚刚扬起,毛泽东便描绘出一幅民族汽车工业的蓝图。他第一次出访苏联,便对随行人员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也要有像斯大林汽车厂这样的大工厂。” 毛泽东的话很快就变成了现实,1952年7月,重工业部汽车工业筹备组在长春成立,一汽被列为国家“一五”期间规划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毛泽东亲自签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力争三年建设汽车厂的指示》,并题写了一汽的奠基碑。 1956年7月13日,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一汽驶下装配线。解放牌卡车是以苏联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出产的吉斯载重汽车为蓝本制造的,空车重3 900公斤,装有90匹马力、四行程六缸发动机,最大速度为每小时65公里,载重量为4吨。整车结构较之苏联1955年以前生产的汽车做了部分改进。这种汽车具有发动机开动后均匀性好、刹车系统安全可靠、结构坚固、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更适合我国大规模建设和原材料、燃料供应情况及公路、桥梁负荷等条件。两年后的1958年,一汽研制开发了国产第一辆东风牌小轿车,同年,中国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下线,第一辆越野车研制成功。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工业的仿制道路迅速铺开,除了一汽之外,上汽、二汽、南汽、北汽等汽车制造厂陆续成立。就在1958年一汽制造出东风牌轿车并把这辆汽车送到北京八届二中全会上去之后,受到刺激的上海汽车人决定上马凤凰牌轿车。用了一年不到的时间,在敲工、精工和电工的相互配合下,上海的第一辆轿车雏形初现。 上海人为他们造出的第一辆轿车取了个漂亮的名字—凤凰。在车头的发动机盖上,一只栩栩如生的凤凰展翅欲飞,与一汽东风车上的那一条金龙形成了南北呼应。凤凰牌轿车参考波兰的华沙轿车底盘、美国的顺风轿车造型,用南汽NJ050型发动机进行试制,1958年9月试制出样车。后决定提高档次,以前苏联吉姆轿车为样车,开始第二轮试制。装用南汽NJ070型发动机,后桥用经过改制的跃进牌后桥,1959年1月试制出第二辆样车。这辆车车体略宽,黑色,仍以凤凰为标志。 在1958到1963年期间,中国的汽车工业开始了布局和分工的工作。最后的结局是,一汽以载重卡车为主、兼顾高级轿车,国家领导人的座车当时采用的都是红旗牌;南汽生产轻型卡车,品牌很有时代特点,叫“跃进”;北汽生产轻型越野车,著名的北京吉普就是这个厂的产品,起初供应军队,一段时间后这种车开始供应地方,成为较贫困县的县团级干部的专用车。而上汽则得到了普及型轿车的生产权。 1963年,上海的轿车工业重新启动,老的技术员被重新请回工厂,江南造船厂和上海重型机械厂等大型企业在技术上伸出了援助之手。在当时上海机电局长的支持下,上海工人硬是搞出了自己的六缸发动机。很快,第一辆车诞生了。重新焕发活力的上海汽车人,给重新下线的轿车取了个更为响亮的名字—上海牌。 对于汽车工业来说,轿车无疑是皇冠上的明珠。我们已经看到,凤凰牌轿车之所以可以在一年之内被送进中南海,是因为他们大量采用了已有的成品部件,所以可以只用几个工种就完成制造。但是要真正形成成体系的制造,困难还有很多。当时上海汽车行业水准很低,没有大型的汽压机、锻造机,上海的工人师傅们只能用榔头、铁锤敲打出轿车的外壳和内部的一个个零件,一个大的覆盖件要经过几万次的敲打。当时还没走进车间,就能听到一片“打击乐”的声响,这就是最原始的“锤子绳子板凳”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其实和本书的主人公李书福1997年在台州生产他的吉利豪情轿车的方式也差不多。1965年,上海轿车通过一机部技术鉴定,批准定型。到1979年,上海牌轿车共生产了17 000多辆,成为我国公务用车和出租车的主要车型。1972年起又对车身进行了改型,并减轻了自重。1980年,该车年产量突破5 000辆。从1958年至1991年停产,上海牌轿车共生产了77 054辆。 在计划经济的年代,上海牌轿车并没有制定价格,那时出厂的产品完全是为政府部门和政治任务服务的,只有县团级以上的机构才有购车的资格。所以当时判断一个单位是不是好单位,一个县是否富裕,看看第一把手坐的是什么车就可以了。这种政治第一的情况有时到了可笑的程度。有一次,上海汽车厂接到为朝鲜生产50辆车的任务,由精挑细选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加班加点生产,又选派了一些思想和技术都过硬的人,才把这50辆车送到了东北边境的接收人手里。 在那个年代,普通百姓要想买一辆上海轿车简直是无法想象的。但是改革开放以后,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他们在经济上有了购买轿车的可能。这时候,因为1983年政府出台了新的政策,在允许私人购车的同时,也允许?车厂有一部分汽车产品的购销权,于是老上海轿车也有了自己的价格,每辆2.5万元,但还是要一些证明文件。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上海牌轿车身份和地位的特殊性强烈地吸引着一些有了钱的个体户的目光,于是,上海汽车厂门前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景象:“一个人背着一麻袋钱苦苦恳求买一辆上海牌轿车”,这些都是没有办法拿到文件但却有购车能力的个体户。对于他们,开始的时候,厂里的负责人还严词拒绝,到后来,这种现象越来越多了,他们也就开始尝试着偷偷卖出去一些。回忆起那段经历,工厂的老人说:“每次卖车的时候都害怕极了,提心吊胆的,生怕犯什么政治性错误。”就这样,国内诞生了第一批拥有上海牌私家轿车的车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