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疯子”李书福典型的中国民营企业家_汽车“疯子”李书福典型的中国民营企业家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企业史 > 汽车“疯子”李书福 > 典型的中国民营企业家

汽车“疯子”李书福——典型的中国民营企业家

摩托车是李书福在进入汽车行业之前生产的最后一种产品。他在摩托车行业中一反在冰箱、装潢材料等行业中快进快出的手法,从1993年进入这个行业开始,整整在这个行业中停留了六年之久。摩托车也给李书福带来了巨大的利润,这一次,李书福没有因为许可证问题而放弃摩托车的生产,这时候,他开始成熟了。经历了冰箱定点的痛苦和海南炒房产的失败,下海已经十年的李书福开始知道进退。在机械部摩托车处碰壁之后,他收购了杭州一家濒临破产的摩托车厂,用这种方式避开了许可证障碍。 相对来说,这是避开当时国家对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限制的一种代价较高的方式,优点是在绕开了政策障碍的同时还有清晰的产权。到90年代,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已经大大加剧,政府也开始对国企的产权制度进行改革,相当一批在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的国企被迫寻找自己的出路。在民营企业极其发达的浙江,已经出现了不少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收购国企的事例,在全国范围内引起注意的就有娃哈哈收购杭州罐头厂的案例,而静悄悄地进行的收购显然更多。因此到2000年浙江因为经济增长速度而在全国闻名的时候,人们突然发现,这个土地资源小省的一个重大特点是国企的成分居然那么少。 总结李书福在造汽车之前的经历,我们看到了一个典型的第一代中国民营企业家形象:他们都是为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而下海的,在最初的挣扎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原罪因素—或者做过一些当时政策不允许的事情,或者做过一些现在看来不道德的事情,而这两者在李书福的经历里都有。他出售白银在当时是地下交易,有着很大的风险,李书福最原始的产业资金应该是从这里积累起来的;他在做冰箱、建材和摩托车时,仿制是最为重要的手段,而这在现在看来,或多或少地与保护知识产权的观念是相冲突的。 但李书福的可贵之处在于透明,他没有像很多第一代企业家那样讳言自己打擦边球的经历。对于出售白银,他直言自己也胆小,赚了些钱后就不做了。而对于仿制,他的说法也很无奈,在一次采访中,面对仿制这个敏感话题的时候,他这样说:“不是模仿。我觉得不是模仿,从根本上来讲,实际上是一种对新鲜事物感悟的问题,你说我们坐在这个地方你准备一点开水给我喝。当然我现在还没喝,等下我会喝的。我跟你讲,当你非常渴又没有水的时候,我想你一定会想出办法,到哪里弄一点水来喝。我认为是这样的,一个人当他走投无路,面临绝境的时候,他一定能想办法生存下来。我看到很多的新闻报道说有人在矿井下面压着,里面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怎么办?他不是把那个活的驴弄死吗,一点点地吃,四十几天了,外面的人把他救上来。本来是很壮的一个人,后来就变成了骨瘦如柴的,然后送医院抢救,他活过来了。如果他不是在那种环境的话,平常你说他能吃那个驴吗?活的,就一点点把它吃了,又不煮,又没有任何其他调料。人就是逼出来的,你照样可以做总统,一样,是不是?并不是说一定要谁去做总统的,人一样是逼出来的,并不是说我有多少水平,他有多少水平,决不是这个样,都一样,我觉得都一样,每个人都一样。” 这段话的前半段被很多人用来就仿制这个话题为李书福辩护。但实际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李书福在讲这段话时内心的矛盾。对于做汽车之前的李书福和他的企业来说,生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作为个人,李书福并不惧怕生存这个问题。但对一个企业和一个渴望做出自己成就到偏执的企业家来说就没那么简单了。我们已经看到,到1988年李氏兄弟做冰箱配件的时候,他们已经有了一个100多人的企业,而到90年代,更是有大量的人甚至从四川投奔到李书福树起的这杆旗下,在本书后面对李书福的描述中,我们更可以看到,在内心深处,李书福对这些共患难者的重视程度。实际上,对这些企业骨干力量的重视,构成了一个企业家成功的重要因素—做小企业,精明者赢;做大企业,厚道者赢。没有对人的重视,企业家就无法聚集能够与自己经历艰难创业或者是共渡难关的团队,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而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作为一个早期就很成功的第一代创业者,李书福对成功的渴望是显而易见的,高中毕业时的下海也许是性格造成的一时冲动,可是这同时也是造成李书福不会再回到一种平稳的生活中去的根本原因,更何况他是处于浙江台州这样一个以创业为荣耀的大环境中,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理解李书福为什么会在市场的大海里呛了水也不回头。 但是李书福的性格看来注定要让他走得更远。他的性格也许正好应了那句话“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在早期的创业经历中,偏执的性格一次又一次地使他与退缩绝缘。在连续做大的过程中,他有无数次的机会可以放弃,但他却一次又一次地选择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中继续冒险,从一个个?全陌生的产业里掘取自己的机会。由于他选择忘记失败,我们无法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但是他倔犟的性格却在这些不断的尝试中显露无疑。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汽车“疯子”李书福》其他试读目录

• 不被承认的“野照相”生涯
• 大时代下的小创业者
• 冰箱配件传奇
• 被迫中断的冰箱路
• 照亮造车之路的流星
• 抓住利润,为造车做准备
• 摩托车之旅
• 典型的中国民营企业家 [当前]
• 兄弟之间
• 造汽车的资本
• 中国第一辆汽车
• 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汽车生产
• 转折点:上海大众的诞生
• 合资后的异化
• “市场换技术”
• 李书福的“炮仗”
• “疯子”的眼泪
• 李书福的对手
• 另外两个狂人
• “中国最便宜的轿车”
• 李国顺案带出的资金秘密
• 豪情的入市空间
• 以价格战入市
• 征战宁波
• “征战”全中国
• 价格战烽烟再起
• 疯狂者和他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