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疯子”李书福摩托车之旅_汽车“疯子”李书福摩托车之旅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企业史 > 汽车“疯子”李书福 > 摩托车之旅

汽车“疯子”李书福——摩托车之旅

1993年,不安分的李书福又开始有新想法了。 李书福做摩托车的想法最早来自于一次闲聊。1993年春节,他和一名员工闲聊,在装饰材料市场稳定之后,还可以进军哪些行业。他得到的消息是,国产摩托车的质量不如美国,这里面可能有机会。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摩托车行业已经初具规模。因为经济的发展,市场开始变得活跃起来,货物的短途运输成为一个很大的麻烦。当时被人们称做个体户的商贩和农民最早产生对摩托车的需求,他们需要用它来装运货物。在中国城镇和乡村的道路上,到处都可以看见后座装得像小山一般的摩托车。这些摩托车的来源,主要是与国外厂商合资的国有工厂。天津和四川都有不少摩托车厂家采用合资方式生产摩托车。初期摩托车价格非常昂贵,主要客户是有运输需求的商贩们,直到后来才恢复了它个人使用的本来面目。 摩托车价格下跌的过程也就是国产化的过程。随着中国民用工业的兴起,这个行业的普通部件逐步向国内厂家转移。而浙江温台地区则成为接受这种转移的主要场所。到1993年,台州已经有不少戴着“红帽子”的私人工厂在生产摩托车配件了。 得到了消息的李书福一开始也想生产配件。他找机会去了四川一家摩托车大厂,提出可以承担该厂的一种难度较高的配件—轮毂的生产。却遭到这个工厂厂长的嘲笑,认为他一个外行根本不可能生产这种配件。 受到嘲笑的李书福反而更坚定了做摩托车的决心。回到台州以后他和已经在一起合资开装潢材料厂的兄弟们商量,一开始得到的都是否定的回答,他们劝告李书福不要“千年砍柴一日烧”,所有人都觉得做摩托车,尤其是整车的风险实在太大,这不像装潢材料和冰箱,最多是出一些质量问题,交通工具的质量问题往往是要死人的。更有人预言,李书福一旦造摩托车,将创下交通事故和死亡人数的世界纪录。但一意孤行惯了的李书福很快去了广州,买回来几车摩托车配件,逐一拆开来研究,决心造出自己的整车来。 1993年的李书福虽然对于摩托车行业来说还是个外行,但他已经不是当初“野照相”时期的那个李书福了。在整个台州,他是最早下海的一批人之一;从行业上来说,他横跨了冰箱和装潢材料两个行业,而且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如果他要来搞一个新产业,自然会有一大批追随者。 李书福看来并不怕说自己做的一件事情—仿制。他毫不讳言自己造摩托车是先买样车看原理,然后依葫芦画瓢造出来,接着再改进。这样一个过程与他后来做汽车是一样的。早在他把那辆中华车从深圳买回来的时候,他就把它拆了,还得出了一个结论说:“原来并不是很难嘛。”而在他注册自己的摩托车公司的时候,他已经看好了自己要超越的对象—本田。当他的员工问他公司的注册名称时,他没有怎么思考就答复说:“日本有本田,我们就叫华田吧。” 仿制看来确实加快了李书福的进度。七个月之后,李书福造出了自己的摩托车,并赢得了市场的认可,但在许可证问题上却再次碰了壁。他愣头愣脑地跑到机械部摩托车处,问:“我们想生产摩托车,是不是你这里批的?”官员盯着他看:“你知不知道国家产业政策?”他老老实实地回答:“看见报纸上登了。”官员于是再开口:“看见了不就行了吗,你还来干什么呢?” 李书福的“跑部”就得到这么几句“废话”,其他什么都没有。碰了一鼻子灰的他回来后找到了一家濒临倒闭的国有摩托车厂,借他们的牌子做起了摩托车。很快,他们又搞出了四冲程的摩托车,按李书福的说法:“在市场上火得不得了。” 不过,事物发展总有它的客观规律,我们也不能高估李书福和他的团队在当时的能力。此时李书福尽管在台州是一个很有声望的企业家,但台州并不是摩托车企业的群聚地。因为大部分国有摩托车工业都集中在大城市,所以对于李书福来说,专业人才的聚集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此对于李书福的摩托车来说,仿制如发动机这样的重要部件,并在外型上做相当的革新是唯一可取的道路。而吉利摩托车在市场上销售火暴的根本原因也正是他们率先对摩托车的外型进行了革新,他们较早地看到了台湾一家名叫光阳的摩托车厂在生产踏板式摩托车,于是很快把它引进大陆,成为大陆第一个生产此类摩托车的厂家,并把台湾光阳摩托车的功率改小了。 踏板式摩托车是吉利摩托的真正法宝。国外摩托车大功率、大块头的趋势其实并不适合中国国情,首先是中国的道路情况并不适合大功率摩托车的存在和大规模发展。在中国的城市,早期道路上自行车较多,摩托车高速行驶带来了很多交通事故,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城市道路的拥堵情况更使摩托车高速行驶成为一种奢望,而在农村,90年代并没有国外摩托车行驶所要求的平整路面,高速行驶带来的交通隐患同样不可忽视。更重要的是,早期引进国外摩托车的国有企业对技术的消化不力,单纯地按国外现有车型生产的摩托车车型过大,不适合中国人的体型。那种主要以跨骑为主的摩托车更适合身材高大的西方人,因为这样才能轻松地在制动之后构成以脚着地的停止状态。而李书福制造的这种小功率、踏板式摩托车行驶显然更为平稳,更适合在低速的情况下行驶,双脚收拢的骑姿也更符合中国人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它保护了骑行者腿部的安全。所以在李书福首先生产出踏板式摩托车以后,这种小巧的摩托车很快在江浙地区流行开来。尤其是受到很多女性的欢迎,成为先富人群中的女性在淘汰自行车后的良好选择。到摩托车在很多城市受禁、电动车开始风行的时候,踏板式更是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汽车“疯子”李书福》其他试读目录

• 不被承认的“野照相”生涯
• 大时代下的小创业者
• 冰箱配件传奇
• 被迫中断的冰箱路
• 照亮造车之路的流星
• 抓住利润,为造车做准备
• 摩托车之旅 [当前]
• 典型的中国民营企业家
• 兄弟之间
• 造汽车的资本
• 中国第一辆汽车
• 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汽车生产
• 转折点:上海大众的诞生
• 合资后的异化
• “市场换技术”
• 李书福的“炮仗”
• “疯子”的眼泪
• 李书福的对手
• 另外两个狂人
• “中国最便宜的轿车”
• 李国顺案带出的资金秘密
• 豪情的入市空间
• 以价格战入市
• 征战宁波
• “征战”全中国
• 价格战烽烟再起
• 疯狂者和他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