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疯子”李书福被迫中断的冰箱路_汽车“疯子”李书福被迫中断的冰箱路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企业史 > 汽车“疯子”李书福 > 被迫中断的冰箱路

汽车“疯子”李书福——被迫中断的冰箱路

1986年,赚到了钱的李书福开始了他另外一个梦想:做冰箱。如果说李书福性格中有“发疯”的倾向的话,从这里开始起,他首先在家族内部开始“发疯”了。 张桂明是这样回忆的:“书福当时已经不满足现状。1986年,书福建议生产冰箱,但几位股东不同意。书福就与二哥胥兵一起,另外组织了一批人生产下蒸发器,同时研制冰箱,不到一年就取得成功,创办了黄岩市制冷配件厂,1987年下半年,开始生产冰箱,叫黄岩县北极花电冰箱厂。当时的冰箱十分畅销,四兄弟又于1988年下半年合了伙。到1989年5月,冰箱销售额已达4 000多万元,并与青岛红星厂合作,为红星厂生产冰箱、冰柜。” 这段简单的回忆当然不能说明白李书福当时的动机。1986年,“新三件”的热点开始升级,电视开始从黑白升级到彩色。1984年中国引进的很多彩电生产线此时开始进入盈利高峰期,同时在冰箱领域,单门冰箱已经开始换代,双门冰箱成为消费的主流。李书福和李胥兵研制的下蒸发器就是为双门冰箱做准备的。实际上,在从冰箱的普通配件转向生产上蒸发器的1986年,李书福到上海请教专家,专家三下五除二就给攻克了技术难关。回到台州,李书福便找了个化工厂的同学,帮他试造冰箱蒸发器。没想到,这一试蒸发器就搞成了。李书福把自己造出来的蒸发器提去卖给台州冰箱厂时,把厂里的人吓了一跳,以为这家伙是个机械兼化工天才。很快,李氏工厂靠自己研发、生产出的电冰箱蒸发器就赚得盆满钵满,逐渐成为浙江省首屈一指的制冷元件供应商,连上海、山东几家冰箱大厂都请他做配件。同年,尽管兄弟们都不同意,但李书福却执意要造冰箱,便组建了黄岩县北极花电冰箱厂,生产北极花电冰箱。掌握了上下蒸发器的技术后,天性要赢到底的李书福当然想成为冰箱行业的一个涵盖全过程的厂家。 如果我们看一下李书福造冰箱的背景,就可以知道这个看起来有点楞头青的家伙当时造冰箱是多么不自量力。台州当时的交通是极为不便的,通向外界的只有一条盘旋在浙南山区无数山岭之间的公路,而此时的台州人大部分连普通话都说不好,凭着这样的地理和人文环境,李书福居然想与大量位居城市、集聚了很多人才,而且又有政府支持的国企在市场上拼个高低,这在很多人看来,就像一个三岁的小孩要去和成人打架一样。那个小孩不是疯子才怪呢? 在李书福注册了商标,开始组织生产之后,“我们的电冰箱生产非常成功。”在一次接受采访时,他这样对一个记者回忆道。随着北极花冰箱在市场上逐渐有了出色表现,李书福和他的兄弟们对自己的工厂和国营工厂的优劣也开始有了一个统一的认识。通过冰箱配件生意,他们知道他们的优势在于认真、效率高,再加上有了核心技术,赢得竞争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可是心高气傲的李书福没有想到的是,政策的红灯正在等着他。仅仅在三年之后,正处于发展巅峰的北极花冰箱厂因为未列入轻工业部定点厂目录而受到禁止,李书福最终放弃了这家工厂,四兄弟也散了伙。 多年之后,李书福还在不断为当年的放弃而后悔,因为很多当年也没有列入定点目录的工厂,后来都成为中国家电业的巨头。而他因为不了解国家政策的可变性,轻易地放弃了这个机会。事实上,1989年的冰箱业正在热头上。由于国内的消费市场骤旺,与李书福同期起步的一大批国有工厂都进入了它们的黄金时期。当时广东的万宝冰箱由于进入较早,此时已经达到了年产冰箱百万台的水平,进入了国际十强。而海尔冰箱则拿到了最后一批定点厂家的批文,最后成为家电业的巨头。如果李书福顺利进入这一行业,应该说做大的可能性不小。“我那时候是真傻,把工厂、库存、土地连同厂里的存折都上交了政府。” 错失这个机会的原因何在?关键是李书福当时还不知道变通,还不懂企业如何与政府处理关系,没有政治嗅觉。与北极花同样投入冰箱生产的广东科龙,在1989年的那次“定点”中也没有拿到批文。但是科龙找到了当时的广东省机械厅,以挂靠的形式间接地取得了生产的机会,坚持了下来。 从1985年开始起,由于看好家电市场,全国各地的地方政府纷纷支持上马了一大批家电企业。就冰箱而言,几乎每个省都有一批国有冰箱厂。从北京的“雪花”、天津的“可耐”,到江苏的“香雪海”、安徽的“扬子”、“美菱”、浙江的“友谊”、“西泠”、“华日”、广东的“科龙”、“万宝”……小的品牌更是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突发的需求带来了政府决策的失误,大批冰箱厂上马后把价格抬得很高,因为消费无法跟上,造成大量的积压。而当时的中央政府进行的调控完全是行政命令式的,从1986年开始,当时的轻工业部已经开始为大型的国有企业“保驾护航”,对家电行业进行以“定点生产”为核心的下马工程。其核心就是削减除了中央和地方政?直接投资之外的生产厂家,通过压缩产量来保持价格不下跌。像李书福的北极花这样的工厂,当然是很难进入定点目录的。1988年的《经济日报》上还出现过杭州数家冰箱厂为争取“定点”引发的讨论,李书福当时的配件买家—杭州友谊冰箱厂厂长就为自己没有得到定点厂资格而大声叫屈。 变通的办法不是没有。其实李书福完全可以像科龙一样找一家机关挂靠以获得保护,或者挂上当时很流行的“横向联合”的牌子。到1989年,李书福已经开始为青岛红星电器厂做贴牌生产,其实只要再向前走一步,暂时挂上一个青岛红星厂台州分厂的牌子,他的工厂可能就保留下来了。青岛红星电器厂是一个老资格的国营工厂,他们是有定点生产厂资格的。但这些都不是李书福当时所能想到的事。那么多变通的方法他一个也没有想到,而是选择了把这个厂关掉,和四兄弟散伙,自己一个人去了深圳上他一直没上过的大学。 从对北极花电冰箱厂的处理手段,我们看到了一个执拗的李书福。对于中国企业界来说,也许北极花继续存在下去,中国很可能会多一个家电业厂家,那样我们就不可能看到一个汽车“狂人”李书福了。而从另一个方面说,这次在政策红灯前的回头,使李书福在一定意义上重新变成了一个商人,他在北极花冰箱厂所表现出来的企业家行为受到了打击。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他试图去赚房地产投机的钱了,那一次也许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失败。在所有的公开场合,李书福只说起过他去海南炒过房产亏损了几千万。这个数字放在任何一个企业家面前都不是一笔小钱。海南的房地产泡沫是当时中国的一件大事,也许未来的中国汽车行业应该感谢海南房地产泡沫的及时破灭为这个行业保留了一位高度戏剧性的参与者,因为从海南回来以后,李书福用一句简单的话总结自己:“我只能做实业。”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汽车“疯子”李书福》其他试读目录

• 不被承认的“野照相”生涯
• 大时代下的小创业者
• 冰箱配件传奇
• 被迫中断的冰箱路 [当前]
• 照亮造车之路的流星
• 抓住利润,为造车做准备
• 摩托车之旅
• 典型的中国民营企业家
• 兄弟之间
• 造汽车的资本
• 中国第一辆汽车
• 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汽车生产
• 转折点:上海大众的诞生
• 合资后的异化
• “市场换技术”
• 李书福的“炮仗”
• “疯子”的眼泪
• 李书福的对手
• 另外两个狂人
• “中国最便宜的轿车”
• 李国顺案带出的资金秘密
• 豪情的入市空间
• 以价格战入市
• 征战宁波
• “征战”全中国
• 价格战烽烟再起
• 疯狂者和他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