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树之恋1974年静秋被学校选中参编辑新教材_山楂树之恋1974年静秋被学校选中参编辑新教材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小说 > 山楂树之恋 > 1974年静秋被学校选中参编辑新教材

山楂树之恋——1974年静秋被学校选中参编辑新教材

01 1974年的初春,还在上高中的静秋被学校选中,参加编辑新教材,要到一个叫西村坪的地方去,住在贫下中农家里, 采访当地村民,然后将西村坪的村史写成教材,供她所在的K市八中学生使用。 学校领导的野心当然还不止这些,如果教材编得好,说不定整个K市教育系统都会使用,又说不定一炮打响,整个L省,甚至全国的初高中都会使用。到那时,K市八中的这一“伟大创举”就会因为具有历史意义而被写进中国教育史了。 这个在今日看来匪夷所思的举动,在当时算是“创新”了,因为“教育要改革”嘛。文化大革命前使用的那些教材,都是“封、资、修”的一套,正如伟大领袖毛主席英明指出的那样:“长期以来,被才子佳人、帝王将相们统治着。”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虽然教材一再改写,但还是赶不上形势的飞速变化。你今天才写了“林彪大战平型关”,歌颂林副主席英勇善战,过几天就传来林彪叛逃、座机坠毁温都尔汗的消息,你那教材就又得变了。 至于让学生去编教材,正是教育革命的标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总而言之,就是贵在创新嘛。 跟静秋一起被选中的还有另外两个女孩和一个男孩,都是平时作文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这行人被称为“K市八中教改小组”,带队的是工宣队的李师傅,三十多岁,人比较活跃,会唱点歌,拉点二胡,据说是因为身体不大好,在工厂也干不了什么活,就被派到学校来当工宣队员了。 学校的陈副校长算是队副,再加上一位教高中语文的罗老师,这一行七人就在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向着西村坪出发了。 从K市到西村坪,要先乘长途汽车到K县县城,虽说只有三十多里地,但汽车往往要开个把小时,绕来绕去接人。K县县城离西村坪还有八九里地,这段路就靠脚走了。 静秋他们一行人到了K县,就遇到了在那里迎接他们的西村坪张村长,说来他也是个威威赫赫的人物,在K县K市都颇有名气,因为他的村子是“农业学大寨”的先进村,又有辉煌的抗日历史,所以张村长的名字也比较响亮。 不过在静秋看来,张村长也就是个个子不高的中年男人,很瘦,头发掉得差不多了,背也有点弓了,长相也很一般,不符合当时对英雄人物的脸谱化描写:身材魁梧,脸庞黑红,浓眉大眼。静秋马上开始担心,这样一个人物,怎样才能把他塑造成一个“高、大、全”的英雄形象呢?看来这教材真得靠“编”了。 话说这一行七人,个个把自己的行李打成个军人背包一样的东西,背包绳的捆法是标准的“三横压两竖”,每人手里还提着脸盆牙刷之类的小件日用品。 张村长说:“我们翻山走吧,只有五里地,如果从河沟走,就多一倍路程。我看你们几个,身体也不咋的,还有几个女的,恐怕……” 这七位“好汉”异口同声地说:“不怕,不怕,就是下来锻炼的,怎么样艰苦就怎么样走。” 张村长说:“翻山路也是锻炼哪,走河沟还得几道水,我怕你们这几个女的……” 几个“女的”一听到别人叫她们“女的”,就浑身不自在,因为“女的”在当地话里就是指结了婚的女人。不过贫下中农这样称呼,几个“女的”也不好发作,反而在心里检讨自己对贫下中农淳朴的语言没有深刻认识,说明自己跟贫下中农在感情上还有一定距离,要努力改造自己身上的小资产阶级思想,跟贫下中农打成一片。 张村长要帮几个“女的”背东西,几个“女的”一概拒绝:谁那么娇贵?不都是来锻炼的吗?怎么能一开始就要人照顾?张村长也不勉强,只说:“待会儿背不动了,就吭一声。”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山楂树之恋》其他试读目录

• 1974年静秋被学校选中参编辑新教材 [当前]
• 亲爱的山楂树啊,你为何发愁
• 山楂树在哪里?
• 那就是西村坪
• 静秋只得和村长的女儿挤一个床
• “贪贪队”的房里传出了琴声
• 她在尽情欣赏他不革命的地方
• “我不是作家”
• 烈士的鲜血真的浇灌了那棵树?
• 结果屋子里的人都笑起来
• “K市八中教改小组”忙起来了
• 老三清床单,静秋抱着他的大衣
• 你去上班吧
• 他给她拿来一本厚厚的书
• 静秋说:“这是资产阶级的东西……”
• 参观黑屋崖
• 她听见那个令她心头发颤的声音
• “怎么不经人家许可就写人家?”
• 挂三支笔的是什么?
• 静秋羞得满脸通红
• 他把那张纸推到她面前
• 他没穿他那件蓝色棉大衣
• 大妈想让你做他儿媳妇,你知不知道?
• 你不相信我,总要相信组织吧?
• 重要的是你自己要相信你的妈妈
• 我父亲在省里被批斗
• “这肯定是你乱编的。
• 老三正站在昏黄的路灯下等她
• 那边就是那棵山楂树
• 她能听见他的心跳,好快,好大声
• 没生气,怕你连牵手也不喜欢
• 长林打了水,挑上肩,默不作声
• 她每天都是提心吊胆的
• 大嫂说:“老三,你说是不是?”
• “大哥让我来叫你去吃饭的。”
• 撒这样的谎,应该不算什么罪过
• 静秋开始帮长林织毛衣
• 她恨不得现在就把核桃送回去给妈妈吃
• 她在心里狠狠批判自己
• “你不告诉我,还不许别人告诉我?”
• “好了疮疤忘了痛”
• 她的毛衣布满了线疙瘩
• 没想到吧?你没想到的事还多着呢……
• 你不要出去做零工了吧
• 叶老师:小孙在家里有未婚妻的
• 她决定再也不理他了
• “原来你也有这么坎坷的经历?”
• 静秋听得心乱如麻
• 他的表情“像遭炮烙一样”
• 长林激动得不得了
• 你有没有旅行袋?拿得出手的包就行
• 你做什么决定,我都是赞成的
• 她又想起老三的那封信
• 这封信多半是一个总结报告
• 还是舍不得撕掉老三的信
• 她好想去西村坪看山楂花
• 他们扔了花跑掉了
• 对老三,静秋就没有这个把握
• 她吓得惊醒过来
• 她哥哥还欠队里口粮钱
• 大嫂说过,当官的我们高攀不上
• 等三天,静秋才找到一份工
• 静秋挑着沙从窄窄的跳板上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