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本武藏·剑与禅(上下)作者再序_宫本武藏·剑与禅(上下)作者再序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日本文学 > 宫本武藏·剑与禅(上下) > 作者再序

宫本武藏·剑与禅(上下)——作者再序

    作者再序———摘自《旧序抄》    宫本武藏的一生充满了烦恼和斗争。他身处的时代虽然离我们已经非常遥远,但是现代人仍无法挣脱这两项苦恼。尤其是武藏所处的时代,更是赤裸裸的斗争社会,因此,他抱着人类求生的本能,遍尝烦恼、苦难之后,猛然觉悟,为挣脱命运的枷锁,以有形的剑,求无形的修罗之“道”,在生命中写下了永垂不朽的记录。    每个人生来就具有性欲和肉体上的需求,而文学上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探讨人类这种与生俱来的斗争本能。    本书的主角武藏,终其一生皆在为这种本能之苦而战斗。宿命之苦永无止境,武藏生存在浩瀚无涯的天地之间,相形之下,他的剑渺小得犹如一根针。虽然如此,剑却代表了武藏内心的形象,也是他追求“斗争即菩提、斗争即是道”的代表。对于这些历史课题,我在意的是它所造成的影响。虽然我不是道学专家,但每思及此,即令我诚惶诚恐。因为,即使是一本微不足道的小说,有时也会影响读者的一生。我文学创作的态度,不在于划分作品是文学性或非文学性,而在于将着眼点放在对读者产生的影响之上。    刚开始,我因兴趣提笔写作此书,但非自己吹毛求疵,一想到影响之大,便使我在创作的过程中,不得不特别留意,费了不少心思。    多年以来,透过这个作品,倍受读者垂爱,使身为作者的我对读者的感受更加注重。    我举个小例子,京都有一位以画樱闻名的已故画家,年轻时生活困苦,决定全家自杀以寻解脱。就在他下决心的那天,在晚报上读到武藏攀登朝熊山的那一章,深受感动,遂打消了寻死的念头。后来经由“朝日报社”副刊主任的介绍,与我见了面才谈起此事。另外,游泳选手古桥、象棋八段的升田,两人亦自书中得到启示,得以奋发图强。当我听到这些例子时,除了感到欢欣、受到鼓舞之外,更深深体认到自己责任的重大。    除了作者对读者的影响,读者对作家亦会有所影响。或许可以说,我在不知不觉中亦曾受到读者的影响。    将“书桌”放在大众之间,受大众精神生活影响的文学创作,可能无缘大雅之堂。但是若被彻底地小说化,恐怕只会演变成更可怕的宿命文学。    在《宫本武藏》这部小说中,有一点容易引起争议,有时也会导致评书时的误解,那就是我把人类和封建的种种迹象比喻成一把剑。但是我相信,只要读者志向正确,抱着现代观点,从世界的角度以及社会的角度来读此书,对我书中所指“剑”的真正含义就不会有所误解了。    我认为读者应该在该娱乐时娱乐,该梦想时梦想,配合现实世界诠释书中的道理,自由享受读书的乐趣。    武藏的剑不是杀戮之剑,也不是人生的诅咒。    他的剑是守护之剑,也是爱之剑。在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中,用剑立下严厉的道德指针,奋力解脱人类命运的禁锢。同样,这也正是哲人所追求的道路。    武藏也是个画家,亦有文雅的一面,但因其绘画生涯始于晚年,因此在小说《宫本武藏》里,只提到一些武藏图绘屏风、雕刻观世音像等属于初期文化知性萌芽的阶段。至于他的恋爱生活,亦有他自己的方式,并无意强迫读者模仿。但却可作为现代人恋爱的借镜。而如何对焦,便是个人的自由了。    从现代和往昔这两面镜子中看武藏,便可知他的剑已不是单纯的武器了。    昭和二十四年二月(一九四九)          于吉野村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宫本武藏·剑与禅(上下)》其他试读目录

• 对谈节录
• 死生之风光
• 兵法何严厉
• “一切即剑”
• 剑道之极致
• 典型在夙昔
• 作者自序
• 作者再序 [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