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学因素无法决定一个人的起步阶段(记录在案的社会地位、学业和家庭经济状况)。 • 个体并非一直停留在起步阶段上。 • 如果环境提出要求,每个人(乃至整个社会)都能变得更聪明。 然而,所有这一切未能阻止先天智力的大行其道,先天智力这一观念仍然坚持认为IQ的稳定性体现了大脑的自然和生物状态:极少数有天赋的人会自然地表现非凡,而智力区间另一头的人则拖了现代社会的后腿。查尔斯·穆雷于2007年在《华尔街日报》上的一篇专栏中写道:“对于那些智商位于智力分布区下半区的学生,我们无法大幅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这已经是最高限度了……我们希望某个IQ略微低于100分的男孩能够进步。但是,教给他更多的词汇,或对他进行口才训练并不能提升他的人生境界。他还无法理解较难的说明文……他还不够聪明。” 穆雷坦言:“即便最好的学校,也无法改变由智力不足造成的局限。” 但是,既有知识的崩溃却描绘出一幅完全不同的、更加流畅的、更有希望的智力蓝图。 20世纪80年代中期,堪萨斯大学心理学家贝蒂·哈特和托德·里斯利认识到黑德·斯塔特犯了严重的错误。美国低收入阶层儿童项目致力于让低收入群体的孩子远离贫困和犯罪。这个项目的服务对象是低龄儿童,它运行流畅,资金也很充沛(每年70亿美元),但却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研究显示,“小到中度”的正面影响只存在于3~4岁儿童的读写能力和词汇方面,数学技巧方面则毫无起色。· 哈特和里斯利意识到问题不是出在项目结构上,而是出在了时间上。黑德·斯塔特找来的孩子还不够小。不知为什么,贫困孩子在进入项目之前(三四岁之前)有很长一段时间陷在智力的老旧观念中。哈特和里斯利开始探求原因和方式。他们想知道,是什么在孩子那么小的时候阻碍了他们的成长。束缚他们的是劣质的基因、肮脏的环境,抑或其他? 他们设计了一套全新(而且详尽)的方法:在3年的时间里,他们对家长说给孩子的实际单词数目进行了抽样,这些孩子来自于3个不同的社会阶层,分别是:靠福利救济生活的家庭、工薪家庭、专业人士家庭。 抽样结果的差距大得惊人。专业人士家庭说给孩子的单词数平均每个小时比靠福利救济生活的家庭的孩子多出5 000个。以一年计算,数量差距达到近800万个,那么到4岁为止,总量在3 200万个。哈特和里斯利还发现在语调及词汇复杂性上也存在着巨大差距。 在对数量进行处理之后,他们发现早期语言经历的多寡与后来成绩的好坏之间存在直接的联系。哈特和里斯利在他们的著作《耐人寻味的差距》一书中写道:“我们对数据揭示出的差距感到非常震惊。令我们难以忘怀的是,家庭间和孩子间的差距竟是如此之大,孩子在3岁之前的累积经历竟是如此之多和如此重要。” 很自然地,心理学协会抱着千种好奇心和万个谨慎来研究这个发现。1995年,一个心理学协会的特别工作组写道:“这种关系可能是由基因和环境或仅仅是基因促成的。”注意其中的“仅仅是基因”。1995年,主要科学家有可能认为表现较好的孩子只是从父母亲那里继承了较为聪明的基因,说给孩子的单词仅仅是基因的结果,而非原因。 现在我们知道得更多。我们知道基因无法代替环境因素起作用,它们交互起作用,也就是G×E。基因差距的确存在,但是,这些差距并不能将我们束缚在原地;它们是橡皮筋,在等着我们对它进行一次次拉抻。当发现积极的环境诱因(如父母亲对孩子说话)后,正确的反应不是在可能的不相关性面前裹足不前,而是加强它们对基因乃至生命的影响。 我们现在已知的诱因包括: • 早早地与孩子经常说话。这一诱因明白无疑地出现在哈特和里斯利的研究结果中,北卡罗来纳大学启蒙教育项目用一种与受控组织相比所获颇丰的研究课题支持了这一诱因,该启蒙教育项目从孩子一出生就向他们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环境。 • 早早地让孩子经常阅读。2003年,一份全美国性调查报道了早期亲子阅读的积极影响,这一点与父母亲的受教育水平无关。2006年,一份类似的调查再一次发现了同样的事情,这一次调查排除了任何来自于种族、种族划分、阶层、性别、出生顺序、早期教育、母亲的教育情况、语言能力和关爱的影响。 • 培养和鼓励。哈特和里斯利还发现,在出生后的头4年里,专业人士家庭的孩子受到的鼓励词语要比打击多560 000个,工薪阶层家庭的孩子受到的鼓励词语要比打击多100 000个,而靠福利救济生活的家庭里的孩子受到的打击词语反倒比鼓励多125 000个。 • 设定较高的期望。如舍曼和基在1932年发现的那样,“孩子只会在环境有要求时成长”。 • 包容失败。教练员、首席执行官、老师、父母和心理学家现在都认识到了反复挑战极限的重要性,挫折只能被视做学习的工具,而不是永久的内在局限。 • 鼓励一种“成长心态”。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职业上的崇高声誉建立在认识到了“个人相信自身能力具有可塑性,而非一成不变”的重要性。许多研究显示,一个人越是相信自身的能力能够发展,这个人最后越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更多内容参看第五章与德韦克有关的部分)。 明白上述内容和其他环境因素的价值,并不意味着否认基因的重要性。在新的G×E模式下,加强环境的影响同样也是在提高基因的重要性;阅读显示出基因,说话显示出基因,接受指导也显示出基因。 根据G×E理论,智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什么有的孩子从一进入学校起就表现优异?为什么他们很早就会说话,很早就能实现目标,最后到了成人阶段更有创造性,经济方面也更成功。这是由于从出生的那天开始,他们就开始了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