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笑忘书1919 年,胡适开讲中医_民国笑忘书1919 年,胡适开讲中医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散文 > 民国笑忘书 > 1919 年,胡适开讲中医

民国笑忘书——1919 年,胡适开讲中医

机缘巧合的是,新近发现的胡适所著《中国哲学史大纲(卷 中)》讲义本(以下简称“讲义本”),部分地映证了我这一“中 性”观点。这份1919 年印制于北京大学,胡适用于讲授中国中 古哲学史的珍贵文献,向我们揭示了胡适对待中医的学术态度之 冰山一角。 在讲义本第六章“迷信与科学”中,28 岁的胡适,在北大 讲堂上向当时的公共知识界报告了他对于中国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将中医理论纳入世界科学体系中加以考察之际,可以看到, 他并没有歧视或忽视中医的历史地位,也没有过分推崇西方科学 的偏见。虽然不至于为中医摇旗呐喊,滥发一通“屹立于世界民 族之林”之豪言;但其观念“中性”而平和,并没有想象中的剑 拔弩张,置传统学术于死地的那种先锋做派。他开篇写道: 研究西洋科学史的,知道科学的出身是狠微贱的。古 代的天文学是祭司僧侣的遗赐,近代的天文学是从星命学 (Astrology)出来的。化学是从炼丹术与炼金术(Alchemy) 出来的。物理学与医学也是如此。我们从这个观点来看汉 代的种种道士的迷信,也可以寻出一些狠有价值的科学上 的贡献。 讲义中,胡适站在汉代哲学的高度,将汉代科学技术纳入世 界科学史的视野,加以一一阐论。他认为在古代种种迷信自然神 力的思维进程中,汉代的医学逐渐从迷信程式中脱离出来,开始 成为科学、系统的专门学术。他在讲义中写道: 求长生、求仙药、求神丹,都与医药学的进步有关系。 那时代的医学何以能成为系统的学问呢?依我看来,这是 全靠那时代的思想里有几个重要的观念,可以用来把医药 学上许多事实贯串起来,故能成为系统。这些观念之中, 最要紧的是,(一)阴阳的观念;(二)五行生克的观念; (三)五脏分配五味、分应四时、五方、五色、五行的观念; (四)气的观念。胡适除了查证大量史料之外,还熟读了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并以之为立论的基础,对汉代医学的形成乃至中医的基础理论加 以简明阐论。他接着写道:《汉书· 艺文志》有医经二百一十六卷、经方 二百七十四卷、房中术百八十六卷、神仙二百五卷,总名为方技。论曰,“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分论医经曰,“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 和之所宜。至齐之德,犹慈石取铁,以物相使”。又分论 经方曰“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 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 于平”。这些议论都是西汉末年、东汉初年的话,可见汉 代已有一种有系统的医药学。现有的《黄帝内经·素问》 照《艺文志》的叙论来看,大概是汉代的著作。后来的中 国医学经验的方面,自然狠有进步,但理论的方面总跳不 出内经的系统。 在对《黄帝内经》逐条分析之后,胡适得出阶段性结论说: 中国医学与药学的基本理论,只是把五脏分配五行, 把五味也分配五行,(此说起于晚周阴阳家,《吕览》说 得狠详细,《淮南王书》采用他,变为道家的一部分。大 概到了汉代,这种学说始完成。)又把五行相生相克的道 理来使用针炙药石的疗法,又把阴阳的观念来总括一切气 血、脏腑、药性、针炙。初起时,自然是狠浅陋的迷信。 到了后来,虽然经验技术进步了,这些阴阳五行的观念已 渐渐的成了医学上一些不可少的符号。有了这些符号,这 种学问便更容易领会记忆。所以直到如今,这些观念仍旧 盘据在医学界里。这些观念在现在看来,自然是阻碍进化 的东西。但从历史上看来,阴阳五行等观念在当时,确是 狠有功效的工具。有了这些观念,方才可有假设的学理, 方才可有系统的理论。中国医学的基本理论,只是《内经》 所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正者正治,治反 者反治”一句话。(希腊古代的医学也是以一个“调”字 为基本观念。此语见至真要大论)但这个观念全是根据于 阴阳五行的学说,若没有阴阳五行的学说,中国也许只有 许多零碎的、完全经验的方技,但必不能有个系总的医学。 (中国自古至今,有了许多化学常识和物理学常识,但没 有化学,也没有物理学。这都是因为没有几个基本观念做 假设的根据,故不成系统的知识) 在后世研究者的新文化运动各式“审查报告”中,对古代迷 信的批判,当然是重要的“学术成果”之一。但在这份93 年前 的讲义本中,我们看到,古代迷信体系重要概念之一的“阴阳五 行”,并非真那么一无是处、百害无一利。胡适并没有武断地将 这一概念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而是小心翼翼地将其中的“历时性” 功用剥离出来,将这一看似僵死的“共时性”符号重新唤醒。在 他看来,中医正是将“阴阳五行”的概念活用于人体,并将其演 化为一种学术语言范式与理论体系;对这一概念的特定解码运作, 竟造就了中医在汉代成为系统科学。 胡适说得很明白,(阴阳五行)这些观念在现在看来,自然 是阻碍进化的东西。但从历史上看来,在当时,确是很有功效的 工具。有了这些观念,方才可有假设的学理,方才可有系统的理论。 胡适所强调的这种学术态度,实际上就是要求人们“中性”地看 待历史、“中性”地对待中医,既不能把古代文明成果当作万古 不移的神明供奉起来而不求进步,也不能把古代的传统文明与文 化一古脑扔进垃圾堆而一棒打杀。现代人以“事后诸葛亮”的姿 态来评判说这个不先进、那个很落后,当然是以现代科学理论为 基础来评判的,但这种评判的客观性是否是百分百的“科学精神”, 胡适为之作出了辩证性的思索与探讨。 胡适明确指出,中国医学的基本理论,只是《内经》所说“谨 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正者正治,治反者反治”一句话。 而返观世界医学史,希腊古代的医学也是以一个“调”字为基本 观念。中医与古代“西医”相比,并不逊色,还异曲同工。但这 种基础理论的取得,却正是依赖于后世认为“阻碍进化”、“迷 信落后”的“阴阳五行”学说,在“历时性”的历史文明进程中, 胡适一方面为“中医”的合法性正名。另一方面,他也为之感慨 道,中国自古至今,有了许多化学常识和物理学常识,但没有化 学,也没有物理学。这都是因为没有几个基本观念做假设的根据, 故不成系统的知识。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民国笑忘书》其他试读目录

• 小引:未能定案的“公案”
• 公案之外的公共话题
• 1919 年,胡适开讲中医 [当前]
• 小结:“历时性”的胡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