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鲁达集诗评选摘(1)   _聂鲁达集诗评选摘(1)   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诗歌 > 聂鲁达集 > 诗评选摘(1)   

聂鲁达集——诗评选摘(1)   

1. 毕加索之于绘画,聂鲁达之于诗歌究竟意味着什么呢:一位完全依靠作品获得动力的创新多产的艺术家,并且将他自己的发展能量奉献给社会…… --约翰·费尔斯迪纳(John Felstiner),《翻译中的聂鲁达》,(《耶鲁评论》,1972年冬季号,,耶鲁大学出版社,P226-251) 2. 聂鲁达经常在上下文中插入些有活力的内容。他最喜爱的状态是融合或混淆:因此,我们有了一朵"带着干翼瓣的玫瑰"。我们开始想像玫瑰可以飞翔(笨拙地),鸟儿们可以开花(筋疲力尽地),杯子能像钟一样敲响(晦涩地)。有时明确的意像从开始就几乎没有机会,以至于它们只能是快速闪过的一瞥。因此,虽然鸟儿出现在"葡萄酒法规"中,但是只有骨架的鸟儿就像敲打棺材的醉汉一样。其他时间,它们伴随着超现实主义画家的恐惧被泼溅出来:因此,"法规"的酒杯里满盛了"死寂的眼神"。有时,他们陷入诗歌的句法而束手无策。 从根本上说,《大地上的居所》是一个舞蹈的意像。意像被列表,摒弃和重新演绎,意像彼此抵触,意像辩证的演出,意像是传统的,却通过彼此联系获得了活力,鸽子与灰烬,剑和盐,钟声和鸦片,马和火;意像就是一个普通的名词,直立着像是希望的标志,但却被恶毒的形容词和动词所撕裂。动词和形容词的时代毁灭了纯洁(玫瑰,鸽子),也毁灭了自然性:冒险的活动、丰富的思想、强烈的情爱和神秘的事物(飞跑的马儿、蝴蝶、剑、葡萄、蜜蜂、酒杯、鸦片)。时间已经通过迫使它们进入城市或者回到历史的悲剧中而毁灭了这些基本的、有机的地球物质。形容词揭示了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城市,大致上什么时代对它有什么影响。同理当这些事物成为动词的目标的时候,动词也揭示了这些。有时,它们是动词的主语,然后动词揭示了什么时代使它们这么做。它使得钟声为了教堂里沉闷的宗教信徒而回响,马儿为了军队而飞奔,鸟儿寻找食物,葡萄灌醉酒汉。不久之后,在《漫歌》里,聂鲁达想要寻找史前的天堂,一个没有被历史所毁灭的世界,原始的词语的舞蹈,并且他在寻找一个不受任何束缚的人,仅仅是大地造就了这个人。 --D.P.加亚格(D.P.Gallagher),《巴勃罗o聂鲁达》,见《拉美现代文学》(牛津大学出版社 1973年 P39-66页) 3. 他,作为活着的人,希望那些逝去的东西能够永恒;作为诗人,他希望能用他的词语和诗篇把他们和我们团结起来。《玛丘碧丘之巅》是用这句诗结尾的:倾诉吧,通过我的语言和血脉。这是巴勃罗o聂鲁达对于艺术和生活的态度的一个例证。 --阿格内斯·古永(Agnes Gullon),《巴勃罗o聂鲁达在玛丘碧丘》,(《芝加哥评论》第27卷,第2期,1975年P138-145页)。 4. "冬天"这个词贯穿在他身后发表的诗歌中,持续的重复出现。除此之外,"冬天"也给表现这一类情感最强烈的书《冬天的花园》提供了题目……聂鲁达觉察到它是最后的一季,一个自省和孤寂的季节,这个满目是光秃的树枝的季节里,变更的循环已经死亡,日、月、季节的循环也已经结束。但是冬天也是这样的一个季节,像是一个带着孤独,曾经不愿回家,现在却愉快的回到家中的重逢者,出现在诗人的生活中。多年不见的自己家,显得古老而悠久,像是沉浸在巨大的静寂之中,在这里死亡被理解为一种解脱和最终完美的体现。从冬天的花园的中心看,聂鲁达表明了在新的季节到来时一个不可改变的信仰,一个新的春天把冬季的残余转变成复苏的源泉。像自然一样,诗人把自己也看作是新生过程的一部分,在其中死就是生,或者重生。 …… 寂静最终的意义被《冬天的花园》中的一首名为《秋》的这首诗的末尾确定了下来。 我返回被天空包裹的大海: 浪与浪之间,寂静 带来不祥的预感: 生命消逝,鲜血止息 直到新的运动解体 那里回响着上帝的声音 寂静在这首诗里就是钟摆看起来将要停止的那刻,钟摆的弧度在最低点,摆动中的某一个悬浮的瞬间,像是黑夜在黄昏中散发出死亡的气息。聂鲁达像是在说,生命就是一个和钟摆相似的运动:有很多死亡,但又没有死亡。一次新的摆动孕育了钟摆停止的那一瞬,一次新的波动产生了其他的死亡。生命是由不停歇的死亡和复苏的交织而成。在沙滩上吟唱着死去的波纹伴随悬浮那一刻的寂静从深海中重生。生命在时间繁盛其他的生命的同时渐渐衰弱,生命删去了许多形式的死亡,但是生命在不朽和卓越的运动中顽强的获得了胜利。 --海梅·阿拉斯拉基(Jaime Alazraki),《聂鲁达八部遗著中作为沉默的音乐》(《国外书籍》,第五卷,第一期,冬季 1976年P40-45页)。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聂鲁达集》其他试读目录

• 《世界文学大师纪念文库》编选前言
• 目录
• 诗人自述
•   聂鲁达的生平与创作(1)   
•   聂鲁达的生平与创作(2)   
•   聂鲁达的生平与创作(3)   
•   聂鲁达的生平与创作(4)   
•   聂鲁达的生平与创作(5)   
•   聂鲁达的生平与创作(6)   
• 马楚·比楚高峰(一)   
• 马楚·比楚高峰(二)   
• 马楚·比楚高峰(三)   
• 马楚·比楚高峰(四)   
• 马楚·比楚高峰(五)   
• 马楚·比楚高峰(六)   
• 马楚·比楚高峰(七)   
• 马楚·比楚高峰(八)   
• 马楚·比楚高峰(九)   
• 马楚·比楚高峰(十)   
• 马楚·比楚高峰(十一)   
• 马楚·比楚高峰(十二)   
• 让那劈木做栅栏的醒来(一)   
• 让那劈木做栅栏的醒来(二)   
• 让那劈木做栅栏的醒来(三-1)   
• 让那劈木做栅栏的醒来(三-2)   
• 让那劈木做栅栏的醒来(三-3)   
• 让那劈木做栅栏的醒来(三-4)   
• 让那劈木做栅栏的醒来(三-5)   
• 让那劈木做栅栏的醒来(四-1)   
• 让那劈木做栅栏的醒来(四-2)   
• 让那劈木做栅栏的醒来(五)   
• 让那劈木做栅栏的醒来(六)   
• 诗歌不会徒劳地吟唱(1)   
• 写诗是一门手艺:聂鲁达自传节选(1)   
• 写诗是一门手艺:聂鲁达自传节选(2)   
• 写诗是一门手艺:聂鲁达自传节选(3)   
• 写诗是一门手艺:聂鲁达自传节选(4)   
• 写诗是一门手艺:聂鲁达自传节选(5)   
• 写诗是一门手艺:聂鲁达自传节选(6)   
• 批评与自我批评:聂鲁达自传节选(1)   
• 批评与自我批评:聂鲁达自传节选(2)   
• 在马德里哲学与语言学校对巴勃罗·聂鲁达的介绍   
• 聂鲁达这个人   
• "梦游人的双眼会长久地注视着我们"--奥克塔维奥·帕斯谈聂鲁达(1)   
• "梦游人的双眼会长久地注视着我们"--奥克塔维奥·帕斯谈聂鲁达(2)   
• "梦游人的双眼会长久地注视着我们"--奥克塔维奥·帕斯谈聂鲁达(4)   
• 加西亚·马尔克斯回忆聂鲁达(1)   
• 加西亚·马尔克斯回忆聂鲁达(2)   
• 聂鲁达在我们中间(1)   
• 聂鲁达在我们中间(2)   
• 聂鲁达在我们中间(3)   
• 我十二次采访聂鲁达(1)   
• 我十二次采访聂鲁达(2)   
• 我十二次采访聂鲁达(3)   
• 我十二次采访聂鲁达(4)   
• 我十二次采访聂鲁达(5)   
• 我十二次采访聂鲁达(6)   
• 聂鲁达的诗歌漫谈(1)   
• 聂鲁达的诗歌漫谈(2)   
• 聂鲁达的诗歌漫谈(3)   
• 诗评选摘(1)    [当前]
• 诗评选摘(2)   
• 诗评选摘(3)   
• 诗评选摘(4)   
• 诗评选摘(5)   
• 诗评选摘(6)   
• 诗评选摘(7)   
• 诗评选摘(8)   
• 诗评选摘(9)   
• 诗评选摘(10)   
• 诗评选摘(11)   
• 诗评选摘(12)   
• 诗评选摘(13)   
• 附录:聂鲁达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