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鲁达集  聂鲁达的生平与创作(4)   _聂鲁达集  聂鲁达的生平与创作(4)   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诗歌 > 聂鲁达集 >   聂鲁达的生平与创作(4)   

聂鲁达集——  聂鲁达的生平与创作(4)   

诗人投身于火热的斗争,他不再感到孤独和失望了。随着思想感情的变化,聂鲁达的视野更开阔了。他开始把自己的目光转向外部世界,开始关心人类的前途和命运。从1940年底到1943年,在担任智利驻墨西哥总领事期间,他陆续写出了《献给斯大林格勒的情歌》、《献给玻利瓦尔的歌》、《献给斯大林格勒的新情歌》、《歌颂红军到达普鲁士门口》等诗篇。这些作品连同《西班牙在我心中》、《集合在新的旗帜下》、《愤怒与痛苦》等都收在诗集《大地上的居所(三)》(1935-1945)里。 魏地拉的叛变,反动政府的通缉,对聂鲁达来说,是坏事又是好事。依靠人民群众的保护,虽然他终日东躲西藏,经常搬家,但却在这一年零两个月的动荡不安的生活中,最终完成了他一生最辉煌的著作《漫歌》。 这是一部庞大的诗集。诗人在这部作品中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全部经验和全部理想。这是聂鲁达诗歌创作的顶峰,显示了他广阔的视野、博大的胸怀和卓越的才能。其规模、气势和深度,在拉丁美洲乃至世界诗坛上都是罕见的。 《漫歌》是聂鲁达的代表作,是他创作生涯的里程碑,是他献给整个拉丁美洲、当然首先是献给智利的史诗。在这部宏伟的诗集中,这位代表着大自然的声音、来自智利南方林区的青年,在经受了城市生活的磨炼和政治斗争的洗礼之后,现在成了人类的代言人。 《漫歌》分为15章,共有248篇诗作。从美洲对人的召唤--第一章《大地上的灯》象征着人的潜意识--一直写到作者作为战士和诗人的责任,即最后一章《我自己》。其中包括对"征服者"的描述,对"解放者"的颂扬,对压迫者、剥削者、掠夺者、独裁者的谴责,对鞋匠、水手、渔夫、矿工、农民和民间诗人等穷苦大众的赞美以及诗人的生平、愿望和理想。尤其是第二章《玛丘碧丘之巅》和第九章《让那劈木做栅栏的醒来》更是脍炙人口的长篇佳作,是全书的精华部分。 "玛丘碧丘"在印第安土语中是"古老"的"金字塔形山丘"的意思。在这首近500行的诗中,作者不仅回顾了历史的足迹,讴歌了美洲的风光,赞美了人民的品德,同时也表现了他本人从一个空虚的个人主义者发展成为被压迫人民的代言人的过程。全诗分为12节,描写坠入深渊的"我"又登上了玛丘碧丘之巅。这是一次"寻根"的旅行,表明了诗人对这座古城的无名建筑者们的崇敬之情。 于是我沿着大地的阶梯登攀, 从茫茫林海蛮荒的荆棘中间, 来到你--玛丘碧丘面前。 《漫歌》的第九章《让那劈木做栅栏的醒来》也是一首内容广泛、感情真挚、气势磅礴的长诗。诗中写道: 我只不过是一个诗人--我爱你们大家, 我在我所爱的世界上漫游; 在我的祖国,他们逮捕矿工, 军人发命令给法官。 但是我爱我小小的寒冷的国家, 即使是它的一枝树根。 如果我必须死一千次, 我也要死在那儿, 如果我必须生一千次, 我也要生在那儿……节选自蔡其矫所译《让那劈木做栅栏的醒来》。 《漫歌》所展示的历史画卷是绚丽多姿、雄浑悲壮的。在《漫歌》中,诗人继承并发扬了安德雷斯·贝略、莱奥波尔多·卢贡内斯的诗歌传统,同时又没有摒弃自己作为先锋派诗人的艺术风格。在这部诗集中,宏观和微观世界都遵循着同一个进化和发展规律:暴政和阶级压迫毁灭了人和大地、阻碍着真正的繁荣。在谈到《玛丘碧丘之巅》一诗的创作时,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我在秘鲁停下来并登上了玛丘碧丘遗址。因为当时没有公路,我们是骑马上去的。我从高处看到石砌的古老建筑嵌在青翠的安第斯山高耸的群峰之间。激流从风雨侵蚀了千百年的城堡奔腾而下。维尔卡玛约河上的白色云雾袅袅升起。站在那岩石的脐心,我觉得自己何等的渺小,那是一个傲然耸立、荒无人烟的脐心,我不知为什么感到自己属于它。我觉得在某个遥远的时刻,我的手似乎曾在这里掘过沟堑,磨过岩石。我觉得自己属于智利,属于秘鲁,属于美洲。在这崎岖的高地,在这辉煌的、分散的废墟,我找到了继续创作诗歌的信念。《玛丘碧丘之巅》就是在这里诞生的。"在《漫歌》中,这首史诗中的史诗是最引人瞩目的一章。这是一首抒情的政治诗,将聂鲁达诗歌的两种倾向、两种风格融为一炉。这既不同于《西班牙在我心中》的明朗,也不同于《大地上的居所》的晦涩。它的结构严谨,文字凝练,意境清新,视野开阔。这是对泥土与岩石的赞歌。这是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这是一次寻根的旅行。诗人对于现代人单纯追求物质文明的悲悯,对于轰轰烈烈的战斗和牺牲的向往,都通过丰富的想像和隐喻表露出来。这不是梦,不是呓语,也不是单纯的怀古诗。它的确不易读;但也的确具有鲜明的主题。读者只要把想像的触须伸长些就不难捕捉诗人发出的扑朔迷离的信号。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聂鲁达集》其他试读目录

• 《世界文学大师纪念文库》编选前言
• 目录
• 诗人自述
•   聂鲁达的生平与创作(1)   
•   聂鲁达的生平与创作(2)   
•   聂鲁达的生平与创作(3)   
•   聂鲁达的生平与创作(4)    [当前]
•   聂鲁达的生平与创作(5)   
•   聂鲁达的生平与创作(6)   
• 马楚·比楚高峰(一)   
• 马楚·比楚高峰(二)   
• 马楚·比楚高峰(三)   
• 马楚·比楚高峰(四)   
• 马楚·比楚高峰(五)   
• 马楚·比楚高峰(六)   
• 马楚·比楚高峰(七)   
• 马楚·比楚高峰(八)   
• 马楚·比楚高峰(九)   
• 马楚·比楚高峰(十)   
• 马楚·比楚高峰(十一)   
• 马楚·比楚高峰(十二)   
• 让那劈木做栅栏的醒来(一)   
• 让那劈木做栅栏的醒来(二)   
• 让那劈木做栅栏的醒来(三-1)   
• 让那劈木做栅栏的醒来(三-2)   
• 让那劈木做栅栏的醒来(三-3)   
• 让那劈木做栅栏的醒来(三-4)   
• 让那劈木做栅栏的醒来(三-5)   
• 让那劈木做栅栏的醒来(四-1)   
• 让那劈木做栅栏的醒来(四-2)   
• 让那劈木做栅栏的醒来(五)   
• 让那劈木做栅栏的醒来(六)   
• 诗歌不会徒劳地吟唱(1)   
• 写诗是一门手艺:聂鲁达自传节选(1)   
• 写诗是一门手艺:聂鲁达自传节选(2)   
• 写诗是一门手艺:聂鲁达自传节选(3)   
• 写诗是一门手艺:聂鲁达自传节选(4)   
• 写诗是一门手艺:聂鲁达自传节选(5)   
• 写诗是一门手艺:聂鲁达自传节选(6)   
• 批评与自我批评:聂鲁达自传节选(1)   
• 批评与自我批评:聂鲁达自传节选(2)   
• 在马德里哲学与语言学校对巴勃罗·聂鲁达的介绍   
• 聂鲁达这个人   
• "梦游人的双眼会长久地注视着我们"--奥克塔维奥·帕斯谈聂鲁达(1)   
• "梦游人的双眼会长久地注视着我们"--奥克塔维奥·帕斯谈聂鲁达(2)   
• "梦游人的双眼会长久地注视着我们"--奥克塔维奥·帕斯谈聂鲁达(4)   
• 加西亚·马尔克斯回忆聂鲁达(1)   
• 加西亚·马尔克斯回忆聂鲁达(2)   
• 聂鲁达在我们中间(1)   
• 聂鲁达在我们中间(2)   
• 聂鲁达在我们中间(3)   
• 我十二次采访聂鲁达(1)   
• 我十二次采访聂鲁达(2)   
• 我十二次采访聂鲁达(3)   
• 我十二次采访聂鲁达(4)   
• 我十二次采访聂鲁达(5)   
• 我十二次采访聂鲁达(6)   
• 聂鲁达的诗歌漫谈(1)   
• 聂鲁达的诗歌漫谈(2)   
• 聂鲁达的诗歌漫谈(3)   
• 诗评选摘(1)   
• 诗评选摘(2)   
• 诗评选摘(3)   
• 诗评选摘(4)   
• 诗评选摘(5)   
• 诗评选摘(6)   
• 诗评选摘(7)   
• 诗评选摘(8)   
• 诗评选摘(9)   
• 诗评选摘(10)   
• 诗评选摘(11)   
• 诗评选摘(12)   
• 诗评选摘(13)   
• 附录:聂鲁达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