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香港当梅艳芳已成过去_等待香港当梅艳芳已成过去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杂文 > 等待香港 > 当梅艳芳已成过去

等待香港——当梅艳芳已成过去

当梅艳芳已成过去,"梅艳芳后遗症"才如戏剧般一幕接一幕地陆续登场。遗产分配、与美容公司的合约纠纷、谁是隐形男友……诸如此类将继续把"梅艳芳"留在香港人的空气里多一段日子,但这些话题的"赏味期限"将有多久却没人敢说--除了视乎事态发展是否够耸动,还得看城中名人可有谁又忽然爆出什么绯闻、丑闻。由此可见,梅艳芳由此至终都只能做媒体放大镜下的梅艳芳,不论生前死后。 所以,当我们尝试对"梅艳芳"这个人作出评价,首先便要整理一下大众传媒一直以来对"梅艳芳"的印象--尤其当她的公众形象和私生活是如此两面,人们通过传媒对她的建构和塑造,只会得出一个充满矛盾和不够统一的梅艳芳。 举个例子,她在去年九月站出来宣布得了癌症,并从此以病人兼艺人身份面对全世界,这个姿势得到传媒和大众的一致"肯定":梅艳芳真坚强。而肯定的回报是,只要提起梅艳芳,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冲口而出:"支持她!"恍若和梅艳芳的精神真是连在一起。 但在现实里,梅艳芳最需要的支持并非来自对她的生命根本没有直接影响力的人。"支持"如是可以变成借口,让被认为需要关心的人的私人空间受到侵占或侵犯。梅艳芳选择在镁光灯与镜头前公开病情,本来是要换回一点私人空间,然而这想法不幸只能是主观的意愿,因为对于传媒来说,她的坚强勇敢,正好是对窥探私隐的镜头变相伸出"邀请"之手。 而传媒追击目标对象就如猎犬对待猎物:你露出强者一面,他就要暴露相反的你。梅艳芳的"坚强",可说是由生前贯彻至死后--虽然这个坚强的神话大部分是靠她的表演(最后的演唱会和纤体广告)来完成--所以传媒对于在她死后发生的一切负面新闻只会无限欢迎:如圣人般的强者赢取到的尊严,到头来还是因为人性弱点(与家人的关系、信错合作伙伴等等)而被减分。 …… 歌功颂德永远比分析、评说、论述容易。因为肯定权威要比争取自主容易与安全得多。也许这正是香港人目下必须面对的矛盾:有些教育工作者口头说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但在实际行动上却带头随波逐流--甚至不自知,学生若说真在过程中学晓什么,我想只有三件事情:无知(人云亦云)、虚伪(明知道自己不相信但跟着做)和犬儒(耻笑别人假与蠢,但又觉得自己不能改变什么,最后变成不相信世界上有"真"与"诚")。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等待香港》其他试读目录

• 恨香港
• 为什么我不是周星驰的fan?
• 成为张艾嘉
• 假王菲之名
• 刘德华是下届香港特首,为什么不?
• 为什么人人都想加入娱乐圈?
• 永远的香港人
• 仙蒂瑞拉的水晶鞋
• 最后一次庙会
• 承认妒忌欣宜的没有几个
• 《老港正传》:"被动"的香港
• 这幅叫"死神与少女"的画,让我想起张柏芝
• 有事钟无艳
• 情人节你快乐吗?
• 香港靓女多不多?
• 丑女启示
• 为什么女人不愿意长大
• 女人不坏
• 香港女人的百年孤寂
• 样板香港女
• 刘德华还是周星驰?
• 当梅艳芳已成过去 [当前]
• 我不入大学,谁入大学
• 等待香港
• 十七岁学生族之适者与生存
• 《号外》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