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八卦可卡因的形象工程_生命八卦可卡因的形象工程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张爱玲 > 生命八卦 > 可卡因的形象工程

生命八卦——可卡因的形象工程

可卡因的形象工程 人类使用可卡因已有很长的历史。 最近国际时装界最大的新闻不是H&M;即将推出新的时装系列,而是原本为这个系列做形象代言人的著名模特凯特·莫斯公开承认自己服用了可卡因。作为欧洲最大的时装连锁店,H&M;立即终止了与莫斯的合同。H&M;发言人表示:"H&M;的形象代言人必须是健康、诚实和可靠的。" 有趣的是,这次时装展览的设计师斯泰拉·麦卡特尼是前"披头士"乐队的贝司手保罗·麦卡特尼的女儿,当年"披头士"走红的时候,这位贝司手曾经因为毒品问题被抓过无数次,甚至还因为私藏大麻蹲过9天日本监狱,说他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毒品代言人一点也不过分,以他为代表的一批摇滚歌手为毒品在西方的泛滥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这一现象丝毫没有改变,莫斯小姐虽然失去了H&M;的巨额合同,但仍然日进斗金。由她代言的Dior和CalvinKlein各自拥有一款香水名字叫做"上瘾"(Addict)和"渴求"(Crave)。她还拍过一个香水广告,名字干脆就叫"鸦片"。内行人都知道,时装行业与毒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几乎所有的模特私下里都是可卡因的瘾君子,她们把可卡因称作"A级药物"。这些漂亮的模特们已经代替了长相通常很猥琐的摇滚音乐家,成为可卡因新的形象代言人。 从历史上看,可卡因并不总是有如此好的运气。可卡因是天然物质,大量存在于南美洲的古柯叶子中。南美山区的印第安人很早就有咀嚼古柯叶的习惯,他们认为古柯叶能让他们在爬山时体力充沛,这些皮肤黝黑,瘦小精干的当地人可以说是可卡因的第一批形象代言人。当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南美洲之后,侵略者们看不起这些"未开化"的原住民,认为古柯叶的功效只是当地人的偏见或者误解。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傲慢的西班牙人都没有去碰它们。后来当西班牙人终于体会到了古柯叶的效力之后,他们开始向古柯叶买卖强行征税,这笔税金是当初天主教在南美传道主要的资金来源。 1855年,德国科学家首先从古柯叶中提炼出功能成分--古柯碱。1860年,另一位德国科学家改进了提炼方法,并首次把古柯碱命名为可卡因。欧洲医生们发现可卡因能够使人产生愉悦感,有很强的提神功效,因此可卡因很快就在欧洲流行开来,甚至成为治疗海洛因上瘾的药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不但自己经常服用可卡因,而且还试图用可卡因治疗好友的海洛因瘾,结果却使那个可怜的人变成了海洛因和可卡因的双重瘾君子。 除了弗洛伊德以外,还有很多达官显贵是可卡因的忠实"粉丝",其中包括英国女王、天主教教皇,以及美国前总统格兰特。古柯叶还被用作一种葡萄酒的原料,自由女神像的设计者法国人巴托尔蒂曾经对朋友说,如果他早点喝到这种可卡因酒,他就会把女神像设计得更高一些。 有了这批名人为其代言,可卡因终于开始在欧洲流传开来,1886年第一瓶可口可乐诞生的时候,其中就含有可卡因,直到1906年才因为美国国会颁布的"提纯食品药品法案"而改用不含可卡因的古柯叶。这项法令的颁布标志着可卡因的代言人从社会显贵演变成了"野蛮黑人"。原来,医生们发现,可卡因除了能让人愉悦之外,还会使人产生短暂的情绪失控,并会导致服用者上瘾。就在此时,一直在北美从事体力劳动的贫穷的黑奴发现了这种廉价的兴奋剂,他们学会了用可卡因来增强体力,也学会了从可卡因中寻找廉价的快乐。从此,白人主流社会对待可卡因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不断有媒体报道说黑奴因为服用了可卡因而产生了暴力倾向,强奸了白人妇女。 事实上,当初很多毒品的被禁都与种族歧视有关。禁可卡因是对黑人的歧视,禁鸦片是对华人的歧视,禁大麻是对墨西哥人的歧视。再后来,这些毒品因为致幻的功能,而被很多艺术家所喜爱,尤其在音乐领域更是如此。70年代兴盛一时的迪斯科就与可卡因的流行有很大的关系,迪斯科俱乐部里那些不顾一切地放纵自己的舞者就成了可卡因的新一代代言人,是他们把可卡因变成了时髦的"派对A级药物",流行开派对的时装界因此也就成了可卡因最泛滥的地方。 可卡因能够抑制食欲,因此深受模特们的拥戴。前文那位H&M;发言人所说的"健康"的代言人其实都是可卡因塑造出来的,那些瘦得"令人嫉妒"的模特们正好反映了整个时装行业的虚伪和空虚,模特们用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为老百姓虚构了一个"健康"的形象,为老板们赢得了大量金钱。作为可卡因的代言人,凯特·莫斯只不过是商业游戏中的一个牺牲品而已。 (2005.10.3) 一觉醒来,火星到了 有一个办法十分诱人, 就是让宇航员冬眠到达遥远的火星。 今年3月,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发射的一颗探测卫星终于进入了火星轨道,即将开始为期4年的科学考察。这颗探测卫星是2005年8月份就发射了的,假如这是载人飞行的话,为期半年的长途旅行要耗费大量的食物和水,目前没有任何火箭能够产生足够的推力把这些给养送到遥远的火星上去。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呢?有一个办法十分诱人,那就是让宇航员们冬眠。 其实,冬眠这一招很早就被科幻小说家想出来了,不少以星际旅行为主题的电影里都出现过类似情景。不过宇航界一直没有下大力气去研究,毕竟人类目前的技术手段最多只能把宇航员送到月球这样的近距离目标,犯不上冒那么大的风险。但是按照NASA最近提出的火星计划,需要一次送6名宇航员去火星,单程就需耗时6个月,先不说食品、氧气和水的供应问题,光是解决这些宇航员因长期封闭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就足够NASA忙活的。于是,这个冬眠计划终于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其实,早在2004年,欧洲宇航局就公布了一项研究成果,提出一种名叫DADLE的类似鸦片的化学物质能够诱发松鼠进入冬眠期。但是这项实验从理论上讲并没有太大的突破,因为松鼠本来就会冬眠,科学家对一些已经失去冬眠能力的哺乳动物更感兴趣。 去年,美国西雅图一家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马克·罗斯终于做到了这一点。他领导的科研小组成功地诱导大鼠进入了冬眠期,而且所用的诱导剂也是一种哺乳动物自身就能产生的化学物质:硫化氢(H2S)。稍微有点生化常识的人都知道,硫化氢是一种有毒气体,普遍存在于下水道和石化工厂的"酸性气田"中。它能够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结合,而这种对新陈代谢很重要的蛋白质通常都是结合氧气的,于是硫化氢剥夺了细胞利用氧气的能力,这一原理非常类似于一氧化碳(煤气)中毒。 那么,这种毒气怎么会诱导冬眠的呢?事情还得从一种线虫说起。罗斯的研究小组发现,绝对无氧的环境可以诱发线虫进入冬眠状态,再恢复供氧后也不会对线虫造成损伤。但是,微量的氧气(0.01%?0.2%)却会让发育中的线虫试图继续发育的过程,结果则是致命的。这种低氧环境非常类似于人类的缺血状态,因为即使把人放在完全没有氧气的屋子里,人血液中剩余的氧气也将使人体组织无法达到完全无氧的状态。因此,低氧状态下的线虫的死亡和人类在缺氧状态下的死亡是很类似的。 那么,怎样才能使人体组织处于完全缺氧的状态呢?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有名的实验,他们先通过诱导的办法让实验狗心脏停搏,然后用低温生理盐水为这些狗施行换血,生理盐水携带氧气的能力比血液低很多,因此狗组织中的含氧量被显著地降低了。这些狗丧失了意识,不再有呼吸和心跳。然后科学家再用输血的办法使狗苏醒,这些狗没有一只表现出任何损伤。很显然,完全无氧状态能够诱导像狗这样的高等动物进入冬眠状态。 但换血这个办法太过麻烦,危险性也大。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有,那就是使用氧气的竞争剂。大部分这类竞争剂都是有毒的,因为它们会妨碍细胞利用氧气产生能量的过程。一氧化碳就是这样一种知名度很高的竞争剂,但是它结合血红细胞的能力太过强大,因此罗斯他们只好尝试使用其他的氧类似物。因为硫化氢属于常见的工业毒气,有关它的资料和数据十分详细,因此它被选中了。 罗斯把大鼠暴露于高达80%的硫化氢气体中,结果大鼠的体温很快下降,最后稳定在比环境温度高2度的地方。它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显著降低,最终可降低10倍,显示它们的新陈代谢速率降到了正常大鼠的1/10。这些大鼠均停止了活动,表现出意识丧失的状态。换句话说,原本不会冬眠的大鼠被硫化氢诱导进入了冬眠期。 那么,这种冬眠状态是被动诱导出来的,还是大鼠体内本身就有的一种应急功能呢?罗斯认为是后者。他在论文中指出,地球上的早期生命所处的环境和现在很不一样,那个时候地球上只有硫化氢,生物只能利用硫化氢来产生能量。随着氧气量的增加,生物逐渐进化出了氧代谢,但是仍然保留了硫代谢的机制。事实上,氧代谢和硫代谢从机理上看十分相似,至今人体还会自发产生硫化氢,只不过此时的硫化氢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变成了氧代谢的拮抗剂。当细胞缺氧或者用氧过度时便会自发产生硫化氢,通过和氧气竞争来减缓氧代谢的速率。也就是说硫化氢的这种平衡功能其实是细胞固有程序的一部分。 这个例子再次说明,从进化的角度看问题是一种很有用的思维方式,很多看似奇怪的生命过程都可以从进化中找到答案。 这项实验意义重大,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能够读到下面的报道:铃铃铃……闹钟响了。宇航员一觉醒来,火星到了。 (2006.3.27)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生命八卦》其他试读目录

• 序
• 目录
• 男人为什么长乳头?
• 甲基安非他明-世界头号毒品?
• 可卡因的形象工程 [当前]
• 漫长的残留
• 人人都是种族主义者
• 你真的打算养只猫?
• 博客的未来
• 懂数学的蝉
• 把根留住
• 道德的起源
• 辣椒新传
• 人为什么会打喷嚏?
• 大海就是我故乡
• 味精100年
• 语言的力量
• 鸭嘴兽传奇
• 镜像神经元和普世价值
• 电椅的故事
• 三聚氰胺之谜
• 红牛为什么这样红?
• 新式测谎仪
• 辛苦了,女人
• 兴奋剂检测不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