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鲸之旅2绘本是童心的剧本_骑鲸之旅2绘本是童心的剧本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绘本 > 骑鲸之旅2 > 绘本是童心的剧本

骑鲸之旅2——绘本是童心的剧本

如果你从孩子几个月或一岁开始进入共读,并使用“演”的魔法。随着孩子越来越熟练地运用语言,越来越有自主意识,你会发现,“演”这个魔法并不来源于任何聪明人的发明与倡导,它原本就存在在孩子的天性里。孩子身临其境地信任书、遵守游戏规则,具有把图画演变成行为和感受的能力。 记得有很多父母愤愤地跟我提过,《大卫,不可以》是一本“坏”书。因为孩子看了这本书,会模仿着挖鼻孔,把玩具丢得满地都是,不穿裤子到处跑。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大卫,不可以》这本书最大魔法之所在。这本书像一面用幽默灵力灌注的镜子,让你亲眼目睹孩子的感性洞见。 换一个比较通俗的说法,孩子分不清幻想与现实的分野,只要借由某种介质,他们可以轻易“潜身”新角色、新场景之中。于是,我们会发现,孩子总是在绘本(或者故事、童话)中寻找“角色归属感”和“自我认定”。哪怕一岁多的婴幼儿,都会指着某一本书上某个人物(或者动物)喊出自己的名字,会对着某一页图画上熟悉的场景哈哈大笑,会因为某个角色的分别而潸然泪下,会重复地模仿某个动作。 孩子“演绎,进而相信演绎、感受演绎”的能力是非常强大的。这种力量,会引导哪怕生活在高楼大厦、逼仄空气里的孩子通过栩栩如生、机巧百出的想象,体悟滋味杂陈的情绪,缔造自己善恶互见的、自由的幻想王国。这就是共读这个介质所带来的巨大力量。但在影像媒体威力强大的当下,这种力量往往被动画片、早教视频所强占和代表。父母,特别是婴幼儿的父母,甚至认为:孩子怎么能读得懂书呢?简单的画面如何能丰富与调动孩子内心?如果没有如影像一般对形象事无巨细的渲染,孩子怎么能进入幻想? 这种种疑问,都因为许多父母小觑了对孩子想象力与游戏力的认识;忽视了共读不仅仅是父母读书给孩子听的单向行为;忽视了“演”的重要性。 共读这一介质,经过“演”,必然为心灵的成长提供不可计数的新视觉,以及潮水般丰富的新感受。我家共读的一开始,“演”就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仅仅把孩子搂在怀里,一遍一遍机械读书与喋喋不休地把自己的心得和社会经验通过书本灌输给孩子—— 这两种行为都有大局限。父母需要从书中获得启发,持续地把孩子引向万事万物:十个月时听父母手舞足蹈眉飞色舞地读书;一岁时按着绘本的内容去感受夏天树阴奇特的清凉,海水迂回在礁石边的哽咽,柴火在野地里噼里啪啦的响声,蹦起来大喘一口的粗气,刚出炉面包松软的香,以及和爸爸爬很长很长的梯子去摘月亮时如何从激动雀跃到困累交加;两岁时开始幻想自己去历险,想象中除了不断行走的路,风景寥寥,但即使不停地走,也会滋生芜杂情绪:开心、恼怒、恐惧、忧愁、伤别、庆幸、愤恨、嫉妒、攀比、占有、希望…… 这些情绪越来越清晰,像从未邂逅却络绎开放的小花,盛开在漫漫长路;两岁半开始相信自己有力,确定凭借线条、工具和双手的起意,能建立或毁坏一个世界(哪怕这个世界细如草芥),致力于某个他者的、外化世界之成住坏空,成了这个时期的课题;三岁开始建立自己的幻想王国,历险再也不是如射线一般朝前伸展的路,征服感的对象幻化为自我的、内化的实相,可能是一个城堡、一片沙漠、一条巨浪中的船、一只嘶吼喷火的龙…… 自身心灵越成长,幻想王国越高大宏伟;自身力量越强大,幻想对现实世界的侵入性就越强。 共读,是以爱为护持,给予介质和空间,让孩子遇见自己的心灵王国。或者,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在他们没有力量、没有金钱、缺乏勇气却心骛八极的时候,交给他们一张飞机票,让他们自己飞翔。 在这个过程中,“演”是从书本到幻想王国这一过程中不可小觑的推动力。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骑鲸之旅2》其他试读目录

• 2 岁到2岁半共读的留白与挑战
• 绘本是童心的剧本 [当前]
• 涂鸦改变读图
• 感受力的钝角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