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谎言书评三:_老师的谎言书评三: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历史 > 老师的谎言 > 书评三:

老师的谎言——书评三:

揭秘美国历史教科书背后的真相 文/韩风 读到这本《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非常偶然。说实话,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读过詹姆斯•洛温的任何作品,对于他这个人也从未有过任何研究,更毋论推崇了。但直到现在,直到刚才,手头还摊着这本书的时候,我不得不承认,我将成为他的粉丝了。 首先,我想说的是,我喜爱这本书。因为热爱历史,我乐于看到荒诞的虚构被揭穿,隐匿的事件得以曝光,露出原本的真相。对于我来说,论战绝非能够起到阻止作用的威慑物。也就是说,我希望你能够感受到,这本书并非人人中意——它会令平湖骤起波澜,因为很多人会发现,他们乐得接受的那些故旧成见会被揭露出来,犹如剪切而成的硬纸板图样,将那些自负、并不完美且别有用心的真实的立体人物掩盖其后。通过一位历史教授的双眼来看待历史教科书的错误,这真是一个极富吸引力的视角,而这位教授已经认识到作者或出版商的动机,可能会对历史书的内容带来比史实更为重大的影响。 令我感到惊奇的部分在于,美国的中学课本出版商真正对于秘密事件的态度有多么的开放,而这实际上这正是事情的关键症结所在——而不是说海伦•凯勒是社会主义者,或是说伍德罗•威尔逊是种族主义者,又或是说哥伦布为了实现他的野心而滥用严刑和种族灭绝的手段。当然,对于美国的课本出版商来说,盈利的目的是最最首要的,但同时,通过能够激发忠诚的宣传手段来打造更优的公民也是相关的问题。他们似乎认为,历史教科书应该激起年轻人热烈的沙文主义,而在这一高尚的追求当中,真理与史实则是被耗费掉的物品。他们坦然承认,表现历史真相并非他们的目标所在!这样的供认贯穿于《老师的谎言》整部书中,飘荡在美国各个学校的课程当中,盘旋在所有美国年轻人的集体记忆以及他们的基础教育理念当中。 《老师的谎言》面临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美国现有学校教科书对于人类历史中因果原理的否定,它们不愿寻求动乱、抗议或反动暴力出现的原因。这些教科书犹如一段表现“伟人”不断打造更美好的世界的一维直线征程,将历史呈现在美国孩子们眼前。而在这种粉饰之下的真实情况却是,历史是一系列复杂的权力转移,以及针对各种不同的刺激物的丰富环境所出现的回应。只着眼于分析单一事件或态度,而不去探寻造成其产生的社会和历史现实,实则毫无意义。 那些老生常谈的关于历史的陈词滥调,陪伴着美国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而本书各处可见的,便是对这些根深蒂固的内容的修订,这富有极大的吸引力。这里面的知识和内容实在是太过于庞杂了,所以我建议,当你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旁边一定得备上一本字典! 如同其他许多人一样,我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曾经认为历史是门枯燥乏味的学科,我想这大概是中外历史教学的通病吧。本书所展现出来的正是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只有那些平淡中性、毫无亮点、混沌模糊、经过审查净化处理、本质内容被剥离出来且人为灌输痕迹过大的历史讲述,才会令你烦闷到飙泪,而肮脏污糟的史实往往有如真实生活一般扣人心弦、惊心动魄。毕竟,这才是历史的真实构成元素,不是么? 《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美)詹姆斯•洛温 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11月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老师的谎言》其他试读目录

• 外媒盛赞(选摘):
• 詹姆斯·洛温官方网站上读者的反馈(选摘):
• 书评一:
• 书评二:
• 书评三: [当前]
• 书评五:
• 书评六:
• 第二版导言
• 导言 有些事情大错特错
• 被历史致残:英雄的塑造过程
• 1493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真正意义
• 的真实来历
• 红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