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代生活史前方浴血 后方作乐_抗战时代生活史前方浴血 后方作乐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历史 > 抗战时代生活史 > 前方浴血 后方作乐

抗战时代生活史——前方浴血 后方作乐

上海虽是孤岛,但是四乡来的居民越来越多,他们初进洋场,无非是先到大世界去玩玩,看看哈哈镜,许多人会笑出眼泪来;而且那时大世界百戏杂陈,应有尽有,门券只收两角小洋,可以盘桓一天。 久居上海的人,因为苦闷无聊也要找娱乐,跳舞场越开越多,一部分小户人家生活困难,把清清白白的女儿,多送进跳舞场当舞女。只是上海原有的妓院,在抗战时期大大消沉下去,因为妓院的规矩多,消费大,不适宜一般人,所以妓院关闭的很多,好多妓女也转移到舞厅改操搂抱生涯。 京戏院的生意也好到极点。向来京戏每年要到北平去请名角儿来演唱一个时期,这时南北交通中断,京角儿没有法子来,因而成了海派角儿的世界,特别是麒麟童排演的海派连台本戏《文素臣》,卖座满坑满谷,其他戏院排演《西游记》、《火烧红莲寺》生意也都极好。 当时的电影界,因为拷贝外销困难,不易发展,最大的明星公司,设在枫林桥,被轰了一炮,完全烧光,其余的联华和天一两大公司也陷入停顿状态,演职员们纷纷另想办法,于是话剧团体就乘机崛起,占据了好多家戏院。其中最早的一个,就是辣斐舞厅旧址改建的辣斐戏院,初期职员都不支薪水,每天只领些钱作零用,伙食由剧团开大锅饭,可是他们的剧本编得相当好,演员都是一流明星,所以演出之后,轰动一时。这班演职员戏散了之后,就在戏台上打地铺过夜,后来收入渐渐好起来,一部分人便迁居到吕班路(今重庆南路)吕班公寓,也是一间房中,往往住上十多个人,睡的都是地铺。 辣斐戏院有了相当成就之后,接踵而起者,有不少投资于话剧,大规模而十分精彩的话剧都在这时纷纷上演。 我记得唐槐秋主持的中国旅行剧团演的一出《葛嫩娘》,剧本好、演员好、服装好、道具好,轰动一时,剧本描写明末许多名士和武人,卑躬屈膝地向敌人投降,这完全是一出讽刺汉奸的好戏,所以看得大快人心,场场满座。 越剧(绍兴剧)也是在这个时候蹿起的,因为这时电影院无片可演,越剧便打进了电影院,如青岛路的明星大戏院等都演越剧。当时还有一批电影界中人,帮着他们从事服装、布景、音响、灯光的工作,所以越剧的形式,从这时起为之一变,称做新越剧;又因越剧唱词简单明了,所以成为当时上海老太太和家庭主妇以及女界唯一的嗜好。 除了越剧之外,还有一种申曲,此时改名沪剧,竟然也打进戏院。如英租界的新光大戏院、法租界的恩派亚戏院等,演出的都是申曲的名角,如王筱新、筱文滨、施春轩等,有几个女演员王雅琴、筱月珍,或以貌称,或以艺胜,亦曾风靡一时。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抗战时代生活史》其他试读目录

• 1
• 战事未起 间谍密布
• 国军开到 惊喜交集
• 战争爆发 群情激昂
• 四郊难民 聚集租界
• 弹落闹市 死伤无数
• 乐土不安 弃婴剧增
• 深宵奔走 打破难关
• 人人遭难 事事为难
• 古堡扬威 出人意料
• 宝山陷敌 兽行暴露
• 战事激烈 租界筑墙
• 八百壮士 誓死抵抗
• 阵地转移 枪声静寂
• 国军撤退 民气消沉
• 群丑蠢动 袍笏登场
• 狐群狗党 初期汉奸
• 繁盛地区 人头高悬
• 人口突增 空屋皆满
• 战争挫败 租界繁荣
• 前方浴血 后方作乐 [当前]
• 家家储粮 米商发财
• 首都沦陷 大肆屠杀
• 初到上海 表演踢毽
• 再到上海 结交闻人
• 游杭携妓 求签问卦
• 排除中医 全国反对
• 粉墨登场 引起非议
• 为美人鱼 擦油拉马
• 初度见面 自述身世
• 爱好越剧 滋生事端
• 身陷孤岛 放浪形骸
• 兔阴博士 由来有因
• 生也糊涂 死也糊涂
• 南京沦陷 民心动摇
• 和谈开始 国军布防
• 旧官请出 新官上任
• 市府开支 仰给日方
• 沪西歹土 潘达上任
• 伪府开支 财来有方
• 七十六号 谈虎色变
• 杀人魔王 坚请出诊
• 枪击不中 刀下无情
• 爱好古玩 斧下丧命
• 翠雕八骏 价值连城
• 陈群潦倒 静极思动
• 宏济善堂 支持伪府
• 弃官不干 腾传众口
• 陈群藏书 化公为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