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代生活史狐群狗党 初期汉奸_抗战时代生活史狐群狗党 初期汉奸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历史 > 抗战时代生活史 > 狐群狗党 初期汉奸

抗战时代生活史——狐群狗党 初期汉奸

日本人在上海收买的汉奸,初期是一些无恶不作的流氓,最有名的是常玉清。他是一个不识字的旗人,生长在南京,所以能说一口南京话,手下有一千多个徒弟,都是窃盗绑匪和打家劫舍之流。他是一个痴肥的大胖子,拥有许多不义之财,但是没有职业,恐怕被人轻视,于是就在北泥城桥平乔路口开了一间规模很大的浴室,用“大观园”三字作为浴室的名称。这间浴室,每天自早到晚,总有三四百人出入,在浴室内大家都是袒胸露腹肉膊相见,本来没有什么稀罕,但是用“大观园”为名,稍有知识的人看了都为之失笑,认为这个命名的人,颇有些幽默感。 日军方面给他一个使命,就是在闸北各地段,预先租了好多房屋,他的徒弟们就潜伏在那里,在战事最激烈期间,负责燃放真假信号弹,供给日军作为攻击目标。对日军来说,他确实有些作用,这种信号弹在夜间红红绿绿,直射天空,令国军心理上受到很大的威胁,苦于这班小汉奸,东流西窜,不知从何查起,一时也真奈何他们不得。 直到国军撤退之后,日本人论功行赏,常玉清成为日军旗下的红人,终日盘踞在日本军部所在的北四川路“新亚大酒店”中。他占着一间办公室,声势不可一世。 日军培养出来的汉奸,大都是这一类流氓,文人极少做他们的走狗。只有一个知名的人物叫余大雄,他本是日本留学生,最初在望平街的《神州日报》社担任日文翻译,但是当时的中文报,很少采用日本的特写稿件,而且该报日出一大张,篇幅很少,余大雄无法发挥他的才干。于是他建议每三天出版一张小报,夹在《神州日报》中附送,名称用“晶报”二字,这是表示三日一次的意思。《晶报》编得很精彩,渐渐改为独立发行,销数竟远远超出《神州日报》。《晶报》着重社会上的内幕新闻,执笔的都是一流文人,如张丹斧、钱芥尘、袁寒云、毕倚虹等。余大雄善于奔走拉稿,所以这张报纸办得有声有色,人家替他题了一个外号,叫做“脚编辑”。 从前的小报畅言无忌,对个人隐私,或显或隐地尽量揭露,《晶报》常有惊人的消息,所以销数日广,达到数万。 余大雄这人工于心计,表面上从不暴露轻狂嚣张的姿态,他又善于理财,常常为了一篇揭露社会名流的稿件,敲上一笔竹杠,数目不大是不要的,尤其是贩卖烟土或是走私方面的著名人物,给他按月发津贴,因此他早已成为一个殷富的报人。 他因精通日文,早和日本人拉上关系,待到八一三炮声一响,若干报纸都停顿下来,他就潜入新亚大酒店,替日本人做工作,这是日本军部方面红极一时的文人。 常玉清是个粗人,既不会写,又不会讲日本话,一切要靠余大雄传译。因为利益上的冲突,常玉清对余早已怀恨在心。一天晚上,常玉清的徒弟用一把小斧头,就在新亚大酒店的浴室里把余大雄砍死了。这是上海人在战争期间第一次听到的新闻,足见当时汉奸之间,相处也是很不容易的。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抗战时代生活史》其他试读目录

• 1
• 战事未起 间谍密布
• 国军开到 惊喜交集
• 战争爆发 群情激昂
• 四郊难民 聚集租界
• 弹落闹市 死伤无数
• 乐土不安 弃婴剧增
• 深宵奔走 打破难关
• 人人遭难 事事为难
• 古堡扬威 出人意料
• 宝山陷敌 兽行暴露
• 战事激烈 租界筑墙
• 八百壮士 誓死抵抗
• 阵地转移 枪声静寂
• 国军撤退 民气消沉
• 群丑蠢动 袍笏登场
• 狐群狗党 初期汉奸 [当前]
• 繁盛地区 人头高悬
• 人口突增 空屋皆满
• 战争挫败 租界繁荣
• 前方浴血 后方作乐
• 家家储粮 米商发财
• 首都沦陷 大肆屠杀
• 初到上海 表演踢毽
• 再到上海 结交闻人
• 游杭携妓 求签问卦
• 排除中医 全国反对
• 粉墨登场 引起非议
• 为美人鱼 擦油拉马
• 初度见面 自述身世
• 爱好越剧 滋生事端
• 身陷孤岛 放浪形骸
• 兔阴博士 由来有因
• 生也糊涂 死也糊涂
• 南京沦陷 民心动摇
• 和谈开始 国军布防
• 旧官请出 新官上任
• 市府开支 仰给日方
• 沪西歹土 潘达上任
• 伪府开支 财来有方
• 七十六号 谈虎色变
• 杀人魔王 坚请出诊
• 枪击不中 刀下无情
• 爱好古玩 斧下丧命
• 翠雕八骏 价值连城
• 陈群潦倒 静极思动
• 宏济善堂 支持伪府
• 弃官不干 腾传众口
• 陈群藏书 化公为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