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那些人书评:又见民国那些人_民国那些人书评:又见民国那些人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历史 > 民国那些人 > 书评:又见民国那些人

民国那些人——书评:又见民国那些人

文/隐跃如 读《民国那些人》的故事,就到了那个年代,我与他们都一一打了招呼,像一个笨拙的年轻人。他们不认识我,只是步履匆匆,消失在人群之中。 民国那些人,是一批铁骨铮铮的文士、是一些风骨卓绝的性情中人。他们的为人、他们的故事,都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消失在历史的烟波中,为世人所淡忘。然而,事情总不会那样简单就结束,总会有人将这些故事轻轻拾起,缀文成集,于是,我才能重新看到《民国那些人》。 百柯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他从故纸堆中扒拉了近80个人出来,讲他们的逸事,也讲他们的风骨。民国的那些人呵,真是可爱至极。时代造就他们,那股冷热交替的乱世火焰,将他们打磨得珠圆玉润。繁华总不能长久,所以不必显得光彩夺目。大凡能起敬意的,都是朴素无华的人和事。人世最美的风景,总不刻意存在,不注意便会错过。你可还记得蔡公时那守护气节的身影,你可还记得马寅初的音容笑貌,你可还记得方大曾那已消失的传奇,你可还记得陈西滢的傲慢与偏见?在心中轻点,却滴到了深处。 我想你是不会记得了。若没有《民国那些人》,我也不会记得的。因为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英雄人物都会纷纷隐退,为后世让路。也许正是这种淡泊,使他们无法被人熟知。正是有了这本书,我们才有机会与他们遇见。在那个年代,与他们一起经历那段流光岁月,跟他们结成风云际会。却不必成为跟他们一样知识渊博的人,只要当一个每天帮他们送信的邮差,或者只是一个路边擦皮鞋的小童就够了,能偶尔听听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牢骚,听他们对生活的感悟,也是春天里的鸟语花香。他们真会把心里话告诉我吗?如果告诉我了,是否会震落这个世界的尘埃,让飞鸟在湖面低处回旋呢?我不知道,因为我只是一个过客,偶尔读到了这本书。 他们把握不了时代的步伐和节奏,只是他们把心事和力量都花费在了各自的研究领域上,并且孜孜不倦地为此而努力。他们的天才和勤奋,加上绝世而独立的人格,成就了大事业。于是,我看到了吴大猷孔子式的物理学,看到了赵元任“好玩儿”的语言学,看到了梅汝璈声震东京的外交学,看到了林白水以身殉报的新闻学,也看到了马约翰终其一生的体育学…… 民国的这些人啊,做着利国利民的事,却默默无名。他们波澜不惊,实则惊涛拍岸。他们看似平淡无奇,却似乎永远都有那么一种悲壮,每一落笔,都前途难测。于是知识分子的命运如何,决定了一个国家的良知。 又见《民国那些人》,曾如枝头繁花叶茂。如今,属于他们的时代已落幕,只是隐约可观。但后浪如潮涌,斯人可追!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民国那些人》其他试读目录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钩沉曾获2006年最佳专栏奖获奖词
• 序言
• 目录
• 书评:耐心地打捞一个时代
• 书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书评:发现那些真人
• 书评:妙采纷呈的历史活剧
• 书评:又见民国那些人 [当前]
• 书评:文人风骨已不再
• 李济:中国考古学之父
• 李赋宁:说不尽的英语
• 冯友兰:两束雄文,一抹背影
• 赵元任:多“好玩儿”的语言
• 梅汝璈:孤寂大法官
• 顾维钧:民国第一外交家
• 邓广铭:逝去的学风
• 雷海宗:历史的碎片
• 潘光旦:教育的忏悔
• 吴组缃:尊重自己的尺度
• 周诒春:被遗忘的清华老校长
• 梅贻琦:中西合璧真君子
• 蒋南翔:两种传统之间
• 蒋梦麟:北大“功狗”
• 王芸生:彻头彻尾的新闻人
• 张季鸾:“民国故报人”
• 胡政之:报人逝,报纸亡矣
• 邵飘萍:昔日《京报》,旧时报人
• 王瑶:魏晋风度
• 金岳霖:断裂的逻辑
• 叶公超:还是文人最自由
• 陈贻焮:教授的性情
• 司徒雷登:别了?司徒雷登
• 杨晦:沉默的“五四”英雄
• 张申府(上):记忆的证明
• 张申府(下):真相的颜色
• 曹聚仁:一根会思想的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