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手热"的球员投篮命中率更高?_助推"手热"的球员投篮命中率更高?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心理学 > 助推 > "手热"的球员投篮命中率更高?

助推——"手热"的球员投篮命中率更高?

助推:别让小概率事件误导了你的选择 第三种启发形式叫做"代表性法则",我们也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相似性启发。所谓"代表性",就是说当有人问你A属于B的可能性有多大时,你(或者说是你的直觉思维系统)会首先问自己A与B有多少相似性(即A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B)。与另外两种我们已经讨论过的启发方式一样,因为代表性经常奏效,因此也经常被人们使用。对于一名身高6英尺8英寸的非洲裔美国人和一名身高5英尺6英寸的犹太人,我们更会倾向于将前者看做是一名职业篮球运动员,因为篮球队员大多高大雄伟,很少有矮个子参与(特别是在近年)。有时候,成见也是对的! 当相似性和出现频率发生分歧时,人们往往会产生偏见。关于这类偏见的最为有名的一个例子是关于我们假想的一名叫做琳达的女性。在一项实验中,参与的实验者被告知:琳达今年31岁,未婚,性格开朗,聪明伶俐。她主修哲学专业。在学生时代,她十分关注男女不平等这一社会现象,还参加过反利用核能游行。然后,人们被要求按照发生的可能性对琳达未来可能会遇到的八种情况进行排序。其中两个关键选项是"银行出纳员"和"热衷于女权运动的银行出纳员"。大多数人认为,相对于"银行出纳员",琳达更有可能是一名"热衷于女权运动的银行出纳员"。这很明显是犯了一个逻辑上的错误。因为从逻辑上来讲,两个事件同时发生的可能性一定不可能高过其中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只能说,琳达是一名"银行出纳员"的可能性要高于她是一名"热衷于女权运动的银行出纳员"的可能性,因为所有"热衷于女权运动的银行出纳员"都是"银行出纳员"。人们的错误判断来自于代表性启发:题干中对琳达的描述似乎更多的是在说"琳达是一名银行出纳员并且她热衷于女权运动",而不是仅仅表明了"琳达是一名银行出纳员"。斯蒂芬·杰伊·古尔德在参加完实验后说:"我知道正确答案,但是,我的头脑中总是有个小东西在跳来跳去,并且朝我喊:'嘿,她不可能只是一名银行出纳员,再读一遍题干看看!'"古尔德所说的这个小东西便是活跃起来的直觉思维系统。 代表性法则可能会导致人们对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产生严重的误解。如果事件是随机决定的,比如说掷硬币猜反正的游戏,人们不会对正反面随机出现的顺序有准确的认识。当看到随机出现的某些结果时,人们通常会对这些结果加以研究,然后便认为这些结果极有参考价值。实际上,这些结果完全是随机的。你可能会3次抛出同一枚硬币而结果都是正面向上,因此你便会认为这一硬币本身存在问题。实际上,如果你弄许多硬币来,并且将每一枚硬币都抛3次,你会发现,3次都是正面向上的情况也会出现好几次。(试一试你就会知道。在写完本段之后,桑斯坦也做了一下实验,将一枚一美分的硬币掷了3次--结果是3次均为正面向上。他有些惊呆了。实际上他大可不必惊讶。) 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家汤姆·吉洛维奇在其1991年的作品中写到了"二战"时期德国人轰炸伦敦时伦敦市民经历的一件事。伦敦报纸曾经刊登出几幅图,其中一幅如图1-3所示,它显示的是德国V-1和V-2导弹攻击伦敦市中心的具体位置。你可以看到,轰炸的地点看上去并不是随机的,因为炸弹大部分都落到了泰晤士河的两岸以及图上的西北部。当时的伦敦人因此认为德国人能够精准地控制他们导弹的落点。一些伦敦人甚至认为,图上空白的地方便是德国间谍的居住地。实际上,伦敦人错了,德国人所能做到的只是将炸弹投到伦敦市区,至于具体炸到哪个位置便听天由命了。一项关于这些炸弹袭击分布的更为详细的统计研究表明,这些轰炸地点的确是随机分布的。 图1-3伦敦V-1炸弹轰炸示意图尽管如此,这张轰炸图上的轰炸点看上去并不像是随机分布的。原因在哪里呢?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假如我们将图1-3平均分成4部分,如图1-4(a),然后我们再进行一次统计,或者说不是为了统计而统计,而只是数一下每一部分遭到轰炸的次数,我们的确会发现非随机性的证据。但是,没有证据能够表明这种测试随机性的方法是正确的。假如我们按照图1-4(b)的方式再次将图1-3平均分成4部分,我们便无法拒绝炸弹是随机抛下的假设了。不幸的是,我们往往不会通过这样苛刻的变换测试方式来挑战自己的认识。图1-4V-1炸弹轰炸图,图(a)为纵横分区,图(b)为对角线分区分区外的数字是分区内受到轰炸的点数。1985年,吉洛维奇与其同事瓦隆和特韦尔斯基一起还做过一项关于对随机性误解的最为著名(或者说最为贻笑大方)的研究,即关于篮球迷们所普遍认可的"连续命中效应"。我们不去详细解释什么,因为经验告诉我们:认知错觉有时候会很固执,以至于大部分人由于受其直觉思维系统的影响,根本不愿意去承认自己长期抱有的某种想法是错误的。但是,在这里我们只是看一下这个简单的例子。大部分篮球迷都会认为,如果一名篮球运动员刚刚投中了一个球,那么他的下一次投篮也具备了很高的命中率,如果他连续投中了多个球,那么他的下一次投篮命中率变得更高了。人们习惯于称连续命中篮筐或者最近多次投篮保持极高命中率的篮球运动员为"手热运动员",这一点在许多体育解说员的评论中是一个好兆头。将球传给"手热运动员"已成为一项约定俗成的策略。 实践证明,"手热效应"是不存在的。连续得分的篮球员动员下一次投篮时的命中率并不会提高,的确是这样。 即便人们了解了这一事实,他们也会立即想出"手热效应"的其他表现形式。他们会认为对方可能会调整防守,更加紧密地盯防这名"手热得发烫"的运动员,或者这名运动员将会调整策略,换一种方式投篮。然而,在看到这些数据之前,当球迷们被问及篮球运动员连续命中几次之后下一次投篮的命中率时,球迷们一般都会想起"手热效应"。许多研究人员都确信,吉洛维奇的初始结论是错误的,因为这些结论旨在寻找这一所谓的"手热效应"。截至目前,尚没有人发现这一效应的存在。关于这一问题更多的信息(包括如何自行测试),请登录"热手网站":http://thehothand blogspotcom/。 2003年,杰伊·凯勒和卡林·康利根据NBA全明星赛上举行的三分球比赛的情况进行了一次测试。比赛中,NBA中最好的三分球手站在三分线外进行了一系列的投篮,力争在一分钟之内将尽量多的球投入篮筐。在没有对方队员防守和干扰的情况下,这应当是一种观察"手热效应"的理想条件了。但是,如其他研究一样,没有丝毫证据证明连续命中效应的存在。尽管如此,体育解说员们仍在不断解读着球员手掌温度的变化。("达纳·巴洛斯投顺手了!""莱格勒的手热得发烫!")然而,在解说员说这些话之前,球员的三分命中率尚高达805%,而话音刚落,其命中率便下降到了552%,甚至低于他们正常比赛中539%的命中率。当然,如果篮球迷们看不到自己关于"手热效应"的这一错误认识,倒也并无大碍。然而,在一些十分重要的领域,人们也会出现类似的认识偏见。让我们来看一下"癌症扎堆"现象,这足以使政府和私营部门惊慌失措,并引导人们进行不断的调查研究,以便能够找出癌症突然爆发的真正原因。我们可以假设,在某个人口数为500的区域发现癌症发病率突然增高,半年内先后有10人被诊断患上癌症。实际上,美国政府每年都会收到上千份关于"癌症扎堆"现象的报告,并且每年都会对许多"癌症扎堆"现象进行调查研究,以期找到癌症多发的真正原因。请登录http://wwwcdcgov/nceh/clusters/。 实际上,在一个3亿人口的国家,某些局部人口在一年内出现较高的癌症发病率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所谓的"癌症扎堆"现象可能只不过是一种随机的波动而已。尽管如此,人们仍认为这不可能是随随便便就能发生的。因此,他们便开始变得恐惧,有时候甚至政府部门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然而,在多数情况下,人们并没有担心的必要。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助推》其他试读目录

• 助推:如何提高孩子们对健康食品的消费?
• 自由主义还是温和专制主义?
• 人们都在被偏见玩弄?
• 如何让所有选择像选冰激凌一样简单?
• 好的默认选项会让粗心者大为受益?
• 民主党,共和党,如何为民众利益弥合分歧?
• 偏见和谬误如何欺骗我们的眼睛?
• 人类如何思考?
• 幸福指数与约会频率相关?
• 哮喘病比龙卷风更可怕?
• "手热"的球员投篮命中率更高? [当前]
• 为什么你就是全班"最不会被炒鱿鱼"的人?
• 失去的遗憾是获得快感的两倍?
• 默认选项就是最优选项吗?
• "浪费350美元"比"节省350美元"更有效?
• 面对诱惑,你是用蜡封住耳朵的奥德修斯吗?
• 什么在怂恿你大嚼过期的爆米花?
• 减肥,你愿意付10 000美元的"违约金"吗?
• 你有"雨天专用账户"和"享受专用账户"吗?
• 高压下的群体服毒事件
• 我们爱做别人都做的事?
• 别被自我想象的聚光灯照花了眼!
• 谁来决定一首歌成为热门金曲?
• 数字可以使更多人戒烟戒酒?
• 多问一句的神奇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