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脱之道第二章 心与本体_解脱之道第二章 心与本体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心理学 > 解脱之道 > 第二章 心与本体

解脱之道——第二章 心与本体

    万物的合一境界就是全然的光明,以及最开阔、最本然的状态。万物自我表达最终极的面貌就是炫目的净光,它耀眼到令你无法逼视。这光可能被经验成澄明心,或是能粉碎一切黑暗及愚昧的爆发性智慧。    现在让我们来探索一下mind这个词,这是一个很普通的词,我们内在工作经常会用到它。一般人所谓的mind通常是语焉不详的,而且每个人的用法都不一样。此外还有一些文化上的差异,譬如美国人所谓的mind和西藏人所说的mind,意思就不太相同。我们西方人所谓的heart其实就是东方人所谓的mind。现在我们要弄清楚的是mind与heart之间的关系。某些人所说的mind指的是heart,反之,某些人所说的heart 指的则是mind。有时你从书本里或演讲中会听到mind这个词,你很自然会给它下一个定义,然而这个定义也许根本不是作者或讲者的原意,因此你当然会觉得困惑。现在让我们从最广泛及最肤浅的定义来检视mind,然后再进入它更深的面向。    内容及思维系统的容器    最常见的观念就是,mind是由你的思想及思维系统所组合成的,而它是与你的脑子相连的。在我们的文化里,当人们用mind这个字的时候,通常指的是思维、意象、思考过程及头脑里闪过的事物。因此,它通常被理解成思维系统、思想过程或思想本身。    但即使在我们这个文化里,此定义也没有普遍性。举例而言,当弗洛伊德使用mind这个字的时候,他指的是一切的印象、感觉、情绪、觉受,而不只是思想,这所有的印象全都被视为mind的内容。除此之外,他假设mind还有另一个层次,他称之为“无意识”。    因此在我们的文化里,mind这个词比较专门的用法指的是经验内容的总合。所有的印象都可以被视为mind,而我们还可以把它区分成内容及思维系统的容器。不论是思维的内容、思维系统或内容的觉知者,都可以被视为mind。心理学的文献里通常不作这种区分,它们主要是在区别生理上的神经系统和思想本身。如果你认为mind只是思想本身,那么思维系统就是生理上的神经系统或脑子。但如果你认为mind指的是所有的印象和经验,那么思维系统就成了整个神经系统,包括脊椎、神经中枢及脑子。现在我们对mind已经有两种概念了。当然某些哲学家所谓的mind是超越脑子和神经系统的。他们假设通过头脑在运作的是smallmind,通过整个神经系统或整个人体而运作的则为bigmind。这里的mind并不是一个明确的东西,而是一种力量或作用力,至于这股作用力到底是什么,人们并不清楚。    这又会延生出对mind本质的疑问:与脑子及神经系统有别的mind到底是什么?思维的过程里是否隐藏着一股作用力?    在我们这个文化或西方世界里,除了脑部研究的学术领域之外,很少有人探究这个问题。不过有个例外,那就是宗教或哲学里所谈论到的 “神之道”(Logos),但这一点我们暂且搁置不谈。“神之道”是一种形而上的概念,而我们要探讨的是跟体验比较接近的东西。在东方修行体系里,“心” (mind)指的是比头脑及思想更广泛的一切印象、思想过程及整个思维系统。换言之,所有的精神内涵都称为心。同时他们还企图理解心的本质是什么。这所有的印象是独自存在的或是从某个东西里产生的?这些印象是不是在神经系统里所产生的生理或电化学活动?这些思想、感觉或觉受到底源自何处?尤其是佛家体系,我们会发现它很认真地想理解心的本性,最根本的本质。    思想无来也无去,心是一片无碍无边的空无    在西方世界里,心理学家已经明确地采用“心理结构”或“精神结构”来描述mind的构成。其中的一种说法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程里,mind会发展出一种结构,但心理学家通常不会探讨那个超越或有别于mind的东西。    在东方的许多修行传承里,当人们想了解“大心”(bigmind)的时候,他们往往不会去检视它的结构。他们只试图去体悟有没有一种心是超越结构的,或者这个结构是否由别的东西所创造出来的。这条探索的路线发展出了许多禅定体系,它们都在试图了解心识活动,留意它所有的印象和过程,它们很想知道是否还有别的东西存在。     当心安定下来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心念活动静止时剩下的是什么?据说一旦真的探入到逻辑活动的终点,你会发现存在的只有一片空无。如果所有的思想、觉受和感觉全都消失了,也就是经验的内容全都不见了,那时是根本找不到思想者、经验者或任何结构的。这便是所谓心的本质。东方修行体系一般认为心的本质就是空无,在这个典范里,思想是无来也无去的;它们来自于空无,也回归于空无。心最终只是一片无碍无边的空无。这空无并不是某个实存的空的东西。    心的本质就是空无,但即便是空这个观念,也必须转化成更深的对心之本质的体悟。只要有空间感存在,就有一个能经验到这空间感的人。若想彻底体认到心的本质,你的心必须开放、空无一物。一旦真的体认到心的本质,那种彻底寂静的状态是连观察者、经验、思想或标签都不存在的。你会持续地发现空无,甚至连心中的空间感都不见了,连那个发现自己的心空掉的人也不见了。这种状态有时被称为存在的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心是一切事物的基础,心是空无最终极的本质。    任何事物都需要空无才能存在,因此心不但是所有经验的基础,也是万物的基础。它被视为实相最深、最根本的本质。当内在所有的活动静止下来的时候,根本是空无一物的。这并不意味有个人在那里企图找到某样东西。在看的过程里,起初你会去寻找自己,最后你会发现什么也找不到。这并不意味肉体不存在了,而是没有一个存有在那里制造、觉知或组织这些印象,也没有一个存有是超越这些现象之外的,存在的只有来来去去的念头活动,它们既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然后所有的念头便止息了下来,彻底的空无就这么被揭露了出来。这便是实相最根本的本质,也是一切存在的基础。我们这里称之为真空,因为它感觉上很像太空。有时我们仍然会经验到空无及心意识活动的内涵,这意味着你尚未体认到真空。但如果你能允许自己洞察事物的源头,你就会体认到真空,也就是连空无都意识不到了。如果能意识到空无,那就还存在着一个能够探测的人,一个会问“那是什么”的人。但假如你进一步地探测,最后连空无的感觉都会消失,这才是真空。因此,像真空一样的空无可以深刻到将意识本身都消除掉。    没有一个“人”在经验无垠空间,是空无在经验空无    因为我们的正常意识在经验事物时永远会把自己和经验分开,所以我们无法在不改变、不限制、不认知的情况之下经验到空无。我们的正常意识是非常有限和受制的,它的倾向就是制约、局限、分化、分类以及把事物概念化。我们唯一可以经验到彻底空无的方式,就是让正常意识消失。它一旦消失,我们就会经验到无心状态,亦即心中所有的事物都空掉了。不只是心中的事物都空了,就连事物空掉的感觉也空了。    这种经验被称为止息或寂灭,彻底的死亡。其实死亡就是这么一回事,但是你不需要等肉体坏死的时候才经验到它,也不意味当你的肉体死亡时,你就会经验到这种意识活动的寂灭。我曾经说过,人格所拥有的意识活动必须完全消失,另外一种意识才会出现,然后才能经验到完整、无碍、无限的空无。如果你处在自己的意识活动里,你不可能经验到无碍无边的境界。真的经验到无碍而彻底的空无时,你的意识本身就不再受限了,这意味着你不再有个人性,也不再跟经验对立。我们称这种无限的意识为宇宙意识或初心。    现在我们了解心的另一个定义就是纯粹意识,其中仍然有知觉作用,但这份知觉除了本身的作用力之外并没有一个对象。现在我们所要探讨的不仅仅是空无,而是心本身即是知觉或意识。我们会发现,每一个人、每一个有生命的东西都具有这纯粹意识。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经验里,我们一直都会意识到某些东西,却从来不认识纯粹意识本身。我们永远都会意识到眼前的地毯、我的脚或我的心念等等,我们一向都把意识当成了意识的内涵,因为这就是我们有限知觉的运作方式。    发现意识纯粹的原貌,便是体验到了所谓的宇宙意识。一旦体验到心的本质即是纯粹意识,便体认到了“知”的本质。个人性意识必须经历自我的大死,才能重生为我们所描述过的宇宙意识,亦即个人性意识必须扩张成宇宙意识。那就像是空无在经验空无,而不是有一个人在那里经验无限的空间感。描述宇宙意识是很困难的事,要说明心就是纯粹意识也很困难,因为在那种状态里根本没有任何念头。只要念头一生起,念头的内涵就会把你和纯粹意识界分开来,因此纯粹意识里没有任何思想。你感觉自己的脑袋一直在扩张,意识在无限延伸,它既没有边界,也没有中心点。其中并没有一个人在那里看着某样东西,因为那种看是遍布的。每一样东西都变成了无碍无边的宇宙意识。    宽阔而空寂的心能如实觉知一切事物    若是从未体验过宇宙意识,是很难了解那种状态的,因为它超越了一般的理解层次。一旦去除了分别意识,包括纯粹意识这个概念,我们就能了知什么是宇宙意识。对大部分人而言,这是一种相当陌生的经验,因为我们所知道的意识都是有对象的。然而当我们经验到纯粹意识的时候,我们是觉知不到身体或任何念头的,经验、经验者或自我都不见了,这便是佛家所说的无我。佛家主张最终并没有一个“我”,因为处在宇宙意识里你根本经验不到自我。任何的实存感都会阻碍你经验这种无分别、无界分的开阔状态。    其实个人意识就是奠基于这无分别意识之上的,我们一直在利用它,但我们也一直在限制它。这种纯粹意识时常被经验成蓝空或蓝光,它是“知”的原始本质,又被称为意识的源头或知的源头,缺少了它,意识或知的作用就不见了。印度教及佛教的某些宗派把这原初意识视为心的本质,一种对心之本质的概念:把心看成是意识、能力或是知的本质。在认同自我的过程里,我们会逐渐把自己和它分开,然后就不再认识它而只会利用它。在日常生活里,当我们放松自我的执著倾向时,偶尔还是能感觉到这无分别意识。    在这个阶段的开显过程里,我们会跟另一个层面的本体相遇,有时我们称之为心的本质、清晰的分辨意识,或如实见到事物的真相。我们需要这份清晰的分辨意识才能在世间运作。我们不能只靠着宇宙意识而活。假设除了不二意识之外就没有其他东西了,那么你连走路或任何正常的活动都无法进行。不过这不二意识确实能解放你的经验,令无分别的基本特质融入你的经验中。这种发展被称为明镜般的辨识力,每一个人、事、物都能被如实地看见。处在这个次元的心能够清晰地洞察到空无即是色相,色相即是空无。你的心是宽阔而空寂的,你的意识是解放的,所以它能如实觉知每样事物。所有经验的内涵都能被精确地觉知,而不带有想要操控、贴标签或无意识地评断的欲望。这又被称为澄明心,一种清晰而明确的觉知:色相就是色相,思想就是思想,如此而已。所有的感受生起时是没有先入为主的印象或反应的,事物也不是经由主观镜片而被看见。澄明心在看事物的时候没有过去的成见,它是完全清新的,然而宇宙意识比这种品质更原始。宇宙意识就是能知能觉的这份作用力的本身,处在明镜一般的宇宙意识里,意识的基本作用只是在反映真相而没有任何曲解。    自我一旦彻底融入宇宙意识,便能经验无碍的空寂     原初意识或无分别之全知,乃是处于任何一种层次的心,体认到它最扩张状态的必要条件,亦即心扩张到宇宙意识的要素。举例而言,某人也许能经验到澄明心,但若是不能体认到无分别意识,那么此心仍然局限在清晰的头脑之内。假设心曾体验过宇宙意识,那么它就会扩张,而这纯粹意识又会跟澄明心融合,进而体悟到纯然明透、清晰、无碍及无中心点的境界。这无碍的澄明心有时也被视为空无本身,或是能觉知到空无的一种意识。它是彻底体认空无的必要条件,因此,若想了悟心和宇宙之间的关系,我们首先必须了解心的本质,亦即我们这里所谓的真空。真空不可能被彻底知晓,除非头脑里的分别意识完全消除。你这个独立出来的自我一旦彻底融入宇宙意识,那时明镜般的意识就会经验到完全无碍的空寂。在上一章里,当我们谈到融入的能力时,我们把这种状态称为纯粹意识,而当我们探讨到觉醒状态时,我们则称之为明镜般的意识。     空无曾经被各种方式描述和体认过:真空、蓝色意识或澄明心。我们所说的澄明心指的就是能够如实觉知事物的明透之心,而不是宇宙意识的无分别状态。当脑子里的活动又回复时,澄明心就消失了,不过这份空性还是没有被染着,即使有妄念、感觉或界分感,它也不会消失。一切事物都是这空无的一部分,都可以被视为色相。任何一种有别于其他事物的存在都只是一种色相罢了,而色相只是空无的一个面向,这便是所谓的觉醒之心,禅宗称之为没有中心点的真空或心的本质。其中并没有一个独立出来的个体在觉知这空无,空无是被宇宙性的澄明心所觉知的。     这觉醒的澄明心可以在入睡之后仍然保持知觉。它除了在白天保持觉醒之外,入睡时仍然是祥和的。它保有了心的本质,它是一片深黑的寂静,或是能觉知到空寂的宇宙意识。不同的修行体系各自着重于三种不同的意识状态:(一)原初的无分别意识;(二)宇宙性的觉醒之心;(三)彻底祥和之心。心的本质可以被经验成蓝空、澄明或意识的黑色面向,它们都可以被视为心之本质的一种状态。不过我们可以说心的本质便是彻底的空寂。彻底的空寂就是一种无分别意识、明透或是如夜空般的境界,但其中永远存在着一种能觉知到空无的精微意识。这种精微意识会被我们的个人意识所制约,以至于无法如实见到它,否则它是可以无限扩张的。     觉醒的感觉,如同甘露一样甜美     到目前为止,人类对mind的理解可以分为:思想和思维活动、所有的印象组合成的更广泛的内在活动、心的空寂本质、宇宙意识扩张到最后的一种彻底的空寂、觉醒之心及祥和之心。印度教通常强调的是无分别之心,佛家强调的是觉醒之心,伊斯兰教则注重祥和之心,但也不尽然如此。伊斯兰教传统所强调的是黑色祥和之心,卡巴(Kaaba)的核心教诲所教导的祈祷方式,通常要人们面对一块黑石头,去体会那一片深黑的祥和境界。Islam(伊斯兰)这个词源自于Salaam,意思就是祥和,默罕穆德的旗帜也是黑色的。     心的本质就是空寂,亦即原初的、觉醒的、祥和的意识,而这份了解并不是一种形而上的概念或形而上的嗜好。缺乏这份了解,人类不可能自由,经验也不可能得到解脱。心必须被彻底了解,人类才能得到自由、解脱及安详。     我之前曾说过,东方所谓的mind便是西方所谓的heart,mind跟heart之间是有关联的。原初意识、觉醒的明透之心以及心的安详状态都是意识的某种形态,也是本体的不同面向,而本体即是心的精髓。东方人所说的“本源”指的就是本体、事物最深的本性或事物的核心。心的本质是空寂,而能够觉知到空寂的精微意识便是心的本源。但mind跟heart之间的关系还要更复杂一些。     heart在这里被视为一个能够感知的器官,它是有意识、有觉知能力的。heart有时也被称为mind,因为heart就是 mind最深的源头。从这个角度来看,mind可以说是heart的理智面。但如果把mind理解成一种精微意识或本体的某个面向,那么heart与 mind其实就是同一个东西。我们可以把mind视为觉知、明光或意识,而heart则可以被看成是爱和喜悦。当我们在心轮部位体悟到觉醒时,那通常会是一种清晰的喜悦感。当解脱的感觉出现时,你会在心轮部位体验到那份满足感。但是当解脱感在头部被经验到时,那份感觉则是一种净光或甜美的甘露。这两者其实是同一个意识。     我们所谓的爱其实就是意识,不过它所出现的部位是在心轮而非头部。同样地,意志力通常会在腹部被经验到。示现于头部的本体,感觉上就像是钻石,示现于心轮的本体则如同珍珠一般。无论从客观层次或是从个人性的情感层次来看,它们都属于同一个意识。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解脱之道》其他试读目录

• 图书目录
• 第一章 放空
• 第二章 心与本体 [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