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一枚硬币。快点。将硬币放到桌面,离你最近的那条桌边大约四英寸。然后,如果你是右利手的话,就用右手将这枚硬币捡起来。但不是直接从桌面将它捏住提起,而是自然而然地用指尖按住硬币,沿着桌面向你身边滑动。硬币到达桌边时,用拇指按住它的下表面并接住它。接着你把硬币捏起来,单手握拳环绕硬币,随后提起上臂,将这个姿势保持在空中。 懂了吗?这套动作再重复几遍,注意运动过程中的感觉。放松而自然。好了。这一次,硬币滑到桌边时你假装用手指将它捏起,但事实上却把它抹下桌面,落到你的大腿上。而手指和胳膊却做出和捏起硬币一模一样的动作。你的拇指根本没有接触硬币,因此其他指尖推动硬币的动作会直接将硬币扫下桌面。接下来,你像以前那样单手握拳,假装硬币仍在你的手心,再提臂举手。 朝你的拳头吹口气,然后摊开手掌。想象中坐在对面的那个傻瓜顿时惊讶不已:硬币消失了。然后他会认为你拥有一种特殊的魔力,于是你的目的达到了。随后,请将这套动作多加练习,直到扫落硬币的动作像捡起硬币的动作一样轻松自然。在练习的过程中,真正捏起硬币的动作和假装捏起的动作穿插进行,一直练到两个动作在外人看来一模一样,而且你自己感觉也一模一样为止。练习时如果对着镜子效果会更好,尤其是你也像我一样“调皮而美丽”(《彭吉先驱报》)的话。 这是一个简单的硬币魔术,但很难称得上魔法。让我们将你刚刚练熟的这套动作稍微修改一下,增加它的感染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明白究竟什么让魔术变成魔法。首先,为什么我们放一枚硬币在桌上,只为稍后直接将它捡起来?除了重度智障人士以外,谁会做出这样愚蠢可笑的事?这种奇怪的行为确实降低了魔术的信服力。如果你从衣袋里拿出一枚硬币,放在面前的桌面再迅速捡起,并让观众发现这枚硬币此时忽然消失,那么将硬币放下又捡起的动作就显得独特且必要,而且它的不自然也向观众暗示了马上就有怪事发生。将这种设计与其他设计比较一下,比如之前就有个硬币放在桌面的情况。如果你将一枚恰好就搁在桌面的硬币直接拿起,效果就更好了。因此,你也许可以先在衣袋里摸索寻找,找出一两枚硬币,把它们放在桌面,其中一枚放在对魔术有利的位置,并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其他地方而忽略桌上的诸多细节。现在,无论你想做什么都“必须”将硬币捡起,这种设计就比当初那种要自然得多。 很好。眼下还有另一个问题需要解决。桌上有个硬币;你把它捡起来并握在掌心;你打开手掌,硬币消失了。鉴于这几个事件如此顺畅而短促,其中的诀窍很容易被逆推,那些聪明的观察者(许多魔术师都低估了观众的智商)会轻而易举地猜出里面的机关。既然它是从你的拳头里消失的,那么它很可能从未进入你的掌心,所以你根本没有将它捡起来。硬币一定去了别的地方。啊哈!一定以某种方式溜到了桌子底下。而且如果这些观众钻到桌底下去搜寻那枚消失了的货币,你就会落入非常尴尬的处境,甚至必须动用武力才能阻止他们揭开你那黑暗艺术的面纱。因此我们必须将上面的事件链打乱,增加观众逆推的难度。这次,你不要握拳环绕那只不存在的硬币,而是假装将硬币捡起后将它放入你的另一只手(也即你的左手。如果你是左利手,请将流程中所有的左右两字互换),然后将该手握成空拳。在练习中,请将真实硬币握入手心体会几遍,随后在没有硬币的情况下再做这套动作。我可以想象,如果你将上面的说法多读几遍,就会觉得没有这个词多余且让人恼火。 假装将一枚不存在的硬币放入左手并握指成拳,这个动作虽然傻里傻气的,但顿时增加了观众破解的难度。朝你的左拳吹口气,接着观众发现硬币已消失不见。如果他们猜测硬币从来没有放入你的左手(他们在吸到嗅盐[ 嗅盐,也叫鹿角酒,欧洲罗马时代起就开始使用的一种药物,由碳酸氨和香料混合制成,可释放出氨气来刺激人体的呼吸道从而促人苏醒,用于唤醒昏迷和减轻头痛。——译注 ]并被人迎头痛击时就会做出这种猜测),唯一的解释就是你一定将硬币留在了自己的右手手心。但马上他们就会发现你的右手也是空空如也。之后他们就会纠结于这个难题而无暇考虑当初你是否将硬币捡起。 很不错,但仍然不算完美。如果你能让他们相信,在你将硬币放入左手之前,他们确实看到了你把它握在右手,效果该有多么精彩呢?他们想破头也解不出这个难题了。所以这一次,在你将“硬币”放入左手之前,假意在指尖上玩弄几下。举起来停留一小会儿,仿佛你确实在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着硬币对观众进行展示。此刻,任何对你的手指进行切近观察的人都会发现,你的指尖上什么也没有。但是鉴于你的动作灵巧、迅速且自然——你一边在空气中晃动手指一边说道:“看这里……”然后收回右手将硬币传给左手。这样,只要你的动作流畅自然,时间也配合得体的话,他们就会发誓说你真的给他们展示过那枚硬币,千真万确。 这就是件非同寻常的事了。请想象一下你借此成功以后的狂喜。 现在,既然大家都看到你将硬币从右手传给了左手,就将你的注意力放到左手上,但也不要展开右手。把它悬在桌子上空,捏成松松的拳头,仿佛那枚想象中的硬币还可以随时回到右手手心。此刻你开始调戏观众了。你正在创造一个假象:你将要把硬币传回右手。朝你的左手吹口气,然后将空空的手心摊给观众。保持这个姿势一秒钟,享受这个魔术的高潮时刻。接下来无辜地将两只手都摊开,仿佛在说:“真奇怪,对吧?”你将“硬币仍然藏在右手”这个他们能够想到的唯一解释塞给他们,然后又瞬间打破它。 但还没完。魔术体验的一大部分存在于魔术结束之后观众想方设法逆推真相的过程中。所以刚才我们才把魔术设计得那么复杂。但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加复杂:我们可以把错误的记忆塞进观众的头脑,顺便将你担心魔术变不好的焦虑掩盖起来。在刚才的魔术中我建议你拿出两枚硬币搁在桌上。假设硬币A距离桌子中心略远一些,不方便我们操作。而硬币B距你较近,正适合做我们魔术的道具。 观察两枚硬币,将你的手掌微微悬在它们上方,仿佛你正在思忖该用哪枚硬币。这个动作可在观众心中制造一种印象,即两枚硬币都清晰公正地置于桌面。接着,你决定使用硬币A,于是将它从桌面捏起。不要按着它滑动,直接捏起来。观众所有的注意力都会吸引到你和硬币A上。明明白白地将它放入你的左手,然后握拳。捏捏拳头,玩耍一会儿。摊开左手,看看掌心的硬币并再度握紧。你现在遇到了麻烦,但观众们并不知道你到底想干什么。你放弃了,将硬币扔到桌子上,距离硬币B略远的地方。你用一种自暴自弃的语气说道:“算了,魔术没变好,对不起。”观众的注意力立刻就被分散,你也可以放松一下了。等自己的身体一放松(把你的身体微微向下耷拉,暗示观众和你一起休息),你就可以做出假装捡起硬币B的动作,真正的魔术开始了。 在观众最不在意的时候,你开始正式表演。他们的目光也许还在你的身上,但却错过了最关键的瞬间。只要你能让观众此刻注意力涣散,他们就再也看不到真正的秘诀所在。一旦硬币B貌似进入你的左手,你就坐直身体,上身前倾,重建那种紧张专注的气氛。这一次魔术的说服力就更强了。此外,你已硬币A将这个魔术演砸了一次,这让观众在逆推时更加迷惑不解。他们看到你从桌上直接捡起一枚硬币。他们看到那枚硬币确实放在你的左手手心。之后,他们就会将第一次看到的情景和第二次混淆起来,没人会发现你第二次捡硬币的动作和第一次竟然略有差别。 还有更好玩的呢。你怎样才能让硬币看似消失?为了这个小把戏,我们已经设计了那么多的伏笔和错觉,如果你还要装模作样地朝拳头吹口气再打开手掌,未免也太矫情太业余了吧?其实就是在这里,你创造了叫做魔法的东西。魔法不是来自你做了什么,而是来自观众认为你做了什么。在这个例子中,它的核心不是硬币消失了的事实(这只是魔术的结果),而是硬币究竟如何消失的(这才是充满魔力的地方)。那么,咱们不妨这么做:当硬币貌似放入你的左手后,玩耍一小会儿。将那个想象的硬币在不同的手指间移动。如果手里没有硬币,几乎所有精神正常的人都不会做这种动作。所以这个举动会强化观众刚才的那个错觉。假装你非常卖力地试图在手指间找个地方,好将硬币藏匿进去。当然,你不用有声语言解释这一切,你只是用行动来暗示。请注意:让硬币消失并不容易,甚至可能让魔术师受伤(这种无关大局却充满戏剧感的理念是由永远卓越的魔术师特纳[ 乔.·特纳是美国当代著名魔术师和演讲家,长期在拉斯维加斯及世界顶级舞台演出,并参与拍摄了许多电视节目。——译注 ]通过演出传达给观众的,至今仍深具影响力)。(另一位杰出的当代魔术师,“奇迹汤米”[ “奇迹汤米”是二十世纪后期荷兰著名魔术师,在舞台魔术和近距离魔术领域均有不俗成就,曾撰写《奇迹之书》来讲述他的魔术理念。——译注 ]特意强调了“无声剧本”在魔术表演中的重要意义。)也许你的手不够温暖,这增加了硬币消失的难度。也许你之前吃的食物导致硬币彻底消失不那么容易。现在也许已经没有必要朝拳头吹气,我们这样做也是只是为了表演效果。但此刻硬币还没消失……稍等……等……硬币没了……我能感觉到。 它是什么时候消失的,是挤进了手掌之中了吗?你的手是不是很热?硬币到底是消失了还是在手中融化了?如果你摊开空荡荡的手掌却询问观众是否还能看到硬币,仿佛他们亲眼目睹的消失只是一场幻觉,这样是否更加有趣?你能设想出多少方式,来测试并探索出观众最佳的反应? 你刚开始表演魔术时的所有紧张情绪都会因为以下两件事而减轻:首先,你已经学会以最流畅的方式表演这一连串的动作,并且越来越轻松。其次,你从观众那里得到的回应,与将硬币抹下桌子这样一件小事比起来,往往热烈得不合比例。这会立刻给你带来巨大激励,让你忍不住将这魔术演给所有人看。此外,如果你将魔术的真相告诉大家(“不幸的是,我刚才将硬币扫到桌下了”),就会夺走大家的欢乐,让观众失望无比。只需尝试一次,你就会发现,原本认为这个节目魔力十足的观众会立即转变主意,觉得它充其量是个中等水准的把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