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辱二十年从游击队到正规军_荣辱二十年从游击队到正规军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传记 > 荣辱二十年 > 从游击队到正规军

荣辱二十年——从游击队到正规军

比起个人为主的国库券"黄牛"贩子,当年工商银行系统内的国库券交易规模要大得多。规模大了,必然要进行规范化,一个全国性的国库券报价信息网此时成为了一种迫切的需求。 我请公司业务二部虞志皓负责研究、筹划跨省市国债交易。虞志皓原是工商银行长宁办事处信贷科科级干部,调到信托投资公司业务二部后,说是从事证券和投资业务,实际并没有实质性的业务可做。我去后,他一再向我要活干。之后,工商银行总行信托投资公司的总经济师李时恩建议召开工商银行系统内证券业务专题会议,商讨这个问题。 分行也很支持,《新民晚报》为此曾采访毛应梁行长,毛行长当时明确表示"将独资经营专业性的证券公司,并与全国27个城市的金融机构在下月组建'工商银行部分城市证券信息网',这样有助于抑制黑市交易,促进全国统一的证券市场形成。" 那场工商银行系统内证券业务专题会议由我们筹备,地点放在上海大柏树的春江宾馆,全国30个省市分行或信托投资公司派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一致同意:以工商银行上海信托公司为中心成立工商银行国库券报价信息网,以打破当时证券市场割断的、分散的、半封闭的格局。信息网的功能和任务是:探索、研究证券业务的理论、办法,提出发展规划和技术性建议,促进全国统一的证券市场形成,交流各地区的证券工作经验,沟通各地证券信息,探索跨地区发行证券的可能,为国家重点项目筹措资金以及促进各城市之间的证券交易。 各个单位每周以电报、传真、电话等形式向上海汇报当地国库券的买卖价格,由上海方面汇总后发给各成员单位。各地据此确定买卖意向,自寻对象洽谈成交。会议选举工商银行计划部主任武捷思担任信息网理事长,我任副理事长。 那次会议结束后,工商银行国库券报价信息网开始运作。那时传真机很不普及,不少成员单位没有传真机,报价要通过邮政部门的民用电报系统。为了省钱,我们约定用数字来表示券种和价格,比如1985年国债买进价1055元,卖出价为107元,则为"851055、107"。起初邮电局的工作人员搞不懂,还以为我们是干什么特殊工作的。靠这个网络,我们得以全面掌握各地国库券行情,有针对性地寻找异地国库券买卖对象,使我们的国债业务迅速向全国发展。 那时,各地同行最担心的是国库券收多了卖不出去的问题,而在上海,情况恰恰相反。信息网各成员单位有了我们这个买卖下家,开展国库券交易业务的胆子也大了起来。此后,工商银行国库券报价信息网每年一次会议,先后在青岛、成都和宁波召开过年会。我们还组织成员单位去日本考察证券市场,大大提高了成员单位对证券业务的认识。我们还在上海举办了六七期证券业务培训班,内容已不限于国债,对推动工商银行全行证券业务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虞志皓曾这样回忆这段工作经历: 我接受阚总交给我的任务,在全国到处跑,走了许多城市。 一是摸行情,二也与各地商讨如何联手经营,主要是在全国工商银行系统的证券机构内。跑了一段时间,加上联络、沟通,就由我们公司牵头联合全国10家证券机构,有北京、济南、杭州、福州、广州、南昌、武汉、重庆、南京、上海等,组建了全国国库券报价中心,有36个单位参加。我们在上海召开了成立大会,秘书处设在上海,我是秘书长。由于通讯条件的限制,成员单位每个星期都要发一份电报到上海,都是数码,代表着国库券的年份、买进价和卖出价,经过我们汇总再返回去。这显然是一个比较原始的方法,但竟在国际上引起了重视,加拿大《星报》、日本《朝日新闻》及香港的报纸纷纷作了报道,都称这个国库券报价中心是中国证券史上的里程碑。它对国库券交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和此后的申银证券公司,不仅在国内早期股票发行、交易和国债交易市场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还参与了国债发行、企业债发行的大量工作。在财政部改变传统的国债发行方式,改为采用招投标的方式组成国债承销团,包销每期的国债发行业务之后,申银证券公司凭借实力,担当了多期国债承销团的主干事或副主干事。 申银证券公司还担当国家物资部开发总公司等大型企业长期债券的主承销商。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决定开发三峡水电,我们认为这对证券业是一个巨大商机,立即组成研究小组拿出一份三峡建设筹资融资建议书,一是建议发行三峡企业债券以筹措初期建设资金;二是建议葛洲坝水电改制为股份制,发行股票上市,为三峡水电项目筹集长期建设资金。 值得一提的是,那份三峡水电项目筹资建议书是由我亲手交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同志手中的。那天,我拿着建议书来到朱副总理办公室,本打算交到朱副总理的秘书李伟手里就可以了。不过李伟告诉我,总理在办公室,你可以直接交到总理手里。那是我第一次踏进国家高级领导人的办公室,心情既紧张又兴奋,同时担心是否过于贸然和仓促。但见到了朱副总理,我的一切顾虑全都打消了。 那天,朱副总理正与一位部委领导谈事,见我进去,便送走客人,接过建议书,拉着我坐在长沙发上,仔细询问了他离开上海后证券市场的情况,包括证券交易所和申银证券公司的发展情况。朱副总理为国内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感到高兴,同时又对快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感到担忧,指出众多企业领导并没有真正弄懂股票,却一哄而起,要求发行股票,这必将给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隐患。事后,我从李伟那里得知,朱副总理那段时间的日程排得很满,很多上海领导到北京求见,都没有排上日程。可见,朱副总理对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内证券市场的重视程度。此后,申银证券参与了若干期三峡建设债券的发行。 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上海早年的企业短期融资券。当年,企业债券发行获准很难,股票发行仅仅限于获准试点的企业。为了帮助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们在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的帮助下,推出了股票、企业债之下的第一张企业短期融资券。融资券经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批准发行,期限最长一年,融资利率略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发行主体是上海大中型企业,我们是承销商。这一融资工具当年深受企业欢迎,也是我们当年主要的融资业务。 1990年6月6日,《金融时报》介绍了当年上海融资券业务的情况: 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积极利用短期融资券这一融资手段,帮助效益高、创汇多的企业筹集资金。三年来,该公司运用短期融资券为企业筹资累计已超过36亿元,占本市融资券的549%,企业融资券日益受到企业家重视,1988年以来,全市已有数十家大中型企业利用这一办法筹集资金。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今年一季度全市已有九家企业发行了短期融资券134亿元,远远超过去年同期水平,接近去年全年的发行总额。今年,由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发行了七种短期融资券,发行量大,时间集中,均如期完成。 引导资金投向趋向合理。从认购短期融资券资金来源看,均是企业单位暂时闲置资金,多者认购百万元以上,少者认购几万元。短期融资券使这些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投向国家支持且符合发展方向的大中型企业。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荣辱二十年》其他试读目录

• 母亲让我走上证券生涯
• 下乡时期,右一是我
• 赴日研修生选拔
• 赴京赶考
• "洋插队"的生活
• 生活很好,学习很累
• 漆岛课长和几位"老乡"
• 收获梦想
• 在日本证券公司实习
• "操盘"5 000万日元
• 亲历"黑色星期一"
• 无数个第一
• 业务部成了"旅游景点"
• 引进"人才",更新硬件
• 中国证券业的发祥地
• 1988~1993年的股票年报
• 国债交易
• 牛市带来"黄牛市"
• 我也去做"黄牛"
• 千里运现券
• 从游击队到正规军 [当前]
• 股票黑市交易的兴起
• 股票交易暴热
• 涨停板都压不住的热潮
• 杨百万状告阚治东
• 申银证券成立
• "借壳"成立
• 人民银行送申银证券几幢楼
• 筹备上交所
• 朱镕基提前宣布开业
• 开业大吉
• 推广与宣传
• 去中南海给老前辈汇报股票
• 去越南讲股票
• 10万人抢购新股
• 特警大队出马
• 风波平息
• 上海股票认购证
• 全国性证券市场的形成
• 青岛啤酒的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