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面骑士语词之战,萨帕塔人的“悖论”2_蒙面骑士语词之战,萨帕塔人的“悖论”2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传记 > 蒙面骑士 > 语词之战,萨帕塔人的“悖论”2

蒙面骑士——语词之战,萨帕塔人的“悖论”2

此间,一个颇为有趣的细节是,几乎始自萨帕塔人起义之初,马科斯便为墨西哥传媒赋予了某种爱欲偶像的色彩,这间或是面具不期然的效应之一。而马科斯似乎也颇有兴味地挪用了这一效应。一反左翼运动的清教与禁欲主义的“惯例”,马科斯的文字中不时闪现着不无色情意味的语调与爱欲修辞。这无疑成了 “恰帕斯的诗意反叛”、“第一场后现代革命”的奇观之一。在萨帕塔运动最初的岁月之中,尤其是1994年,雪片般地从墨西哥全境、世界各地飞往恰帕斯的来信之中,充满了各阶层、各年龄段的女性写来的情书(1994年圣克利斯托瓦尔大教堂的谈判结束时,马科斯拖走的各地来信装满了整整五麻袋),而墨西哥《日报》也逐日选登着类似情书。《名利场》的记者巴贝赫以一种仰慕的口吻称他为“那独一无二的造物”,《日报》记者埃娃•伯登斯塔德则自问:“为什么这人总是能唤起如此荒谬的性感?”一个墨西哥著名的上流社会的女性则写道:“愿与副司令一起消失在丛林里”。而马科斯将这类无伤大雅的文字“调情”当作了他的修辞策略与形象策略的组成部分,这无疑为他赋予了极为另类的革命偶像色彩。《纽约时报》的文章以善意调侃的口吻写道:“令滑雪帽和烟斗如此性感,马科斯当属历史纪录中的第一人”。类似游戏直到2001年方告一段落。在这一年的情人节,马科斯郑重地颁布了一条“坏消息”:他要人们不要再给他写情书,因为他已成婚,有着一个两岁的女儿,他深爱着自己的妻子,她的名字是“海”。此时,人们才恍然忆起多年来贯穿在马科斯写作中的“海”(尽管马科斯始终以“她”来称呼“海”,但海/la mar在西语中原本是阴性名词),原来并非某种文学修辞,也不是一个文字形象,而是实有其人。 当年,关于切•格瓦拉,法国哲人保罗•萨特曾写道:“我认为他不仅是一个知识分子,而且是我们时代的完人”。不错,切无疑是拉丁美洲革命先贤祠中的又一位诗人革命家,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字和诗行;然而,相对于“知识分子”,切首先是一个战士、一位旅人、一名行动者。而在过去的十年间,马科斯无疑是拉美最重要的革命者,但他同时、也许更为突出地,是拉美最引人注目的作家之一。德布德则干脆称马科斯是当代拉丁美洲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如果说,在马科斯的写作中,一以贯之的,是拒绝对立项选择,那么他同时以他的生命,抹去了知/行、笔/剑、知识分子/行动者等等为当代世界的诸多规训和困境所强化的角色对立。以剑为笔,同时以笔为剑。因此,千年之交,萨帕塔运动成为左翼运动圈的关注焦点,同时成为国际文化界的重要事件之一。一次区域性的游击战,引起如此众多的国际文化名流的瞩目与介入,萨帕塔运动应属首例。墨西哥重要作家富恩斯特最先对萨帕塔运动发出欢呼,并始终无保留地声援着这一原住民运动;哥伦比亚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写道:当闻听萨帕塔人起义的消息时,他兴奋得想把自己所有的书丢进太平洋里去;并于2001年对马科斯做了重要访谈;而葡萄牙著名人道主义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何塞•萨拉马戈则不顾70高龄,两度造访恰帕斯的萨帕塔社区,为马科斯的英文文集《我们的语词是我们的武器》一书作序,并表示“愿为萨帕塔运动贡献余生”。乌拉圭著名作家、也是拉丁美洲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爱德华多•加莱亚诺则出席了1995年在丛林深处举行的“第一届保卫人类对抗新自由主义国际聚会”。墨西哥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作家、记者卡洛斯•蒙斯瓦伊斯、埃莱娜•波尼亚托夫斯卡自1994年起便跟踪报道萨帕塔运动,发表了大量重要的报道、访谈和剖析。马科斯始终与世界各地众多的作家保持着密切的书信往来,此中,他与爱德华多•加莱亚诺、与英国艺术史学家、作家约翰•伯格、与法国人类学家埃里克•乔弗里、与西班牙著名的侦探小说作家曼努埃尔•委斯盖兹•曼塔班的通信已在世界范围内译为数十种文字发表。美国著名学者乔姆斯基、沃勒斯坦都曾多次就萨帕塔运动发表重要文章。乔姆斯基还为马科斯最为完整的英文文集《受够了》 一书写了序言。在此,不再重述法国的社会名流、好莱坞导演奥利弗•斯通及难以计数的纪录片导演、波普乐队的到访。在萨帕塔人起义的三年间,便有诸多西语、英语专家、学者撰写了20余本关于萨帕塔运动的研究论文集和专著。这正是萨帕塔运动又一个独特的社会网络,它成为对萨帕塔运动的有力背书,它进一步将萨帕塔运动——这一墨西哥的区域抵抗与全球反新自由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而且成为新的文化抵抗与国际主义实践。早在1997年,受五角大楼委托,兰德公司关于萨帕塔运动的调查称:这是一种新的战争形式——社会网络战。     作为一个言说者,?科斯更像是个说书人,一位持枪蒙面的说书人。尽管在拉丁美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在尝试以既有的左翼政治派别去标识或钉死萨帕塔运动与马科斯,但自马科斯笔下涌出的萨帕塔运动公报,一洗意识形态意味,拒绝教条定义,相反以寓言、故事、古老神话、日常场景展示自己的信念和主张。以致萨缪尔•鲁伊兹主教也认为萨帕塔运动的意识形态是个谜 。一反传统左翼叙述的悲情基调,马科斯写下想象飞扬、色彩富丽的字句:“当笑声如暴雨般落下时,谁会输?谁又会赢?请记住,世界蓝得象只桔子”;“灰色可能获胜,急需彩虹”;“要知道,对于爱,床只是一个借口;对于舞蹈,曲调仅仅是装饰;对于斗争,民族主义只是特定情形下出现的意外”。他为一套特定的语词侵染上鲜明的个人色彩:醒着的梦、失眠之海、温柔的狂怒、无面之人、影子。其中“黎明”,这一司空见惯的语词为马科斯赋予了特殊的意味。在马科斯这里,黎明并非清晨的前奏,而刚好是仲夜时分,那是黑暗与光明的会际与逆转之处,是不可能的相遇,是玛雅的光明之神沃坦和黑暗之神埃卡尔共同走过的足迹,那是希望、也许颇为沉重的希望所在。马科斯同样频繁使用为后结构主义思想家所喜爱的意象:镜,但他并不拘泥于拉康或阿尔图塞的定义;相反,他更为经常引证的,是英国作家路易斯•卡罗尔的《阿丽丝镜中奇遇》,那镜,间或是一面不安分而升上天空的小湖——月亮;他同时建立了镜与玻璃间的语义对应:刮去背面的涂料,镜便成了玻璃。若说镜中之像,是虚幻、是痴迷、是失陷,那么马科斯则是说,我们可以变镜为窗,继而破窗而出。在马科斯这里,镜,不仅是一个精巧的辞藻,它同时是一种寓言,一份内省。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蒙面骑士》其他试读目录

• 遭遇,失之交臂1
• 遭遇,失之交臂2
• 遭遇,失之交臂3
• 遭遇,失之交臂4
• 第一枪,枪响之后1
• 第一枪,枪响之后2
• 第一枪,枪响之后3
• 第一枪,枪响之后4
• 偶像,马科斯之谜1
• 偶像,马科斯之谜2
• 偶像,马科斯之谜3
• 偶像,马科斯之谜4
• 揭秘,“我们都是马科斯”1
• 揭秘,“我们都是马科斯”2
• 揭秘,“我们都是马科斯”3
• 面具,智慧的即兴创作1
• 面具,智慧的即兴创作2
• 面具,智慧的即兴创作3
• 语词之战,萨帕塔人的“悖论”1
• 语词之战,萨帕塔人的“悖论”2 [当前]
• 语词之战,萨帕塔人的“悖论”3
• 现在进行时……
• I.甲虫杜里托:窒息之夜故事集1
• I.甲虫杜里托:窒息之夜故事集2
• I.甲虫杜里托:窒息之夜故事集3
• I.甲虫杜里托:窒息之夜故事集4
• I.甲虫杜里托:窒息之夜故事集5
• I.甲虫杜里托:窒息之夜故事集6
• II.安托尼奥老人:智者言说1
• II.安托尼奥老人:智者言说2
• II.安托尼奥老人:智者言说3
• II.安托尼奥老人:智者言说4
• II.安托尼奥老人:智者言说5
• III.海马故事集1
• III.海马故事集2
• III.海马故事集3
• III.海马故事集4
• III.海马故事集5
• III.海马故事集6
• I.丛林深处的消息——萨帕塔民族解放军公报1
• I.丛林深处的消息——萨帕塔民族解放军公报2
• I.丛林深处的消息——萨帕塔民族解放军公报3
• I.丛林深处的消息——萨帕塔民族解放军公报4
• I.丛林深处的消息——萨帕塔民族解放军公报5
• 恰帕斯,痛苦与希望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