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齐”是平面设计的基础之一。 对齐能够有效整理画面, 根据被对齐的对象, 信息也会得到整理。 可以说, 摆放的技巧, 就是选择对齐对象和对齐方式的技术。 对齐暗示关联性 Lesson 1_01 介绍的摆放文具的例子中, 我们提到了“ 左对齐”“右对齐”“居中对齐”的问题。现在让我们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通过“对齐”,铅笔、橡皮、钢笔、曲别针的位置产生了关联性。 人类在看到摆放在一起的复数对象时,会试图从中找出关联性或者试着将它们连接在一起,并不由自主地寻找整体的关联性或意义★1。“对齐”是对象之间最直观易懂的关联性。我们将2 个物体对齐后会给观者带来“它们的位置具有关联性哦” 的暗示( 图1), 将3 个物体对齐则会让人强烈意识到“对齐线”的存在(图2)。即便这里并没有实际可视的线,观者也能感觉到一条假想线★2。 实际看到这组铅笔、橡皮、曲别针时,人们会觉得它们被右对齐了吗?能在脑中下意识地形成假想线吗?各位不妨拿出自己的文具亲自摆放一番,看看自己的反应是怎样的。 ★1 比方说将两个圆形和一个长方形摆在一起,我们会下意识地认为它是一张脸。 图 ★2 假想线 感觉该位置有一条线,所有物体都以这条线为基准对齐,或者感觉自 己能看到这条线。 图1 图2 图3 设计师自己制定法则 如果把作品的世界比作地球,那么这条假想线就相当于重力。无论是在亚洲、欧洲还是非洲,只要我们在地球上丢一个球,它必然会落到地上。封闭的世界中有属于这个世界的法则,而且它在这个世界的任何角落都适用。 如图2 所示,当观者看到这3个物体时,会认识到它们是以一条看不到的假想线为基准对齐的。也就是说,“ 以假想线为基准对齐”这一规则被传达给了看作品的人。当然,有些人看到3 个物体或许还不会有什么想法, 但当我们将物体增加至5 个后, 想必所有人都会觉得“它们是被刻意对齐的”了(图3)★3。在这里,“以假想线为基准对齐”的规则就是这个纸上世界的“法则”。它就像是重力,虽然我们用眼睛看不到它,但它却控制着这个世界中所有物体的运动。 然而, 这一法则并不是源于外部世界,而是由创造这个世界的人——对设计而言就是设计师——制定的。作为一名设计师,我们要亲自制定这些视觉表达上的规则或法则,并将其应用到当前设计的每一个部分之中。这样一来,我们的设计给人的感觉就会前后一致,进而渐渐成为一个成形的世界。或者反过来说,制定法则是设计师重要的职责之一。 精美细腻的设计作品,大多是在制定页面结构的规则或法则上下了很多功夫。各位不妨从这一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一下自己中意的设计作品★4。 ★3 感觉方面的表达经常伴随着感受方式的差异。我们感受到的东西与其他人感受 到的东西并不一定相同。每个人对事物的感受方式不同,这一点希望各位牢记。 ★4 要成为一个作品的创造者,需要时常以创作的眼光去观察世界。也就是说,要 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想象其由何种想法、视角、结构衍生而来。这对于设计师也是一样。 图4 图5 有计划地对齐 前面提到3 个物体对齐时能够形成假想线,如果一个作品中的假想线全都出于偶然,那么这部作品很难称得上设计。虽然很多优秀的设计作品都是出于偶然,但设计毕竟是一种“设想/ 计划”,所以我们需要尽量让其具有计划性,这样一来还能便于制定工作流程。 有计划地对齐需要用到辅助线★5。在数学上,人们使用辅助线来看清问题本质,辅助思考。设计之中的辅助线也有着类似的功能, 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设计的逻辑。 画出辅助线,展示出设计的可能性 我们重新横放一支铅笔,然后在左端、中央、右端各画一条纵向的辅助线。同时沿铅笔画一条横向的辅助线(图4)。只要以这些辅助线为基准摆放其他物体,我们就能有计划地让对象对齐。 现在以辅助线为准摆放橡皮(图5)。我们会发现有许多位置可供选择。可见,画出辅助线可以帮助我们预先观察到设计的可能性,即辅助线有为其他对象的摆放位置提供选项的功能★6。 ★5 辅助线 在上一页中可能出现假想线的位置画出辅助线即可。 ★6 选项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会面临大量选择。每当遇到选择时,我们需要思考 有哪些选项,哪个选项才是最优解。 图6 图7 加入橡皮之后,我们又可以以橡皮为中心画出新的辅助线(图6)。随后再放入第3 个对象时,其位置会由铅笔与橡皮的辅助线决定(图7)。像这样,我们借助辅助线构成的网,给每个对象之间编织出关系。 辅助线是整理设计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一般来说, 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很少会为每个对象都画出辅助线, 因为这样做会出现过多的候选位置。通常情况下, 设计师只需要画出主要部分的辅助线, 或者只在头脑中绘出假想线。另外,Illustrator 等图片处理软件的参考线功能也是设计师的常用功能之一★7。具体需画出多少辅助线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不过,在设计过程中给已摆放的对象画出辅助线可以有效帮助设计师整理思路以及设计作品本身。要想整理设计上的问题,画辅助线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 ★7 Illustrator 的对齐功能也可以帮助各位方便准确地完成“对齐”。 图 图8事先打好网格作为摆放的基准 图9以网格为基准摆放对象 “对齐”的系统化 网格系统 前面我们是先摆放文具后画辅助线,现在我们先在纸上画好线。比方说以横纵线画出网格(图8),然后以这些线为基准摆放铅笔、橡皮等。由于纸上已经事先画好了线,因此我们能够轻松地选择摆放位置,而且背景中的线能明确表达出该设计中存在某种意图(图9)。另外, 由于线有着多种用法, 因此要做出一些变化并不是什么难事(图10,图11)。这种事先画好网格再进行摆放的手法称为网格系统★8。 网格系统要事先定出网格线作为摆放基准,因此很多人误以为它是一种死板定式的设计手法。其实不然,甚至可以说正相反。网格系统虽然也适用于单页的设计,但实际上更多用于杂志等多页面的设计之中。在进行多页面的设计时,我们往往希望添加一些变化来避免单调,但同时也不希望整体失去统一感,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使用网格系统。由于网格系统能将摆放的基准加以统一,因此无论我们在这个基准范围内如何自由发挥,设计都能很好地保持统一感。也就是说,使用网格并不是要用规则去束缚设计,而是要在一定的自由之下保证设计的统一感。 通过前面的讲解我们已经看到,“对齐”对于平面设计来说举足轻重。网格系统的思路可以视为一种“对齐”的系统化。我们前面也说过,设计既是制定法则的过程也是一种计划,但实际上,需要我们来设计的内容中有着许多制约。 ★8 网格系统 在设计中尝试使用网格的例子并不少见,但谈到平面设计中的网格 系统,约瑟夫•穆勒- 布罗克曼(Josef Müller-Brockmann)使用网格创作出的美丽且整齐的作品最为著名。“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International Typographic Style)在全世界得以普及。布罗克曼在Grid Systems in Graphic Design 等著作中曾对其进行过理论整理。 图10使用网格进行摆放 变化1 图11使用网格进行摆放 变化2 这要求我们综合考虑其间的个别情况并选出灵活应对的方法。这种时候,我们可以在进行个别设计之前先引入网格作为硬性法则,以保证设计整体的计划性。 整体与细节和谐且没有矛盾 我们前面介绍了辅助线和网格系统两种手法,前者可以视为从细节着手组建整体的手法,后者则可以视为从整体着手刻画细节的手法。不过,在设计的过程之中,这两种手法不但不互斥,还有着互补的关系。因此,构成设计的一个目标便是将“从细节出发”和“从整体出发”均衡地联系在一起,达到一个“ 整体与细节和谐且没有矛盾”的状态★9。只有设计师和观者都能从作品中感受到这一状态,该设计作品才算是“一个世界”。 ★9 整体与细节和谐且没有矛盾 《 包豪斯系统的设计教育入门》(原书名为『バ ウハウス・システムによるデザイン教育入門』,武井胜雄著,造形社1964 年出版) 中作者提到“各要素有机地形成整体称为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