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教室Lesson 1_01 设计的根据_设计的教室Lesson 1_01 设计的根据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设计 > 设计的教室 > Lesson 1_01 设计的根据

设计的教室——Lesson 1_01 设计的根据

在多个对象之间建立关联, 设计之中便会产生必然性, 设计就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有章可循的世界。 这里我们将简要学习 如何建立“视觉表达逻辑”, 以求抛开个人好恶, 寻求具有客观性的美感。 Lesson 1_01 设计的根据 设计本身不会说话,但是,当人们看到优秀的设计作品时,能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设计者的意图,而且,设计作品本身有着明确的表现力。那么,要如何做才能让作品表达出设计者的意图呢?我们不妨来看几个简单的例子。 设计是否有根据 “将这个对象放在这个位置的根据是什么?”这一直是设计上的难题。在建筑界,如果我们将柱子放错了位置,就会导致建筑倒塌。但在平面设计的世界,我们却找不到这种真正意义上的“根据”。所以,“根据”要由我们自己来创造。或者反过来说,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同时创造出相应的根据才行★1。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设计中具有特征的位置 在设计中, 有些位置具有特征,而有些位置则没有。比如我们在纸上放一支铅笔。就这支铅笔所在的区域而言,两端和正中就是具备特征的位置( 图1)。比方说我们在这些地方放上一块橡皮,那么可以用“右对齐”“左对齐”“居中对齐”这些字眼来轻松表达出位置( 图2)。“ 能用语言表达” 是一种很重要的属性。举个例子,距左端3cm 的位置可以用“ 距左端3cm”这样的数值来表达,但人们很难在脑中形成一个具体的印象。即便我们将橡皮放在这里,也很难让观者明白我们的用意★2。然而“右对齐”“左对齐”“居中对齐”这些位置却可以让人们轻松地将视觉信息转换为语言,使观者瞬间领悟到设计者的意图。 ★1 在设计过程中同时创造出相应的根据 设计就是创造一个世界。我们必须在创 造世界的同时规定好这个世界中的法则。 ★2 手法复杂并不代表设计的技术含量高。要想将信息和设计意图传达给观者,在 设计时必须注意作品的直观性。 图1 图2 试着用语言表达设计意图 从某种意义上说,平面设计是为了表达“语言无法表达的事物”而存在的。文章往往无法充分表达“喜悦”“亲和”以及“炫酷”等,但设计却可以通过视觉印象将这些信息传达给看的人。特别是在广告等方面,平面设计的表现力常是语言所不能及的。 然而,这并不是说用语言表达设计意图就没用。在鉴定一个平面设计作品是否能将设计意图传达给观者★3 时,试着用语言表达设计意图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此外,充分利用平面设计中能用语言表达的“有特征的位置”,可以使作品表达出的意图更加明显,让整个设计更加紧凑。 另外,试着用语言表达设计意图能够帮助自己冷静地回顾并分析设计的初始想法,从而将我们运用在作品之中的设计手法转化为自己的设计技巧。也就是说,我们在用语言表达设计意图的过程中整理了自身思路,将其作为一个“单词”记录在我们的“设计词库”之中,供进行其他设计时随时取用。只要我们在脑中建立一个这样的“设计词库★4”,我们的平面设计之路就将越来越好走。 ★3 平面设计是一种交流手段,所以要时刻保证“将信息传达给他人”。 ★4 词库 一个人拥有的词汇量越大,其语言就越自由,表现力也越丰富。这于平 面设计也是一样。为自己创建一个存储设计模板的“词库”,对我们而言有利无弊。 图3 图4 为已摆放的对象创造关联性 接下来我们再放一支钢笔。目前铅笔与橡皮是右对齐,但我们让钢笔和橡皮左对齐(图3)。在只有铅笔的时候,橡皮左端的位置不具备任何特征。但橡皮与铅笔右对齐放置后,A 点成为了橡皮的左端,即一个新的“ 具备特征的位置”。可见,我们加入的对象越多,“具备特征的位置”也就越多。 图3 中我们已经放入了铅笔、橡皮和钢笔,想必各位会觉得这三个物体等间距摆放看起来平衡感会更好★5。我们不妨试着这样调整一下(图4)。可以看出,我们加入钢笔之后,使得铅笔和橡皮之间原有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这就好像我们在磁场中放进了新的磁石,改变了整个设计的关系性★6。如果再在铅笔下方放置一个曲别针,那么曲别针与铅笔、橡皮、钢笔等间隔排列更能给人以整齐的印象。于是我们将其放置其中,并与铅笔右对齐(图5)。 ★5 与“对齐”一样,“等间距”也是一种十分直观的位置关系。 ★6 每加入一个新的对象,都会对全部已有对象产生影响。 图5 图6 每个对象的位置都是其他对象摆放位置的根据 各位觉得如何?我们眼前摆放的不过是铅笔、橡皮、钢笔、曲别针,但我们却能从中感受到摆放者的意图(图6)。为什么摆放者的意图会传递给观者呢?这是因为观者能从这四件物品的摆放中感觉到一种规则性和计划性★7。然而正如我们所见,这些规则并不是在设计之初就已经规定好的。每增加一个对象,所有已有对象之间的关系就会衍生出一个新的规则。 橡皮的横向位置由铅笔右端的位置决定,同时也由随后放置的钢笔的位置决定。曲别针也是其对齐的基准之一。以上这些全都属于橡皮横向位置的根据。橡皮的纵向位置则由四个文具等间隔排列的规则来决定。这个规则就是橡皮纵向位置的根据。同理,铅笔、钢笔、曲别针也可以这样分析。可见,我们像织网一样★8 让各个对象之间产生联系,使得每个对象的位置都成为了其他对象摆放位置的根据。 各位读者不妨去实际找些文具排列一番,亲自确认一下是否能向观者传达设计者的意图。我们会发现,就算只是摆放摆放身边的东西,也能成为一种平面设计训练。 ★7 有计划地进行摆放才是平面设计的用处。 ★8 像织网一样 英文中表示纺织品的单词“textile”中包含着表示文章“text” 一词。也就是说,构建逻辑的行为与编织十分类似。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设计的教室》其他试读目录

• Lesson 1_01 设计的根据 [当前]
• Lesson 1_02 什么是平面设计的逻辑
• Lesson 1_03 对齐的重要性
• Lesson 1_04 重复可以强调法则
• Lesson 1_05 页面的分割与对比
• Lesson 1_06 为留白赋予意义
• Lesson 1_07 做设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