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本上的城市城市的“繁荣”_采访本上的城市城市的“繁荣”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社会 > 采访本上的城市 > 城市的“繁荣”

采访本上的城市——城市的“繁荣”

    2007年5月26日,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300万辆。     当日晚高峰,全市时速低于20公里的拥堵路段不到30个,仅集中于东西二环及燕莎、中友等商业中心附近。     如果每天的情况都如此,交管局紧绷着的神经将大大舒缓,但这是一个星期六。     “到周一早高峰,一些易堵点段,仍会继续呈现数百米车龙的常见场景。”北京市交管局的一位负责人说。     300万辆的纪录,意味着北京每1.46个家庭就拥有了1辆机动车。《北京日报》发表评论称,这是“发展繁荣的标志”。     从200万辆提高到300万辆,北京用了不到4年的时间。     4年前,北京大学的一位经济学教授公开表示:堵车是城市繁荣的标志。     “十五”期间,北京市投入1000亿元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到2007年,城市主干路总里程达到955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超过600公里。     配有大型停车场的购物中心开始在城市外沿的环线分布,那里更像是美国西部的城市——人们不再在街道上徜徉,要干点什么事,都得开车去。     这样的生活方式,随着道路工程的延伸,正朝着故宫的方向挺进。更准确地说,它是从故宫周围推土机的轰鸣声中溢出的。     悉尼大都市规划指导委员会主席爱德华?布莱克利对这样的情况感到不适:“我在北京看到一辆美国的SUV,它像一辆坦克,坐在里面的却是一个小姑娘。这些车辆正在毁灭城市的街道。”     “城市应该为车还是为人?”他对我说,“哪一天没有了石油怎么办?难道我们不应该去想想如何建设一个不需要石油也能够生存的城市?这样的城市才是世界第一啊。”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采访本上的城市》其他试读目录

• 从《城记》到《采访本上的城市》
• 前言 在常与非常之间
• 当城市为汽车而造
• 城市的“繁荣” [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