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道德前提3.3 迈克尔·豪格的主题_故事的道德前提3.3 迈克尔·豪格的主题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电影 > 故事的道德前提 > 3.3 迈克尔·豪格的主题

故事的道德前提——3.3 迈克尔·豪格的主题

之前我们已经接触过迈克尔·豪格(Michael Hauge)的《写出大卖的剧本》(Writing Screenplay that Sell)一书,也了解了什么是他所谓的“主题”。而这里我还需要对其做一些额外的补充说明。主题,就如豪格所定义的一样,和道德前提非常的相似。在第五章中,我将具体说明一部电影的主题实际上恰好就是一半的道德前提,但在目前的探讨中,我们可以先假定道德前提与主题是一致的。 对豪格而言,最伟大的美国电影既可以在主角的外部故事驱动下为观众带来娱乐上的满足,又能够通过隐藏在故事内部的行为让观众受到感染并从而领悟普遍真理。他写道:“这种潜在层面的道德品行是存在于电影的主题之中的。主题是电影对于人类生存状况的普遍陈述,它作用于观众席上的每一个个体。” 首先,请注意豪格暗示了主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道德真理,其次,要注意它密切关系着故事对于观众的感染力。这两点的组合直接导致了故事与观众能否产生共鸣,而这恰恰就是故事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个方面。 思考一下电影《世界末日》(Armageddon,1998)中主角哈利•S•斯丹普(Harry S. Stamper)的客观现实诉求。他的客观现实目的是登陆一颗对地球造成威胁的小行星,然后炸毁它。然而“登陆小行星,炸毁它”这样的经历并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主题(我们中很少有人能够拥有这样的冒险经历),只有潜藏在电影中的主题(勇于牺牲的爱,荣耀,保护人类)才是普遍的道德真理,才能推及到无论地域,无论时代的所有人的身上。 豪格还建议编剧应该首先从主角的外部动机 入手开始自己的写作,等到外部的故事已经逐渐丰满、有血有肉了之后,再开始钻研思考故事的主题(或是内部历程)——这一点我也表示接受。豪格认为只有在剧本已经完成到第二稿或者第三稿的时候,才可以开始深入的探究主题。他的担心在于:如果一开始就用人为的方式将主题附加于故事之上,可能会破坏掉所有重要的外部动机或者情节,如此会让整个故事演变成为一部俗气的说教电影——同样,这其实也是我所担心的问题。 但我并不认为你应该一直等到剧本的第二稿甚至第三稿。在故事的第一稿提纲中,就可以开始对主角的外部动机做一些积极而有前瞻性的尝试,然后你可以在第二稿和第三稿的时候,加入道德前提的关联(或者主题关联)。就像我在后文中将要描述的那样,如果等到剧本的第一稿彻底完成之后才开始思考主要人物身上绑系的道德前提的话,将会出现相当次数的不必要的返工。 假如豪格所论及的“任何优秀剧本的基石是主要人物的外部动机”是正确的,那么道德前提就是这块基石上雕刻的铭文——指明着这块基石为何存在于此。外部动机与内在动机始终是捆绑在一起的,因为外部动机正是对内在动机的一次客观的隐喻。只有当我们知道了为什么这块基石竖立于此,我们才能明白应该如何讲述一个始终贯穿着单一普遍真理的故事。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故事的道德前提》其他试读目录

• 3.1 罗伯特·麦基的“主控思想”
• 3.2 迈克尔·蒂耶诺的“行为思想”
• 3.3 迈克尔·豪格的主题 [当前]
• 3.4 悉德·菲尔德的“内部生命”
• 3.5 菲尔德的“环境”
• 3.6 菲尔德 vs. 埃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