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套路的剧作法1.6 前景故事及背景故事替换_超越套路的剧作法1.6 前景故事及背景故事替换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电影 > 超越套路的剧作法 > 1.6 前景故事及背景故事替换

超越套路的剧作法——1.6 前景故事及背景故事替换

编剧在前景故事和背景故事方面具有宽泛的选择。所有剧情片的故事都是在人物和动作这两种重要元素之间,被进行适当的分配。一般而言,倾向于人物塑造的故事比较曲折和富于文学性;而倾向于动作展现的故事则一般遵循直线叙述。如今,后者被称为“高概念前提”,而前者则被称为“低概念前提”。自从《星球大战》(Star Wars,1977)在票房上大获成功以后,高概念电影便蔚为风尚。换句话说,前景故事占领市场,编剧无不汲汲将才华发挥在前景故事上,以免遭到市场淘汰。但撇开市场需求的因素,好的剧本其实在前景故事和背景故事两方面都应当有力,这点我们会在第十章详谈。 对编剧来说,前景故事及背景故事的替换始于两者之间的平衡发展。创造前景故事与背景故事间的平衡最关键的因素在于主角。如果编剧较重视主角个人的内在困境(倾向背景故事),观众就比较难以预料剧情的演变。人的内心不是按直线发展的,当然难以推演预料。 虽然前景故事是目前电影的主流,但是注重背景故事的编剧却仍大有人在,《月色撩人》(Moonstruck,1987)就是很好的例证。以背景故事为重的电影,除了倾向人物塑造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特点。例如,对白往往脱离写实范畴而富于文学性,显得独特而又奇妙。舞台剧编剧就很习惯于运用文学性的对白,只因为舞台形式先天上就缺乏动作,感情的宣泄全靠语 言。《月色撩人》的对白有如此倾向其实也很容易理解,因为这部影片的编剧约翰•帕特里克•尚利(John Patrick Shanley)原本就是舞台剧作家。 另外,山姆•谢泼德(Sam Shepard)、史蒂夫•特西奇、哈尼菲•库雷许(Hanif Kureishi)、大卫•黑尔、大卫•马梅等人都是身跨舞台剧和电影的两栖编剧。这些有意思的编剧都是擅长写背景故事的作者。 前景故事容易勾起观众的官能感受,但是对人物的表现却很浅薄。若是编剧能妥善运用背景故事,人物就会更富有人性,结局就会更自由开放,电影给观众留下的感动也会更加深刻。因此,虽然市场偏好前景故事,但如果你能在剧本中同时结合强有力的背景故事,势必如虎添翼,获得更大的成功。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超越套路的剧作法》其他试读目录

• 1.1 传统方法
• 1.2 超越结构
• 1.3 人物替换
• 1.4 对白替换
• 1.5 氛围替换
• 1.6 前景故事及背景故事替换 [当前]
• 1.7 上进式动作替换
• 1.8 发展叙事策略
• 1.9 结论
• 2.1 复原型三幕剧式结构
• 2.2 写作复原型三幕剧式结构时需要注意的细节
• 2.3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