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焱(Lora Yan Chen),是我北京电影学院“78班”摄影系的同学。 当时,我们摄影系“78班”有三个女同学(陈焱、吴菲菲、秦竞虹),号称“女中三豪杰”。大学毕业以后,陈焱先后在青年电影厂和潇湘电影制片厂参加了5部电影故事长片的拍摄,其中在潇湘电影制片厂的故事片《欧妹》和《姑娘小伙正当年》中担任电影摄影师。 1985年,陈焱赴美留学,在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电影和摄影系获得了第一个电影制作方向的硕士学位后,就到洛杉矶的好莱坞,寻求自己的电影梦。她先是在南加州大学的建筑学院做摄影主任。1993年,她又主攻南加州大学工商管理学位,1995年拿到了南加州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之后,陈焱义无反顾地回到电影界,开始从事电影企业管理工作。她先后在美国米高梅公司从事了包括电影发行、电视发行、音像产品(家庭娱乐产品)以及衍生产品的发行、图书版权授权、影片引进中国等工作,还帮助一些美国独立制片公司、独立制片人以及律师事务所开展他们的中国业务。2002年,陈焱创办了一家名为“中国传媒咨询公司”的公司,积累了广泛的人脉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在充分掌握电影制作流程的基础上,她也介入电影产业各个环节的商务运作,对电影产业的概念、运作、经验、问题和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只要是在美国和国内见到她,就都会邀请她有时间回来给电影学院的学生上课。近些年,每次陈焱和我在办公室讨论关于课程、教学、内容、学术交流等方面问题的时候,我都催她尽快将她的讲课内容整理出版,并纳入我策划的系统学术研究出版项目“美国电影产业体制、机制学术研究系列专著丛书”。她接受了,于是,就有了今天的成果。 近些年,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非常迅猛,市场管理、产业体制、机制改革的工作十分关键,甚至是迫在眉睫。2013年年底,我策划了一个庞大和系统的学术研究和出版项目“美国电影产业体制、机制学术研究系列专著丛书”,邀请高校教师、外聘专家和博士硕士研究生这三部分人来参与这个计划。通过学术研究,深入了解、研究美国电影产业的体制、机制、发展、经验、教训和规律,并把研究成果整理成书出版。我希望这个系统的研究,能得到美国电影产业的第一手参考文献、数据、资料,能为我国制定电影产业规划、有效管理电影产业和市场提供可靠的借鉴经验,能打开国内电影从业者的国际视野,从而促进中国电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策划并积极推进的这套丛书的选题主要涉及以下这些内容:美国电影工业体系与架构;美国电影影院和院线管理机制;电影院线与制片方的关系;电影院线与销售公司之间的管理、合作关系;电影票房的统计方法和制度;电影票房的分配比例和票款的返回管理及成功的经验;电影制片方的各种防盗版措施,电影盗版行为的法律惩戒;美国电影院线、影院营销的经验和案例;美国电影院线的票房统计方法和管理制度;美国电影公司电影项目、电影摄制组的各类合同;美国电影项目构成机制与电影摄制组的构成和管理;美国电影出品公司与各相关行业工会(如导演工会、制片人工会等)人员的合作关系以及聘用合同;美国电影投资、融资机制;美国电影作为工业拉动相关产业的数据统计;美国政府相关机构对电影产业的政策支持和税收政策;美国电影评论机制及对电影生产的制约关系;美国电影影院资本投资机制、股份比例、政府的支持政策;美国电影硬件设备、器材租赁的基本情况以及租金在制片成本中的比例;美国电影法律法规;美国影响电影工业发展的10大事件和法律案例;美国电影摄制组的职位设置以及各职位的职责、薪酬等;美国电影前期策划、筹备、拍摄、制作、后期、宣发、放映、周期的比例和支出等情况;美国电影实用法律范本合同和不同时期律师的主要工作职责、薪酬等;美国电影成本构成以及案例分析;美国好莱坞地区电影工业机构、公司的相互协调机制;美国上市电影公司的管理、运营机制;美国非电影私人企业投资电影的投入机制;美国电影独立制片人的运作机制;美国电影分级制度等。 凡此种种,都是要重点整理美国电影产业的核心、关键问题,集中研究美国电影产业中的宏观和微观问题,研究美国电影的制作和产业发展中的所有应用和理论方面的问题。通过对美国电影产业深入地进行感性与理性的研究,以期对未来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具有参考、指导、借鉴意义。 “美国好莱坞电影产业机制研究”这一课题,是陈焱在电影学院授课的过程中完成的,有极强的理论指导性;《好莱坞模式:美国电影产业研究》这一研究成果,条理清晰、内容丰富,是近年来国内研究好莱坞电影产业的扛鼎之作。本书在绪论中宏观地介绍、分析了美国影视产业的概貌,然后通过三个大的部分,分别介绍了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好莱坞独立电影公司和美国电影产业的增值服务与电影教育。内容涉及好莱坞电影产业的方方面面,非常系统,非常全面。 作者还从一个职业电影人的角度,单独列出了一些篇幅,详细介绍一些好莱坞非常有代表性的电影公司,分析她们的企业精神、管理模式、核心内容、激励机制和公司风格,分析她们具体的运营和管理模式,进一步观察和研究好莱坞的产业运作规律。 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建系以来,就一直致力于电影产业管理机制、制度的教学研究,培养了许多电影产业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并积极开展与中国电影产业有关的学术研究工作,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陈焱是电影学院聘请的专家,在管理系原有教学的基础上,结合美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实际,帮助管理系开拓并教授了“美国好莱坞电影产业机制研究”这门研究生层次的课程,使学生和老师得以更多地了解并关注好莱坞电影产业的动态。 在写作过程中,陈焱及时把美国电影业界最新的颠覆性变化和新奇的运作方法写入书中。也可以说,这本书中揭示了美国电影、电视、娱乐合一以及分工的最新的走向和趋势。最令人关注的是,这本书的视点和切入角度很有意义,主要通过近两三年中好莱坞电影产业的发展和变化,帮助我们认识好莱坞电影产业规模大、历史悠久的根本原因。书中分析了好莱坞电影公司和产业发展的现状、关键、问题和经验,研究好莱坞最大的电影公司管理者的构成、背景、专业,列举一些好莱坞电影公司并购、重组的鲜活例子,阐释一些公司独特的产业结构、经营方式说明他们的运作技巧和深刻内涵。这些最新的经验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意义不凡。还有,陈焱在书中对专用名词的翻译和中文标志上,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建议并做了有益的尝试。这些尝试,对影视公司的管理层或者准备进入电影产业投资的企业家来说,都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和参考指南。这本书给国内的电影从业者提供好莱坞最新的、一手的、原始的,甚至可以说是即时的产业信息、业界动向等资料,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美国电影业前沿发展的有价值的信息,吸取先进的理念和经验。 本书中还专门介绍了美国电影产业中“影片的发行窗口”(DistributionWindows)概念和实际运作的情况,也分析了好莱坞主要公司的组织结构、业务运作和影片的发行窗口的关系,介绍了好莱坞大公司是如何最有效地管理这个影片的发行窗口以寻求影片和公司的利益最大化的,特别是这些公司下属的一些公司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方式。实际上,这些都是我们的行业主管部门和各个企业公司应该学习的,我们可以借鉴这些经验来改进我们的产业管理方法,形成我们自己的产业规模。 作为北京电影学院的院长,影片发行窗口这个概念启发了我,我应该尽快组织力量,进一步研究这个影片发行窗口期和管理方法,研究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下,好莱坞各大电影大公司是如何利用影片的发行时间,把传统的电影发行窗口期提早、用满、做好的。 我认为,这本《好莱坞模式:美国电影产业研究》有这样一些特点: 1.知识全面,几乎涵盖了近些年美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实际和趋向; 2.观点独特,书中有自己从业的经历和个人研究,有个人对美国电影产业的宏观和微观的观察和理解; 3.非常务实,作者是内行,知道读者和电影产业界的人士关注的问题; 4.善于比较,在一些数据和实例的分析过程中,善于进行比较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5.论述系统,对美国好莱坞电影产业的体系和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都有涉及,并进行一些相对仔细的分析; 6.善于总结,充分发挥西方大学的案例教学经验,分享了很多数据和案例,并在个人体验和研究体验的过程中,梳理成知识和经验。 从现代管理和产业机制来看,影视产业,如果再加上与影视产业关联的领域,从内容到形式上,确实都是一个很庞大和无法确定、估量的体系,其年产值更是无法估量的数字。所以我们说,影视产业具有更大和无限的潜力。 陈焱一直在美国电影产业的一线,对中国电影产业的情况也十分熟悉,特别在本书中着重强调了一些专业英文词语的中文表述方式,对我们目前的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和与国际接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感谢我的老同学陈焱,感谢她的执著和辛勤付出,让我们一起感受她对美国电影产业的个性化、科学化的研究,分享她来自好莱坞的第一手实践经验。 张会军 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 2014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