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德黑兰第一章 革命的伊朗(1)_逃离德黑兰第一章 革命的伊朗(1)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电影 > 逃离德黑兰 > 第一章 革命的伊朗(1)

逃离德黑兰——第一章 革命的伊朗(1)

1979年11月4日,对于前去大使馆上班的美国人来说,这天的清晨与往常一样。大使馆临时代办布鲁斯•兰根(Bruce Laingen)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开了一场晨会之后,和维克•汤姆塞斯(Vic Tomseth)以及迈克•豪兰(Mike Howland)赶往伊朗外交部,前去讨论美国驻伊朗军事人员的外交豁免权问题。 上午10点钟刚过,无线电网络传出呼叫声:“注意!注意!所有海军陆战队员,1号位集合。”发出呼叫的是大使馆的安保主管阿尔•戈拉辛斯基(Al Golacinski)。在这一时刻,大量“激进学生”冲破大门,涌入美国大使馆。 大使馆的新闻处就位于正门附近的停车场一侧。有人切断了门上的环形锚链,大批游行示威者蜂拥而入,其中大多数是女性,她们举着上面写有“不要害怕,我们只是想进来”的标示牌。 约翰•格雷夫斯(John Graves)是最先看到激进分子冲进使馆区的人之一。他是美国大使馆的公共事务官。靠近窗户朝外望去,他看到一名激进分子走向一名负责保护使馆的警察,然后两个人拥抱在了一起。对于这一幕,格雷夫斯并不感到惊讶。 随着涌入使馆区的激进分子越来越多,使馆的其他工作人员也开始慢慢反应过来。在当时的伊朗,游行示威活动几乎每天都会发生,而“美国去死”、“打到沙赫”等口号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喊,所以在使馆内部工作的美国人最初还以为这是外面的“背景噪音”。 现在,只需几分钟的时间,激进分子便可包围整个办公楼。工作人员和使馆外交人员终于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有的站在椅子上朝窗外望去,有的则聚集在警卫室,通过那里的闭路监控器了解外面的情况。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使馆区挤满了激进分子,他们挥舞着标语,并高喊:“我们只是想进来!”然后,一个接着一个的闭路监控器出现空白画面,因为摄像头已经被示威者从墙上拽下来了。 大多数使馆工作人员都显得很平静,有的甚至还表现出了厌烦的情绪。他们似乎认为,这些学生只是闯入大使馆喊喊口号而已,到时候自然会离开。闯入者大喊着:“我们没有恶意!我们只是想进来!”在他们中间,有的人还拿着扩音器,声浪一次高过一次。 美国人有所不知的是,这并不是一次狂热的抗议游行,而是一次精心准备的袭击行动。这些自称为“伊玛目的门徒”的学生早在多日前就已经对大使馆踩点,并绘制了详细的地图。他们裁剪布条,为可能抓获的人质准备了近100条蒙眼布;他们甚至还为这些人质准备了食品。 他们将发动袭击的时间选在“国家学生日”,国家学生日是为了纪念一年前在德黑兰大学游行示威时被沙赫武装力量杀害的学生而设立的,那次游行活动吸引了数百万名学生参加,而真正的策划者则在庞大人群的掩护下发动攻击。在第一波冲入大使馆的人群中,女性占有绝对多数,这显然也是有意而为,因为在激进分子看来,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应该不会对女性示威者开火。 部分激进分子还持有自行车锁链、木板乃至铁锤等简易武器。另有少数人持有手枪,这与后来宣称此次袭击完全是非暴力行动的说法相左。 他们的计划是占领大使馆三天,以此来表达他们对沙赫和美国的种种不满。就主要目的而言,他们希望通过这次攻击行动把温和的巴扎尔甘政府拖入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进而削弱它的地位。如果巴扎尔甘派人营救这些美国人,那么伊朗人就会把他及其政府中的温和派人物视为“西方的傀儡”。 ***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逃离德黑兰》其他试读目录

• 楔子
• 第一章 革命的伊朗(1) [当前]
• 第一章 革命的伊朗(2)
• 第一章 革命的伊朗(3)
• 第一章 革命的伊朗(4)
• 第一章 革命的伊朗(5)
• 第一章 革命的伊朗(6)
• 第二章 中情局(1)
• 第二章 中情局(2)
• 第二章 中情局(3)
• 第二章 中情局(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