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越战回忆录 译者序_基辛格越战回忆录 译者序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回忆录 > 基辛格越战回忆录 >  译者序

基辛格越战回忆录—— 译者序

有关越南战争的话题几十年来一直争论不休,对于美国为何卷入越战,美国为何撤离越南以及越南战争的结局,美国公众、美国政府内部,还有以意识形态划分的美国盟国以及社会主义阵营都坚持着各自的观点,坚守着各自的立场。越战结束后,有关的秘密档案相继揭开,世人对这一历史悲剧渐渐有了新认识。不过对基辛格来说,档案决不等于事实,因为许多档案,甚至协议的存在仅仅是为了不同目的的"记录在案"。 美国人的使命感和例外论思想与卷入越南战争不无关系,而且这也是本书的观点。美国例外论认为:美国人来自欧洲各个民族,综合了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在新大陆得天独厚的条件下,形成了新的美利坚文化;美国是个新世界,不同于旧大陆,美国是自由的土地,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因此,美国有优越的价值观以及用这些价值观去改造世界的义务。正是秉承着这样的义务,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政府派遣大军赴越南参战,以为不这样做,就不能挡住"赤潮",整个印度支那半岛,甚至整个亚洲,都会成为共产党的天下。然而,当时的美国总统没想到,这场战争以南北越统一告终后,亚洲不但没有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全面赤化",反而出现了中国出动军队"教训"越南的戏剧性变化。而对美国人来说,几十年来与越南战争联系在一起最多的词还是"悲剧"、"泥潭"、"教训"、"灾难"等。正如基辛格所言,理想主义曾把美国推进印度支那的泥潭,最后又因精疲力竭而离开。对于怎样能使国家体面结束战争的问题,以一个几乎哲学式论战开始,最后却以讨论如何从战争中解脱出来的这种技术性争辩结束。 对于整个越南战争,不少人都有许多疑惑,比如:美国人为什么会把共产党和独裁政权联系起来?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在一场美国发动的避免"赤化"的越南战争中为什么既会表现出冲突,也会表现出友好?美国的公众何时与政府的想法一致或不一致?约翰逊、尼克松和福特政府在对待越南战争问题上有何异同之处?越南战争美国化和越南化到底意味着什么?战地指挥官和白宫之间为什么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为什么荣耀而体面的撤军后来却成为公众加以嘲笑奚落的概念?到底谁先违背了巴黎协议?水门事件对越南战争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如果没有水门事件,越南的情形又会是怎样?基辛格对尼克松和福特有着怎样的认识,他们彼此之间的分歧在哪里?在整个越战中,美国国会的态度是如何变化的?如果南越、老挝和柬埔寨获得了美国国会曾许诺的援助,他们是否能够靠自己的力量按照美国人的意愿发展下去呢?谁又操纵了美军的西贡大逃亡?红色高棉的行为归咎于谁?多米诺骨牌理论得到验证了吗……基辛格的这部《越南战争的结局》提供了他的一些看法。 2001年11月27日,美国总统布什授命79岁的亨利·基辛格博士出任"9·11"恐怖袭击独立调查委员会主席,基辛格重返政治舞台。同年12月13日,基辛格宣布辞职。就在这短短的两周之间,一部由英国BBC制作的纪录片《基辛格的审判》恰在纽约上映。该片称基辛格不遵守战争规则,屠杀和支持屠杀平民等行为是反人类的,触犯了《国际人权法》《国际战争法》《国际刑法》。其中,基辛格对越南战争的介入就在被攻击之列,不过基辛格恰恰也是因为和黎德寿就越南协议的谈判,一道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这个从纳粹德国逃到纽约的犹太少年,这个哈佛大学的学士、硕士、博士和教授,这个美国陆军反谍报机关的军士,这个叱咤风云的外交家,这个年收入高达800万美元的国际咨询公司董事长,在其人格中,混杂着不可一世的骄傲和不安全感,他本人就是一个复杂矛盾体。所以,对这位具有多重人格特点的政治家毁誉参半的评价自然层出不穷。 其实,对基辛格这样一位越战的中心人物来说,越南的事情也是难以预料的。从谈判到越南化策略,再到恢复谈判;从美国主动谈判,到北越主动谈判;从短谈判,到长谈判,到谈判成功在望……可以说,谈判串起了基辛格关于越南战争的记忆。在基辛格看来,谈判并非是软弱的表现,他通常把谈判看作是获得精神和心理上优势的一种武器。对基辛格来说,越南情结分为两部分,以巴黎协议为分界线。巴黎协议不仅让他获得了诺贝尔奖,还使他在某个时期对南越的明天充满希望。基辛格认为,北越和南越对美国背信弃义的行为,把美国反而孤立起来,北越的所作所为实际上使美国和南越这两个盟友之间产生了隔膜。如果说1972年10月8日那天,河内最终放弃了它所有的政治要求,是基辛格政治生涯中最激动的时刻,那么阮文绍后来的背信弃义或许就是他最伤心的时刻了。再加上,1973年,国会推翻了尼克松总统的否决,通过了对总统进行战争的权力加以限制的《战争权力法案》,美国国会事实上单方面拋弃了西贡政府。当时越南的总统指责美国是"不人道的盟邦",其最后出卖西贡政府的做法是"不人道的行为"。基辛格认为,西贡的最终沦陷,并非因为协议中的政治条款,而是由于美国援助的削弱使士气沮丧造成的。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了柬埔寨,而且对于柬埔寨后来的命运和红色高棉的行为,美国国内争论的双方都留下了一道很深的在认识理解上的鸿沟。 用基辛格自己的话来说,他在整个越战中的心理体验经历了"从痛苦到得意(天真、乐观),再到无感觉的转变"。当他重新思考越南问题的时候,他想到的是那些付出了生命代价的坚持着美国理想主义传统的男男女女;他想到的是"他们的目的,而不是他们最后的失败";他还想到了"美国对自由世界的安全负有责任,而并非受挫的过程"。 如果不论战争的政治结局,单就战争造成的后果来说,越南战争没有胜利者,越南战争让美国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给美国人留下了痛苦的记忆;另一方面,越南有至少1/10的人口死于这场战争。据目前能得到的最新资料,至少有320万越南人死于这场战争,其中尚不包括南越223748名军人死亡数字及在战争中失踪的大约30万名越共士兵。在这么巨大的死亡人数中,只有1/3属越共正规军或游击队员(110万左右),剩余200多万则是手无寸铁的平民妇孺。更有甚者,由于美国在越南大量使用的各种植物杀伤剂,导致大约5万越南儿童先天残障,还永久破坏了越南的红树林,使得十几种鸟类绝迹,使世界上最美丽的森林之一呈现出灰色的死亡景象。经过长期战火无情摧残的整个越南,几乎是焦土遍地,弹痕累累。此外,尚有在越南同美国人并肩作战的5200名来自南韩、澳大利亚、泰国的军人战死。在美国人的现代记忆中,很少包括这些受害者。可以说,美国为阻止红色政权的滋长,到最后却阻止了森林生长,阻止了家庭的幸福安康;战争带来的牺牲品和最大的受害者并非是作战的双方,而是双方的人民、家庭以及开战的土地,或许真正的受益者只有军火商们了。 战争与和平,意识形态与政治制度都是很大的概念。对于这些概念的认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而对于基辛格这个政治人物也有不同答案:公认的是他的卓尔不群,没有定论的是他的价值观和政策取向。或许,通过这部书你将会找到自己的评判标准。 译者:慕羽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基辛格越战回忆录》其他试读目录

• 目录
• 出版说明
• 基辛格越战回忆录序
• 基辛格博士的越南战争"情节"
• 用"亲历者"的体会来审视越南战争
• 美国外交、内政和战争行为的经典作品
•  译者序 [当前]
• 前言
• 美国陷入泥潭(1950~1969)
• 尼克松政府的发现
• 摸索中的策略:进攻北越和轰炸柬埔寨
• 外交努力
• 谋求和平
• 开始撤军
• 秘密会谈
• 重新评估
• 无法调解的鸽派
• 策略出台
• 美国的战略
• 河内的战略
• 结论
• 秘密谈判和扩大战争
• 秘密谈判
• 特别顾问黎德寿和首轮对话
• 老挝插曲
• 西哈努克的垮台
• 再次大规模撤军
• 攻打北越庇护所
• 袭击柬埔寨
• 国内忧患
• 平衡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