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和帝国农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它凭什么如此横行霸道要穿过村庄的中央? 张三和李四怎么可能让它压过自己家的地? 谁给的洋人轰隆隆地挖我们祖坟的权利? 祖先的尸骨被抛在光天化日之下怎么能不带来灾祸? 保不住祖坟的不肖子孙还有什么脸面活着? 帝国的农民们群情激愤,年轻的义和团团员们高举着铁锹铁镐,缠着红巾红腰带,唱着他们的歌谣咒语,奋不顾身地向他们的敌人蜂拥而去--他们的敌人是铺展在帝国田野上的两根钢铁的轨道。他们把铁轨的下方挖空,把枕木点燃,然后叮叮当当地敲打起来。帝国都城北京南面的保定路段、东面的天津路段上蔓延百里的火光在夜色里如游动的长龙。朝廷开始不断接到拳众破坏铁路的电报,铁路的管理方是洋人,因此外国使馆打来的电报更是如同雪片。帝国官军带兵前去镇压,但是到了现场才知道,他们的举动等于拎着一桶水企图扑灭一座正在喷发的火山,帝国的马队很快就在青年农民们的嘲笑声中畏惧不前了。突然,朝廷的电报中断了--通往京城上百里路上的电线杆子一夜之间全都消失了。而同时,京郊和津郊的农民们家家都在放鞭炮,庆祝房梁上架,他们的房梁上清楚地标有白色油漆写的电线杆编号。帝国政府立刻增加打击兵力,但是,大平原上的茫茫夜色不但掩盖了农民们的踪迹。同时,同是中国人的朝廷官兵仿佛看见了被激怒的祖先们的灵魂在夜色中时隐时现,他们相信祖先一旦愤怒起来,绝对是大祸临头的预兆,于是纷纷下马磕头,请求游荡的灵魂们原谅自己的莽撞。消息传回朝廷,连慈禧太后都有点心慌。她在深宫的私人小庙里燃起香火,倾听祖先的灵魂有什么委屈要诉说。 以后的中国史书中,都把义和团拆毁铁路的举动放在一个重要的前提之下,那就是"阻止外国联军的进攻",也就是说,帝国农民们的行为是与侵略者作战时的必要行动。可是,历史的事实是,当义和团的农民们开始大肆拆毁铁路的时候,中国的土地上还没有外国联军的部队--渤海湾上游弋的外国军舰不少,但是舰上的士兵还没有在中国登陆。除了帝国的军队偶尔骚扰外,帝国的农民们向铁路的进攻基本上与"阻止"、"进攻"、"作战"没有什么关系。它们拆毁铁路的目的是:不允许洋人的玩意儿侵占他们的土地。 在中国人依旧广泛依赖几千年前祖先留下的牛车骡车作为惟一交通工具的时候,西方的铁路已经成为平民出行最普遍使用的经济快捷的交通工具。铁路的产生是世界进入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它的意义已经超出了一种交通工具的范畴而影响着人类生活观念的转变,它是集人类非凡的想像力、伟大的创造力和挑战自然力量的雄心壮志为一体的里程碑。在西方修建铁路的历史上,除了北美的印第安部落曾经高举长矛向"钢铁怪物"进攻过之外,再没有哪一个国家"出产"过攻击铁路的故事。速度、利润、方便、快捷,西方人一度把马力最大、造型最优美的火车机车视为宠物,英国人叫它为"红鼻子约翰",美国人叫它为"风骚女郎"。在已经有了汽车赛时,西方居然也有过火车赛。各国不惜万里重洋,用轮船把自己生产的机车运到美国的大平原上,让各种型号的机车并排奔跑,美国人在那一天如同过节。那时,连美国西部农民都知道,只要把牛羊赶上车厢运到东部,他们就能够换来开发牧场的机械;而最保守的英国农民也明白,只要火车能够通到他的农场,农场里的水果就能卖出惊人的好价钱。 但是在此时的中华帝国里,从皇帝到农民的观点惊人地一致:中国不需要这东西。中国的牛车虽然很慢,但是很稳。更重要的是,人坐在牛车上的清闲的感觉是无与伦比的。"车辚辚,马萧萧",这是一种悠远的伤感;"青山转,绿水还",这是一种现实的梦境。坐在牛车上面摇晃着,可唱可吟,可醒可睡,可以从容地计算一笔小交易上银两铜钱的得失,也可以触景生情地在冥想中和古老的祖先交流心曲--对中国人来讲,无论是学者还是农夫,生者与死者之间的交流是片刻不能中断的,因为这是中国人感受自己存在于现实和忙碌于世间的惟一可靠的证据。 1863年冬天,正和太平军打仗的李鸿章收到上海27家英法美洋行老板的联名信,第一次提出要在上海至苏州间修建铁路,洋人们说,如果修成这段铁路,清军可以利用它攻打太平军。李鸿章把这个建议报给了帝国的总理衙门,得到的回答是:"严加拒绝。"原因不详。 第一次看见火车的中国人是幸运的北京人。两年以后,即1865年,一个叫做杜兰德的英国人不知出于什么目的,在北京城外修了一条仅500米长的窄轨小铁路,并且试行了小火车。谁知汽笛一响,京城人心里充满了恐惧和惊诧: 英人杜兰德于同治乙丑七月,以长可里许之小铁路一条,敷于京师永宁门外之平地,以小汽车驶其上,迅疾如飞,京人诧为妖物。旋经步军统领饬令拆卸,群疑始息。徐轲:《清稗类钞》13册,第6093页。 关于这条铺设在中国土地上的第一条铁路的记载见于《清稗类钞》,其文珍贵而有趣。"小汽车"其实就是最简陋的一台小型蒸汽机车,其速度绝不会比马车的速度快多少,但是,在善于想像和夸张的中国人眼里,其速度居然如同妖怪急促飞奔一样。这个玩具般的东西惊动了京城的文武百官,直到它被帝国的步军拆毁,中国人这才放心地长出了一口气。 同年7月6日的《中外新闻七日录》报道了广州的洋人准备修建铁路的新闻,说"西人欲在羊城造一火轮车路先通至禅山",然后继续往湖北的汉口修建。值得注意的是,这张报纸同时刊登一文,向中国人详细地讲解了铁路的好处,从笔调上看,不像是出自洋人手笔,而如果是国人为之,这个国人真是个罕见的有经济头脑并能迅速接受新鲜事物的时髦人物: 考火轮车为之有用,快逾奔马,捷胜飞禽,每一点钟可行一百二十里。其务求平稳,不尚疾驰者,亦常行八九十里。若由省抵禅,不过四个番字之久,便可到埠矣。车内上客位,窗明几净,铺设整齐,坐卧行走,皆绰有余地。其由省至禅者,每位约收银七分。次客位宛似火轮船之大舱,亦可坐立,但人数众多,颇形狭隘,其由省至禅者,约收银五分。将来此路告成,不特省垣百货流通,既四乡土产,亦必流畅。盖百物往来,瞬息可至,货脚鲜浩繁之虑,客身无昂贵之虞。且彼埠所无者,即来此埠运去,此埠所缺者,即来彼埠返来,以有易无,交相贸易,日行千里,绝不废时,将见赵壁梁珠,悉罗市肆;南金东箭,尽萃民尘。羊城生意兴隆,可拭目而待矣。《中外新闻七日录》1865年7月6日。 这个连车票的价钱都已公之于众了的修建计划,不知道为什么结果还是不了了之了。最大的可能是帝国政府没有批准。 又过了两年,即1867年,帝国政府终于公开表示:不准洋人修铁路为的是"国防安全"。帝国的官员们认为,如果让洋人在中国修铁路,洋人会更方便地进入中国--"大有利于彼,大有害于我"--洋人们所有关于修建铁路的请求,都是别有用心的阴谋诡计。 但是,洋人们一定要修,具体地说,是英国人一定要修铁路。英国是最早侵入中华帝国的外国势力,它有在这块土地上继续"发展"的野心和雄心--帝国常常忽视洋人们到中国来的"贸易目的"--其实这才是洋人们最主要的"心思"。当时除了日本和俄国,英、法、美并没有占领中国领土的"不自量力的野心",因为他们"科学"地认为世界上谁也不可能占领如此庞大的一个帝国,中国不是太平洋中的一个土著人居住的蛮荒小岛--他们要的是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在中国开展他们掠夺性的贸易活动,这是他们向海外发展的最大动力。修建铁路,最直接的目的是铺设更迅捷的贸易通道。 英国人要在中国干的事,帝国政府已经无法阻止,这就是19世纪末中华帝国的现状。广州铁路修建计划流产不到一年,上海的吴淞铁路通车了。英国人在给帝国政府的报告中只说是"修路",修的是铁路根本没提。当火车终于轰隆隆地在帝国的土地上震动起来的时候,恼怒的帝国政府对英方开始了严肃交涉。当双方的官员们打嘴仗的时候,英国人让这条铁路完工了。吴淞铁路全线开通之日,铁路公司举行了盛大的庆祝酒会,当然参加的都是英国人。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看见真正的火车。帝国的南方和帝国的北方对火车的反映居然有很大的不同,南方的中国人看见火车的时候"面带喜色": 此处素称僻静,罕见过客,今忽有火车经过,即见烟气直冒,而又见客车六辆,皆载以鲜衣华服之人,乡民有不诧为奇观乎?是以尽皆面对铁路,停工而呆视也。或有老妇扶杖而张口延望者,或有少年荷锄而痴立者,或有弱女子观之而嬉笑者,至于小孩或惧怯而依于长老前者,仅见数处,则或牵牛惊看似做逃避之状者,然究未有一人不面带喜色也。《申报》1876年7月10日《民乐火车开行》。 但是,即使是南方的中国人,脸上的喜色也没停留多久,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的土地因为铁路的修建而受到了侵害,于是铁路公司立即成为他们主要的攻击目标。帝国的农民们要求修铁路的洋人赔偿他们的原因是:铁路的修建破坏了他们的祖坟和风水。 祖坟问题,洋人们有点耳闻;风水是什么,洋人们就不明白了。 没过两个月,火车压死了一个中国人。史料记载当时的情形是:这个中国人面向铁路行走,火车开过来鸣笛,他走下铁路避让,但是,等火车行驶到跟前时,他又重新"走入轨道"。 中国人立即意识到时机到了。他们群起而攻之,帝国的官员们这一次也不客气了。上海道冯俊光正因为英国人在修建铁路的事情上戏弄了他而心存仇恨,现在他终于得到了发泄的时机,于是,官方认可的示威开始了。英国人注意到,示威的中国人中还有不少帝国的士兵。英国人在反复解释"这是正常事故"无效后,被迫停止了铁路的运营。帝国政府立即提出将铁路"收回自办"。 事后,国人议论纷纷:有的说被火车撞死的那个中国人实在太迟钝,大概是他就是想死了;有的说是帝国官方收买了这个人故意送死的,为的是给英方施加压力。不管怎么说,李鸿章的话很有趣:"虽是无聊之极思,实亦两全之妙法。" 帝国政府花了28.5万两白银把这条英国人刚刚修好的铁路买回来,然后,把它拆了。 在这之后,在洋人们固执的请求下,加上帝国官方洋务派官员的努力,中国开始正式修建铁路。1881年,帝国政府允许的第一条铁路投入使用,这是一条长15公里的煤矿铁路,从唐山煤井开到胥各庄。这条铁路有轨有车厢,但是没有机车,由马拉着车厢在铁轨上行进。这一年的6月9日,是蒸汽机车发明人乔治·斯蒂芬孙百岁诞辰纪念日,洋务派官员趁机上奏朝廷论及这种机器的"伟大",帝国政府终于引进了一台机车,命名为"中国洛克"号。中国自办的铁路上第一次行驶了蒸汽机车。 机车刚行驶几天,朝廷突然命令立即停止,原因又和祖坟有关。有大臣上奏说,火车运行引起的震动,"惊扰了皇陵",使皇祖在地下"不得安眠"。后经过洋人和洋务派官员的反复解释,朝廷才勉强允许机车继续运行。 1888年,大沽到天津的铁路通车。 至甲午时,中华帝国土地上的铁路里程约六百余里。 这六百余里长的每一条铁路的修建都伴随着帝国农民们的激烈的反对。 而洋人带进帝国的电报和电话所需要的电线,和铁路一样,也遭到了帝国农民们关于祖先问题和风水问题的困扰。1879年,出于军事上的考虑,帝国在天津至大沽、烟台之间架设了电报线路。1881年,天津至上海间的电报线路开通。电报的开通令中国人关于"距离"的概念为之一变:就在电报线开通的第二年,北京顺天乡试的录取结果经过电报传至上海,在北京科举考试之后的24个小时之内,录取名单就出现在了上海的报纸上,这让中国人感到生活真的是变了。1883年,天津至北京的电报开通,从此,紧急军情,朝廷圣旨,官方通报以及重要商情,都可以通过电报传送。但是,架设电报线就需要埋设电线杆,帝国的农民们坚决反对把这样的杆子埋在自己的地头上,说是洋人们破坏了他们的风水。为此当地官员给朝廷上了个奏折: 顷据乡民联络呈称,外国人擅立木柱后,近日百姓竟有无故暴死者,众情汹汹,禀求照会外国领事,饬令该外国商人偿命。《近代上海大事记》第221页。 就在架起电线杆的日子里,村里正好死了一个人,帝国的农民们发现这就是无可置疑的证据--架设电线杆和人的生死是有关系的。 涉及风水的问题还有矿山的开采。 洋人们要开采矿石,但是无一例外地受到当地农民们的驱赶甚至对抗。而农民们的对抗与政府官员们的指使有极大的关系。中国丰富的矿藏引起洋人们的垂涎,洋人们在中国逐渐建立的工业也需要大量的矿产。洋人们在中国采矿受到阻止的原因,仔细翻看史料,满篇皆是的风水问题。帝国总理衙门对洋人请求在烟台开办金矿的批复是:不准,有碍民间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