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名士自风流序_真名士自风流序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中国历史 > 真名士自风流 >

真名士自风流——序

历史人物的诗性表达 一 面对迅速物化的现实,国人在对文化和精神的认同上,有一种缺失感,精神上需要慰藉、支持和滋养。到历史文化中去寻找根脉,是一种普遍的选择,于是刘雅茹的《真名士,自风流——谢安这个人》(以下简称《真》),应运而生。 先是在网络上边写边与网友交流,或因能与当下国人的困惑、话语方式、生活经验相重合,抑或这种对历史的诗性表达方式能和大众的口味契合,便引起了共振和认同,先火在网络上,遂引起出版家的注意,《真》的出版,顺理成章。 读书、写作已不堪重负,我很少上网去浏览别样风景,因此雅茹将书稿送来嘱我作序时,我有些惊诧。 我与雅茹相识十多年了,她刚从一理科大学毕业时,曾带着她写的一部反映大学生活的长篇小说,怯生生地到我就职的人民文学出版社来找我。 在惊叹与感动中,发现雅茹极具文学天赋。感觉方式的诗化,雨季歌弦式的清婉幽远的语言风格,让我记住了这位女孩儿。不久我在《当代》杂志上,编发了她的小说。后她调到一家出版社,工作繁忙,但常有作品发表,有的被改编成电视剧,还荣获亚洲大奖。 雅茹对历史小说情有独钟,一部写谢安的五十万字长篇历史小说接近尾声,但却不知道突然有《真》即将付梓,“新鲜出炉”。 后来得知,这是她动笔写谢安长篇小说前,精心作的功课。略加梳理,轻松成书,也算是对作家辛勤劳动的别样回报吧。 二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流贯着崇高的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形成巨大的影响。其中不少人物、事件,世代流传。谢安便是其中一位不显山不露水抑或被史家故意描淡的却很重要的人物。 历史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虽然一个人、一件事不足以左右历史的走向,但却可以激发某些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和产生不同结果。雅茹选中了谢安,是很有眼光的;编辑看中了《真》更是慧眼独具。编辑准确地给此书的文本界定为“人文历史类作品”,并对《真》做出适当的评价:“全书以谢安的人生经历及思想为主线,讲述了东晋约360年至386年间的历史大事件,包括谢安拒桓温扶晋祚,淝水之战等焦点,并通过所涉及的历史人物,鲜明地体现了东晋有别于其他历史时代的精神文化氛围……”但在我看来,《真》更欣赏谢安“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风骨,白衣卿相的孤傲洒脱,不与世俗为伍的叛逆精神。这种特立独行的性格和人生选择,成就了谢安的风流。 美国解构主义学者有一句名言:“一切阅读,都是误读。”博学多才的安贝·托艾柯也说过:“谁都无法真正了解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当然,更无法真正了解被厚厚尘埃埋没的历史了,但事实上,读者总希望尽可能准确地了解真相。《真》做了有益的尝试。 对谢安风流的关注,是一个独特的视角。雅茹写《真》并非要介绍谢安及其所处历史的一般知识,而是读谢安有感而发和读晋史的觉悟。凡举史事、人物,落墨处,多带情感与意趣,纵情写人间世态,潇洒状人物性情,但拒绝了戏说。 三 《真》不是以纯粹的研究者,去考察叙述历史及介绍人物,更不是易中天、于丹诸人,致力于将文化经典加以稀释,变成“老少通吃”的“大白菜”和“心理按摩”。这对普及经典当然有益,不该遭到无端诟病。雅茹做的,是将历史书香化,将历史人物个性化,将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人生诗意化。尊个性,重精神,扬性情,面对异化而求独立,面对浮躁而求清雅,面对俗化而求操守,面对“空白”与“断裂”而求历史的追问。这原本就不是历史家的义务,而是文学家对文明境界的孜孜追求。 冰凉的历史被赋予了文学的精灵,暗淡的历史尘埃绽出了人性的花朵。刘雅茹不是史学家,而是位作家。 是为序。汪兆骞岁次丁亥年仲春北京“抱独斋”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真名士自风流》其他试读目录

• 序 [当前]
• 引子
• 第一篇 “潇洒”是人生的起点
• 第二篇 逍遥东山写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