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将战争维持下去,交战双方继续竭力搜刮家底。红军步兵损失最为严重。19 43年10月,苏步兵师缩编为6800人。但各师实际平均兵力却只有3600人。很多步 兵连的实力下降到不足50人。而红军一个师每月得到的补充,却只有300—1000人 。 由于补充不足,从第三季度到第四季度,红军对德作战兵力(月度平均),由68 0余万下降为不到640万(不含海军)。兵员总数虽然还相当可观,新兵质量却变 得过于低劣!根本没受过训练的人员据说占到了40.9%!另有26.7%也只训练不到 一个月,只有32.4%训练时间超过1个月以上。 但因为新解放了大量地区,苏联又获得了新的兵源。加上彻底的动员(包括16岁 —40岁以上),使斯大林能在1943年下半年把340万人送往军队。未经训练也毫无 经验的新兵们无疑又会遭受巨大的伤亡。但他们中的幸存者将成为新的战斗骨干 。 用大量炮灰来维持进攻威力和速度,并从尸山血海中提炼出最后决战用的精锐军 团,这就是斯大林的战略——既残酷又现实,但也相当实用。 这精锐军团的核心部分已经逐渐形成了。三个月激战的尾声,斯大林就对技术兵 种的质量给予了特别的关照。他在8月下旬至9月初撤下了所有坦克集团军,保住 了一批富于实战经验的坦克手。这些人见识过“虎”、“黑豹”、“菲迪南德” ,以及德国最优秀的同行,敢于也善于与其交战。 但因为在库尔斯克战役中损失太大,红军的对德作战坦克数从7月至年底减少约一 半。1943年9月开始,新型的KV—85坦克被陆续送往前线。这些坦克被编组为突破 重型坦克团,每团21辆。据信可以在500—600米距离有效摧毁德军“新式”坦克 。德方根据缴获的实车测量后获悉,其正面装甲只有60—75毫米,炮塔防盾95— 110毫米。德国坦克可以在更远距离将其摧毁。KV—85的机动性也相当一般,最高 时速只有42公里。这种坦克的价值,就是给红军提供在较远距离上击穿“虎”的 可能,但并不等于能够与对手等量齐观。也正因为如此,KV—85只生产了130—1 48辆。苏联人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更大口径火炮的“斯大林”坦克和新式T— 34的开发上。但这两种坦克与本卷内容没有什么关系,暂且不表。 红军炮兵在以进攻为主的3个月作战中也损失较小。因为步兵质量下降,炮兵得到 了更大重视。德国人眼中,威力和经验日益提高的斯大林炮队正变得越来越可怕 。以至于包括曼施坦因在内的大批德国将领,也越来越不愿意坚守红军炮口下的 固定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