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曾在东北被俘的师傅声称,他是几年前从一个游方道士那里学到金钟 罩术的,并坦白说他可以通过教人"避刀枪劫数"挣钱 裕禄光绪十八年十二月初三奏。 《义和团源流史料》第126-128页,也见第128 、131-132页。 "劫"的概念使这种组织相当清楚地与白莲教的传统联系在一起,但这种联系却从未出现于 山东的团体之中。 由此,我认为金钟罩与白莲教在早期的确存在着某种关系,这种关系仍然 活跃在19世纪末的某些团体的信仰系统中。 不过,在山东,有关史料表明,这种关系已变得 相当脆弱。 我们再看不到白莲教仪式的关键因素:崇拜"无生老母",对劫的准备,或对弥 勒出世的信念。 从这点看来,大刀会已不属白莲教。 金钟罩和大刀会的职能及所关切的问题 在本质上是军事性的--他们的"邪教"仪式完全是为了躲避刀枪。 如果在清代中叶,这种 刀枪不入对那些准备迎接弥勒出世(或者迎劫)的人来说特别具有吸引力的话,那么,到了晚 清,由于用火器武装起来的匪帮活动日益猖獗,对那些仅仅要保自家、护乡里的老百姓来说 ,"排枪排刀"的武艺就显得十分重要。 〖BT2〗苏鲁边界地区 大刀会的发源地是鲁西南和横穿江苏边界的徐州府的北角。 根据我们简单考察过的山东地理 (第一章),此地并非一个完全贫困的地区。 尤其是,曹县和单县的大刀会据点,都位于地势 略高的地带,可免遭经常在黄河南北水道之间的洪水泛滥。 此地大面积植棉历史悠久,因而 商业的发展已达到相当水平,这与曹、单两县到大运河之间的交通便利不无关系 黄泽苍:《山东》,第231-233页。 如果不是由于某些严酷的政治地理因素,只要给予洪灾适当的控制,该地区就可相当繁荣: 鲁西南地区的南部分别与江苏、河南接壤(再往南仅50公里就是安徽),其西边是直隶。 这一 地区的行政地理由于鲁西南拥有大量飞地(参阅图4:大刀会活动的心腹地带鲁、苏、豫三省 交界地区示意图[略--编者]) 99 而变得更加复杂。 有些小小的地域处在它们所属的县境以外的地方。 在第五章我们还将进一 步讨论这种地缘政治上的异常现象,但现在我们只需指出,这是边界地区之所以特别难以治 理的又一原因。 在这里,匪徒和私枭可轻易越过边境,溜到邻近管辖地区,从而逃避追捕。 这里出现的问题非同一般。 首先,与中国(或在这件事情上与其他任何地方)的大部分省界不 同,这里的边界不是山峰、大河之类的自然屏障,而是在开阔的平原上。 相应的也就没有对 轻易越界活动的物质阻碍。 并且,与大部分丘陵地带的边界不同,这个平原人口稠密,经济 繁荣,大量的商业运输在此往返。 与此相应,不法之徒也就有着大量的犯罪机会。 这样,边 界地区的动荡不安和处于洪灾贫瘠间的畸形繁荣造成了这一地区独特的政治经济形态:即食 盐走私、鸦片种植等非法经济活动猖獗,盗匪成风,并产生了以地主为真正首领的严密村社 组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