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运动的起源山东——义和团的故乡(22)   _义和团运动的起源山东——义和团的故乡(22)   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近代史 > 义和团运动的起源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22)   

义和团运动的起源——山东——义和团的故乡(22)   

,很明显,这削弱了村庄的 内聚力,它有助于吸收流动人口。 鲁西北农民绝不是一般观念中那种重土难迁的传统农民。  如果我们对比一下鲁西北和鲁西南,就会发现两者悬殊的差别。 鲁西南明显比鲁西北富裕, 这不仅因为鲁西南土地较肥沃,而且还因为黄河改道在某种程度上使鲁西南少受自然灾害。 由于鲁西南的相对富有,其社会可以承受一个比例较高的地主阶层;与此相对照,在鲁西北 的农业经济中,自耕农和其他农村劳动者占了主导地位。 鲁西南违法种植大量鸦片,盗匪活 动连绵不断,是个多事的边界地区。 相对安宁的鲁西北则不存在这些。 鲁西南的不安定环境 导致 28 各村庄只有自我保护,内部联结反而紧密。 鲁西北村庄较开放,人口流动大,村子里有 不同族姓。 鲁西南的人口也流动,我们看到过鲁西南人迁居东北或暂时出去抢劫或到南部边 界做农活的记载。 但该地区的人口流动总是向外的,似乎极少有向内的:外来户在本地不受 欢迎。 但在鲁西北,外来户极易被接纳。 以下我们将谈到,这是那些教授义和拳的人在鲁西 北被认可的一个重要因素。  鲁西北和鲁西南的差别很大,这些差别对于解释鲁西南大刀会和鲁西北义和拳的不同特点极 其重要。 但是这两个地区也有一个重要的相同点:即士绅力量十分微弱。 这一点至关紧要, 因为很显然,正是由于该地区正统儒士的稀少,才促成了像大刀会和义和拳那样的及其异端 邪教仪式的普及。 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弄清山东士绅力量的分布。  〖BT2〗山东士绅的分布 中国士绅由朝廷授予官爵功名,理论上讲是因为他们通过了科举考试。 清末卖官鬻爵日益风 行,这给那些有钱但没有知识的人提供了一条晋升之路。 不过,正规的途径一直都是考试, 只有那些取得功名的人才能进地方志。 考试基本上有三种:先是县、州试,接下来是省试, 最后是京试,即在皇帝面前进行的殿试。 每一级考试的中榜人数都有定额。 因此,各县都有 一些生员,大致与人口成比例。 但这种功名说明不了士绅的分布情况。 29 再者,从严格意义上 讲生员仅仅是"官府的学生",是通常所说的"下层士绅",没有资格被提名任命。 举人才 有资格获得官职,但由于举人是全省范围的,所以它的分布不均匀。 举人的数额较高(通常 山东每三年一次会考,考中者都在七八十人左右) 按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考试,但 从乾隆中期(1750年)开始,有规律地增加皇帝恩试:在一个半世纪中,共增加了20次。 因此 ,实际上是平均每两年举行一次考试(1751-1903年共有72次考试),比进士多, 因而更具有代表性。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义和团运动的起源》其他试读目录

•   中文版前言(1)   
•   中文版前言(2)   
•   中文版前言(3)   
•   中文版前言(4)   
•   中文版前言(5)   
•   中文版前言(6)   
•   中文版前言(7)   
•   中文版前言(8)   
•   中文版前言(9)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1)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2)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3)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4)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5)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6)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7)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8)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9)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10)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11)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12)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13)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14)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15)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16)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17)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18)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19)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20)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21)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22)    [当前]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23)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24)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25)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26)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27)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1)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2)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3)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4)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5)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6)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7)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8)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9)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10)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11)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12)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13)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14)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15)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16)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17)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18)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19)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20)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21)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22)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23)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24)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25)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26)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27)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28)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29)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30)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31)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32)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33)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34)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35)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36)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37)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38)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39)   
• 大刀会(1)   
• 大刀会(2)   
• 大刀会(3)   
• 大刀会(4)   
• 大刀会(5)   
• 大刀会(6)   
• 大刀会(7)   
• 大刀会(8)   
• 大刀会(9)   
• 大刀会(10)   
• 大刀会(11)   
• 大刀会(12)   
• 大刀会(13)   
• 大刀会(14)   
• 大刀会(15)   
• 大刀会(16)   
• 大刀会(17)   
• 大刀会(18)   
• 大刀会(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