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运动的起源山东——义和团的故乡(19)   _义和团运动的起源山东——义和团的故乡(19)   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近代史 > 义和团运动的起源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19)   

义和团运动的起源——山东——义和团的故乡(19)   

以下这三个影响鲁西南社会组织的特点在鲁西北都不存在。 其一, 24 鲁西北不种鸦片。 其二, 除了黄河沿岸几个县外,其他县份盗匪均未成为主要问题,特别在一些特殊县份里,例如在 义和团的发生地茌平,尤其如此。 《茌平县志》记载:"民国以前,人民不知土匪为何物。 " 《茌平县志》(1935年版),卷11,第20页。 〖ZW)〗其三,地主所有制在鲁西北基 本不存在。  鲁西北地主所有制的不发达尤其令人震惊:全地区仅有106%的土地出租,其百分比在山东 最低。 旨在重现清末土地占有形式的努力证实了以上民国时期的数字。 1957年,两位中国学 者景GAE64、罗仑对鲁西北60个村庄进行了调查,他们在调查中发现,在19世纪90年代 ,有44个村庄(占73%)没有出租土地超过50亩的地主。 与此相比,胶东半岛只有31%的村庄没 有地主 景GAE64、罗仑:《清代山东经营地主的社会性质》,附录1。 在我划分 的六大地区基础上,我又重新计算了他们的原始资料。 很有意思,鲁西南67%的村庄至少有 一个地主,但是,那里的抽样太少(仅6个村庄)。  黄宗智曾详尽、透彻地分析了华北平原的"小农经济持续性"。 华北平原在明代存在过大土 地占有形式,但到了明末,大多数地主皆因起义暴动而破产。 清朝竭力鼓励小土地占有经济 ,以此作为中央集权统治的最佳财政基础。 大规模土地积累的社会基础在该地区非常薄弱。 与长江下游尤其是珠江三角洲相对比,该地区的宗族关系从未发展成为共同的土地占有关系 ,同一宗族的人至多共同占有几亩坟地。 商业也没有造成财富和土地的积累。 华北平原商业 上最重要的发展,是始于明朝的植棉业以及植棉的普及化。 东昌府几个县(尤其是高唐和恩 县)和临清周围地区生产大量皮棉,但是这种情况仅仅导致了华北平原成为自明朝以来迅速 发展的长江下游地区的附属区域边缘:江苏和安徽的商人们运走皮棉,再把织好的布匹带回 北方。 很显然,商业盈利并未给华北平原带来多大好处。  在清朝,到18世纪,这种关系有了可观的改变,华北农民开始纺纱织布,并把其中大部分出 售到华北边远地区。 但到这时,人口压力使华北农民陷入这样一种错综复杂的状态:农闲季 节(和受雇于富户时期)的手工劳动仅仅保护了小农的狭小生存空间,并使小土地占有经济延 续下去。 一些人曾经试图变成"经营地主",从商品粮中盈利, 25 但是,现有的农业技术使他 们能够经营的土地面积相当有限,加上中国传统的分家习俗使那些大户在几代之内又沦为小 土地占有者。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义和团运动的起源》其他试读目录

•   中文版前言(1)   
•   中文版前言(2)   
•   中文版前言(3)   
•   中文版前言(4)   
•   中文版前言(5)   
•   中文版前言(6)   
•   中文版前言(7)   
•   中文版前言(8)   
•   中文版前言(9)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1)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2)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3)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4)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5)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6)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7)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8)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9)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10)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11)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12)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13)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14)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15)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16)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17)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18)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19)    [当前]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20)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21)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22)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23)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24)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25)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26)   
•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27)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1)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2)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3)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4)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5)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6)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7)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8)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9)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10)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11)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12)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13)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14)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15)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16)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17)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18)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19)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20)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21)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22)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23)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24)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25)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26)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27)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28)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29)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30)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31)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32)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33)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34)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35)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36)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37)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38)   
•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39)   
• 大刀会(1)   
• 大刀会(2)   
• 大刀会(3)   
• 大刀会(4)   
• 大刀会(5)   
• 大刀会(6)   
• 大刀会(7)   
• 大刀会(8)   
• 大刀会(9)   
• 大刀会(10)   
• 大刀会(11)   
• 大刀会(12)   
• 大刀会(13)   
• 大刀会(14)   
• 大刀会(15)   
• 大刀会(16)   
• 大刀会(17)   
• 大刀会(18)   
• 大刀会(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