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有 一位官员注意到,只有"鲁北和豫北"是天津港服务的地区(见《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报告》 ,1888年卷,第258页)。 由于国内和进口货物的运输费一样,因此我们可以有充 足理由肯定这反映了两个大区商业网的分界 施坚雅好像把界线放在淮河以南,因为 这里是一个人口密度小的"边缘区"的中心。 我猜想,这个"边缘区"实际上只包括人口稀 疏的淮河涝原。 以下我们将看到,这个关于华北大区边界的修改使施坚雅模式的分析部分更合乎事实。 它确 认鲁南的大部分属于边缘地带,这里盗匪活动猖獗。 在生计艰难时刻,该地区的盗匪、短工 和乞丐都向南迁移 张汝梅致刘坤一电,光绪二十四年九月二十六日,见"山东巡抚 档案",北京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巡抚档案"),往来电报档。 修改后的 南北分界线表明,他们是向地区的中心而不是向边缘地带迁移,这更符合情理。 不过,这仅仅是地域系统模式的一个细小事实的修订。 更为重要的是,华北中心地带大部分 地区人口稠密,但除了大运河附近地区外,那里几乎没有商业。 除了行进在坑洼不平的土路 上的手推车外,其他运输工具很少。 实际这一中心地区的商业化程度要低于胶东半岛大部分 地区,而半岛地区在施坚雅理论中属边缘地区。 山东省的大量绅士精英就出自这一地区。 最 重要的是,正是华北平原产生了义和拳 7 "异端"活动,这些活动更适合发生在大区的边缘地 带。 为了解释这些现象,我们要探讨一下除地区中心和边缘以外的地方差异的其他根源,将 我们的分析对象由华北广大地区移至山东省内 必须承认,我们将分析对象转移到一 个省,其主要原因纯粹是实用性的。 省是一个行政地区,社会经济资料的收集以此为基础。 不过,我们也经常对华北平原其他地区的社会情况感兴趣,而且只要资料允许,我将探讨山 东以外那些地区的情况。 ②〓〖JP2〗关于资料来源,我得作一点说明。 这些资料可分 为定量和定性两种。 后者主要是19世纪旅行家们讲述的故事以及县志,我将在书中合适的地 方分别引用。 定量性资料提供一个更为全面的介绍。 在研究过程中,我建立了一个包括山东 省各县在内的一些变量资料库。 如果没有特别注明,下述所有定量资料均来自这个资料库 (有兴趣查阅或使用这些原始资料者请与我联系)。 人口数字是我根据多种民国时期有关各县20世纪初人口的资料而得出的估计(在计算时,我 将数字适当缩小,因为要考虑到诸如青岛、芝罘和济南这样的城市在20世纪的发展)。 关键 性资料是《中国实业志:山东省》(上海:实业部国际贸易局,1934年版),它包括1933年的 统计数字、1928年内政部的不完全数字和1930年山东民政厅的数字;关于家庭和农户的统计 ,参阅张心一的《山东省农业概况估计报告》,官蔚蓝的《中华民国行政区划及土地人口统 计表》(台北,195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