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简单勾画一下本书的轮廓。 我首先考察了位于华北平原的山东省(尤其是鲁西地区)特殊 的社会经济条件。 义和团运动正是从这一地区兴起--鲁西南孕育了大刀会(一个比义和团 更早的反洋教组织,有它自己独特的刀枪不入仪式),鲁西北则产生了义和团本身。 在第二 章中,我的目光从生态环境和社会构成转到这一地区的民间文化和普遍心态上。 由于在义和 团的白莲教派起源说上有如此之多的研究成果,我用一定的篇幅来考察这一问题,尽管我将 有关义和团和清代中期的白莲教关系的详细讨论归类到了附录。 我的结论是,义和团的起源 难以从白莲教或许多年前碰巧与其同名的武术团体中寻找。 我们所需要研究的是义和团特殊 表演仪式的各种来源,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鲁西地区的民间文化,而不是一些特殊的宗教 组织的性质。 第三章是对背景环境的研究,它考察了西方帝国主义在山东的活动,以及帝国 主义与一些中国人改信基督教之间的紧密联系。 从第四章开始叙述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我首先考察了鲁西南的大刀会,以及它从一个反土匪 组织到反基督教组织的转变。 第五章考察了两个德国传教士被杀事件以及随后德国对山东半 岛与胶州湾的占领。 第六章开始叙述义和拳,它在山东省冠县的"飞地"上与基督教发生冲 突,该地实际上位于邻省直隶境内,这也是中国行政地理的众多奇特现象之一。 第七章转而 纵观义和团运动前夜即1898-1899年的山东经济和政治形势,并侧重描述若干重要事件。 这 包括鲁西南的一系列反洋教事件,从胶州湾出发去进行报复的德国远征军,以及山东新任巡 抚毓贤的反应。 第八章讨论了神拳的兴起,义和团运动独特的降神附体和刀枪不入的仪式即 起源于此。 第九章详述神拳的迅速扩展以及他们与清朝当局的第一次公开冲突。 本书关于义 和团起源的论述至此终结。 最后一章描述义和团运动在华北平原上向北京和天津的扩展。 义 和团在6月、7月获得官方鼓励后,发生了重大的反基督教和排外暴力事件,其后八国联军进 行了残酷镇压。 本章以总结的形式结束了对义和团的叙述。 在多年从事这一研究的过程中,许多机构和个人给了我极大帮助,在此我深表谢意。 美中学 术交流委员会支持了我在中国的研究,它的支持不只限于资金方面,有关工作人员的热心帮 助,是使这一研究成为可能的关键,我衷心地感谢他们。 王安电脑公司为我完成这一专题著 作的研究和写作提供了慷慨的帮助。 伯克利加州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热心支付了制图费用。 俄 勒冈大学历史系非常宽宏大量地允许我经常离职去完成这一研究。 在此谨致谢忱。 如果没有山东大学、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台湾故宫博物院、胡佛研究所东亚图书馆、斯坦 福大学图书馆、加州大学图书馆、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霍顿和哈佛燕京图书馆、哥伦比亚 大学图书馆、特克利伊利诺斯的圣言会传教团和耶鲁神学院的合作,我难以获得本书所需资 料。 我衷心感谢上述机构以及在那里工作的热心的人们。 鲍德威(David Buck)教 授和加里•台德曼(Gany Tiedemann)教授提供了重要的传教资料的复印件。 佐藤公彦从日本寄来了有关文件。 我感谢他们的这些帮助及他们的研究给我的启示。 我尤其 感谢山东大学历史系的朋友和同行们,特别是徐绪典、路遥、李德征和陆景琪。 他们是我寻 找义和团运动资料的指导专家,亦总能在我的研究和看法与他们发生分歧时表示理解。 许多朋友和同事事先阅读了本书的原稿,他们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我惟一的遗憾是这本 书肯定距离他们的标准还有一段距离。 对于这些朋友和同事的富有思想性和建设性的建议, 谨致以最诚挚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