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大多数人都知道义和团运动,但人们对它的了解仍很有限。 首先,义和团成员并不是拳 师。 他们的"拳"实际上是一套刀枪不入的仪式--用来保护他们不受火力强大的西方新式 武器的伤害。 降神附体的概念是仪式的核心,刀枪不入的魔力即由此产生。 义和团的拳民首 先祈召民间宗教众神中的一位神灵,然后,当神灵附体时,他们便进入恍惚状态,进而手舞 足蹈,挥舞刀枪。 这些仪式很容易就被黄泛区平原的青年农民学会,它从一个村庄传向另一 个村庄,直到一个巨大的群众运动席卷华北大部。 义和团运动实际上是一场大规模的巫教运 动,它更多地是传播一些特定的巫术手法,而不是任何一个中国武术团体的动员。 第二个常见的对义和团的误解与"义和团叛乱"这种说法有关。 这一说法实在是用词不当, 因为义和团从未造满清统治及清王朝的反。 实际上,贯穿于义和团运动的最常见的口号是" 扶清灭洋"--这里的"洋"除了指外国人外,显然包括外国宗教、基督教以及它的中国信 徒。 1900年夏,面临着外国军队向京城推进的威胁,清廷甚至明确宣布它支持义和团。 但是 ,当这一运动被镇压下去之后,中国官员和列强都意识到,清廷将必须作为中国的政府而继 续存在下去。 为了挽回清廷及其首脑慈禧太后的面子,他们便虚构出这样的说法:义和团实 际上是叛乱性的,它碰巧获得了一些在北京篡夺了权力的满族王公的支持。 由于这是一场"义 和团叛乱",相应地,清政府只须为它未能及早镇压而受罚。 尽管"义和团叛乱"原本是一 个纯粹政治性和权宜性的术语,但它在中国史书和世界史书中却显示了它非凡的活力。 义和团运动问题上的混乱不只是一个普遍的概念误解问题。 在义和团的学术研究中存在着引 人注目的分歧。 实际上,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任何重大事件像它这样拥有如此众多的各家 之说。 在本书所着重阐述的主题--义和团的起源方面,情况尤其如此。 在1899年义和团运 动刚刚兴起之时,一个名叫劳乃宣的知县写了一本题为《义和拳教门源流考》的小册子。 劳 乃宣认为,义和团源于19世纪初与信奉太平盛世说的白莲教有关的一个教派。 义和团的这一 教派源流和反朝廷起源为现今绝大部分学者所接受。 但是,也有少数人坚持另一种见解。 他 们认为,义和团源于一种勤王的民团组织--一个在官方倡导之下成立的村庄防卫组织。 义和团是源于白莲教起义还是勤王民团?专家们对此尚不十分清楚,因而它向历史学家们提 出了一个几乎是难以拒绝的挑战。 这一挑战不是简单地确定孰是孰非、找出合理解释的问题 。 义和团研究者所面临的方法论上的困难也是非常巨大的(当然,这也是在许多问题上意见 分歧的原因之一)。 关于义和团运动,我们从中国官方(包括同情和敌视这一运动的两方面) ,从义和团的攻击目标传教士及其中国信徒那里,从一些零星的非官方观察者那里(大部分 是关于运动后期的记述),从义和团运动60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学者们所采访的义和团地 区的农民那里获得了许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