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在欧洲研讨会和讲座上谈论我写的书《考古学禁区》。在比利时的一次研讨会上,一位年轻的匈牙利科学家,人类文化学家伊斯特凡•塔斯(Istvan Tasi)向我走来。和我一样,他也是奎师那知觉运动协会(Krishna Consciousness Movement)的成员之一。他问我能否去匈牙利,就我的课题做一次讲座。我回答道,我很乐意这么做,但我有一些条件。首先,我的书要以匈牙利语在那儿出版。然后,到我要来的时候,整个行程不仅要包括对各大学和科学协会的演讲,还应该包括对公众的演讲。并且,还应当有媒体访问。塔斯回到了匈牙利。他找到一个出版商,该出版商愿意出版一套《考古学禁区》的匈牙利节略版本。正如我所要求的那样,他还安排了一次作家出游。因而,我来到了匈牙利,履行了这次行程。演讲获得了大学听众、普通群众和媒体的良好反应。塔斯陪同我前往全国各地,并担任我的研讨会和讲座的翻译。塔斯对于我这样一个吠陀的反进化论者所具有的影响感到些许吃惊。当然,对于我所介绍的内容也存在着一些反对的声音,但这些反对声似乎恰好引来了更多的观众和更多的媒体访问。 塔斯告诉我,他想继我之后继续挑战进化论。我告诉他这是有可能的,但建议他先写一本书。一本书可以赋予他公信力,并为演讲和访问创造机会。因此,塔斯便和另一名年轻的匈牙利科学家及奎师那知觉运动协会成员、生物工艺学家霍亚佐(Hornyanszky)开始研究并撰写一部名叫《大自然的智商》(Nature’s iQ)的书。这部书是关于动物行为的,其内容与自然选择的进化论的解释背道而驰。塔斯让我给书写个前言,我很欣然地接受了。这本书最初是以匈牙利语出版的,正如预期的那样,该书引起了当地科学界和普通群众的关注,很畅销。塔斯在家乡做了一连串的演讲和访问。接下来,我还让我的出版商──火炬之光出版社的泰勒对此书加以关注。目前,这部书已经被译为英文了。 在书的开始的部分,塔斯和霍亚佐采用了智能设计的原则,不再是针对生物学的类型而是针对动物的行为。有关生物学的类型,智能设计理论认为,生物学上的复杂结构是由彼此互动的多个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必须同时出现,以便该复杂结构能够对有机体产生各种有效的作用。因此,这些复杂的生物分子结构不可能按照进化论中所提到的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的方式来产生。他们一定是被设计过的。同样,许多动物的行为也很复杂。它们是由许多行为元素组成的,这些要素也必须同时出现,以便这些行为可以实现并体现有机体的存活价值。由此,这些行为呈现出不可约化的复杂性;也因此,它们不可能按照进化论中所提到的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的方式来产生。它们一定是在高智能的排列下产生的,这在吠陀宇宙学中被称作超灵,并存在于所有生物的心中。 本书的每一页都配有大量精美的全彩色图片,并拥有数以百计的范例。下面,我将从这些范例中选取一个来加以说明── 在澳大利亚,有一种鸟叫眼斑冢雉(Leipoa ocellata)。为了成功地繁殖,它们产下蛋后,必须让蛋在93.2华氏度的理想温度下保存9个月。哪怕这些蛋的保存温度仅比理想温度偏离了几度,这些蛋也不会孵化。因此,公眼斑冢雉会使蛋的温度与理想温度的差值保持在上下1.8华氏度的范围之内。那么,公鸟是如何以复杂的行为办到这一切的呢? 冬季,一对交配的鸟会在地面挖掘一个深5英尺、直径15英尺的洞穴。它们会将洞穴填满嫩枝、树叶和其他植物残骸。所有这些都会浸泡在雨水中。接下来,鸟儿们会给这些蔬菜类成分铺上沙粒。完成的土丘大概有5英尺高,内有空洞供鸟儿下蛋。在春天,母眼斑冢雉会在这个窝中下一些蛋,而公眼斑冢雉会把窝覆盖起来。这些蛋会因腐烂的植物所产生的温度而孵化,但温度必须始终保持接近93.2华氏度。 为了检测温度,公鸟把喙伸进土丘,并用它的长舌头做温度计。春天,随着温度渐渐变暖,腐烂的果蔬类成分所带来的热量会促使蛋的温度上升到一个危险的高度值。在这种情况下,公鸟就会移开土丘上方覆盖的沙粒来散发热量。夏天,火热的太阳成为造成危险高温的主要原因。因此,眼斑冢雉会加更多的沙粒在土丘的上方,从而降低温度。秋季,温度转冷,植物产生的热量也会减少。白天,公眼斑冢雉会移开土丘的较上层,以便太阳可以温暖鸟蛋,而在夜间,它又会再次盖上鸟窝,从而保持洞穴温度。 要是公鸟做得好的话,鸟蛋就可以顺利孵化。这些公雏鸟也可以最终长大,并在它们交配的时候完成同样的保温行为,而不需要再去学习。从某种角度而言,这就意味着这项行为是由基因编码所决定的。当然,眼斑冢雉也有可能是由其他一些鸟类进化而来的,这些鸟可能不具备该项复杂行为,却恰好坐在了它们产下的鸟蛋上并为蛋的孵化提供了热量。一些人可能认为,该过程还会有一些中间的步骤。只是中间步骤是不会对有机体产生生存价值的。这种鸟要繁衍,其复杂行为系统的所有部分都必不可少。从公鸟的一方来看,还需具备以下几个要素:挖掘一个合适尺寸的洞穴的知识,为洞穴底部填充植物性物质以便最后能腐烂并产热的知识,为植物性物质覆盖沙石的知识,筑造一个产蛋窝的知识,让母鸟在窝穴达到合适温度再进入并产蛋的知识,让产下的蛋保持合适温度的知识,用复杂的方式重新修筑土丘以确保蛋在温度的日常和季节性变化下恒温的知识。太神奇了!似乎在这种鸟产生更高智能之前,这种精心筑巢的行为就已经形成了。 还有另外一种有趣的行为。埃及秃鹰(Neophron percnopterus)会扔石头来砸开它喜欢的食物──鸵鸟蛋。这些蛋往往具有厚而坚硬的壳,并且通常很大,以至于秃鹰无法用它们的喙将其打开。这些秃鹰就会朝这些蛋扔石头,直到将其打开。这就能说明秃鹰是通过学习而获取的该行为吗?不可以,因为实验显示,单独抚育的幼年秃鹰同样会出现此类行为。一旦雏鸟留意到鸵鸟蛋,它们就会反复把石头扔向这个蛋。因此,这种行为一定是由秃鹰的基因编码而得来的。 通常,教科书的解释是秃鹰的这种行为是循序渐进、一步一步而得来的,其本身并不具备这一能力,只是在偶然的突变和自然选择下形成的。依据进化论所说,每一个步骤都是对动物的生存有利的。《大自然的智商》的作者则认为,构成埃及秃鹰摄食行为的现象──一看到鸵鸟蛋就会寻找石头,取回石头,反复用石头砸鸵鸟蛋──如果所有的这些不在同一时间同时形成并出现,那么摄食行为也是无意义且无用的。因此,我们不能将埃及秃鹰扔石头的行为断定为一种不可简化的复杂性系统,因为它是不可能逐步演化而来的。 在我自己的著作中,我已经重点说明在极端的人类古代,反对进化论是有考古依据可证的。对于其他研究者还能指出该理论中的另外一些问题,我感到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