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林谈话录赫尔德和社会观_伯林谈话录赫尔德和社会观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自由主义 > 伯林谈话录 > 赫尔德和社会观

伯林谈话录——赫尔德和社会观

贾: 您在论文《赫尔德和启蒙运动》中说,赫尔德在他形成自己的历史理论之后20年才读到维柯的《新科学》,为什么您认为维柯和赫尔德两人的观点惊人地相似? 伯: 关于他们俩的关系有各种假说。我觉得这些说法并非都令人信服。有个名叫切萨罗蒂的人读了维柯的著作并写过对奥西恩⑧和荷马的评论,这样,赫尔德通过他谈到过的切萨罗蒂,就能获得维柯对荷马的看法。这是得克萨斯州的克拉克教授的假设。后来,我发现有个叫康特•卡莱皮奥的意大利人(当然他有了解维柯思想的第一手材料)跟瑞士学者博德默有通信,88博德默写过德国的传奇和民间故事。博德默和布勒丁格等人复活了对《尼伯龙根之歌》和原始诗歌的普遍兴趣。他们研究原始歌谣和据说是野蛮人的文学。这也可能是沟通赫尔德和维柯的一道桥梁。还有牛津大学希伯莱语教授劳斯。他说《旧约全书》是犹太人的叙事诗。这是一种新见解,赫尔德曾表示同意。但是,维柯与赫尔德的直接见面从未正式实现。我说过赫尔德第一次提及维柯是在他阐述自己的历史观的二十年之后,而他的历史观在1773年或更早一些时候就有相当完备的形态了。这是歌德把维柯的《新科学》的抄本交给雅可比之前好几年的事情。由此看来,如果说维柯对赫尔德有影响也不是直接的,至少是经过其他学者为中间环节的。不管怎么样,“影响”这种关系总是很难追踪清楚的。但是,他俩观点的如此相似,的确是令人惊讶的。 贾: 您说过,“赫尔德的社会观主宰着西方思想,但是其影响程度往往没有被认识清楚,因为,它非常深刻地渗透到日常思想的方方面面”。这是不是赫尔德被当代思想家忽视的主要原因? 伯: 我想是的。赫尔德不是被忽视就是被攻击。他往往被看作德国民族主义之父。有些反民族主义者认为他预兆着费希特、黑格尔、俾斯麦、卢格、德意志皇帝,最终是纳粹主义。赫尔德的确最先强调,人的根本需要是归属于某个共同体,这种需要如同吃喝、温暖和安全的需要一样强烈,但是他强烈地反对帝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有些哲学家将从前没有明确地感受过的基本的心理事实,只认作是后来所描述和表达的那样,因而成了引起争论的问题。比如,黑格尔就可以被说成是指出了人们有得到承认的需要,即人们希望别人认可自己的地位、需求、性格这些作为单个的独立实体的特性。我不愿意你把我看作附属品,好像我是你的奴隶似的;我要求享有你自己也要求享有的权利。89显然,承认是人所需要的。当然,如果你用恰当的方式向希腊人或罗马人提出要求,他们会懂得你需要什么。但是,对于这个道理,还是黑格尔在关于“承认”中说得最清楚。至于赫尔德,大家知道,人是属于族群的,被驱逐出族群是痛苦的——这不是什么新观点。但就我所知,是赫尔德最先说明归属于共同体是人的一种本质的需要。可能他强调得过分了,先见者往往把事情说得很过分。但他深深理解了这个基本的需要。在他看来,“归属于”的意思是,你说什么,不必多作解释,大家就能了解;你的姿态、语言、所有参与交流的因素,不需经你熟悉的人作介绍,大家都能把握。我记得我有个朋友是巴尔干来的,在英国已经住了四十年。他跟我说:“寂寞并不意味着你离群索居,真正的寂寞意味着你说什么别人都不理解。”这真是个敏锐的洞察。当然,在一定程度上对远隔时空的人的了解,不同于跟住在一起的人正常交流的那种直接的自然方式的了解。这就是为什么赫尔德说,是语言、习惯、姿态或本能的反应创造了联合和团结,即创造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观点、文化和社会共同体。葡萄牙人吃饭、喝酒、走路、说话、起床的方式和他们的法律、宗教、语言以及一切我们称之为典型的“葡萄牙人的”东西,具有特定的模式,形成“葡萄牙风格”,它与德国人的相应的行为格格不入。也可能有这样的情形,葡萄牙的法的概念或历史概念跟德国的法的概念或历史概念两者彼此相似,但是基本上分属不同的生活方式。但不管这两个国家的生活方式多么相似,葡萄牙人在德国总找不到家的感觉。乡愁是所有痛苦中“最高尚的一种痛苦”。是什么造成了家庭、环境、社会和民族的变动,赫尔德深刻地影响了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比如,犹太人和南斯拉夫人之所以直接地或间接地深受赫尔德的影响,那是因为他用最清楚的语言说明了这些人的认同感,那是以前的某些理论家,也许只是被遗忘了9091的维柯和被冷落的孟德斯鸠所强调过的。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伯林谈话录》其他试读目录

• 1
• 两次俄国革命
• 20世纪30年代的牛津
• 卡尔•马克思:我的第一次接受委托
• 维也纳小组
• 阿赫马托娃和帕斯捷尔纳克
• 奥斯威辛的发现
• 哲学家还是思想史家?
• 没有哲学家的哲学?
• 列奥•施特劳斯的“魔眼”
• 关于文化的差异
• 文化相对主义和人权
• 两种自由概念
• 关于多元论的争论
• 理想的追求
• 通向欧洲大陆的桥梁
• 马基雅维里:政治的自律性
• 国家与托马斯•霍布斯
• 斯宾诺莎和一元论
• 反启蒙运动:约瑟夫•德•迈斯特和埃德蒙•柏克
• 维柯或一种新科学
• 关于汉娜•阿伦特
• 身为今日之犹太人
• 赫尔德和社会观 [当前]
• 思想史:一个寂寞的学科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