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论指出,我们不可能像“撞大运”那样毫无计划地运用80/20法则。我们只能假定这一法则背后还蕴含着某些更深刻的含义或原因。xml version='1.0' encoding='%SOUP-ENCODING%' 为此,帕累托尝试着运用某种方法研究社会现象,以求解释这一法则。在这一过程中,他探寻“能够描绘经验事实和观察所得的理论”,希望能发现习惯性模式、社会规范或“一致性”来解释个体和社会的行为方式。 然而帕累托的社会学方法并没有找到对80/20法则具有说服力的解释。他在混沌理论诞生之前就去世了,而这一理论与80/20法则齐名,能够很好地解释它。 20世纪最后30年见证了科学家们观察与思考世界方式的巨大变革,这一变革颠覆了过去350多年里的主流观念。之前的主流观念是一种机械理性观,其本身就是在中世纪神秘的非理性世界观基础上的一大进步。这种机械理性观改变了人们对上帝的认识。以往,人们将上帝看做一种超自然的不可预测的力量,而机械理性观认为上帝是友好的时间工程师。 这种世界观自17世纪盛行至今,除了科学界人士不能接受外,已经深入人心,而且也很有用。人们把所有的现象都归结为一种有序的、可预测的线性关系。例如,如果a是b的原因,b是c的原因,那么a和c就是d的原因。这种世界观认为,由于整体是各部之和,反之亦然,所以应该分别研究宇宙的各个组成部分,例如人类的心脏手术或者任何一个独立市场。 但是,在20世纪后半叶,世界被看做一个进化中的有机体,整个系统大于各部分之和,而且各组成部分间也是非线性关系。这种观念似乎更加准确。很难再对事情的原因做简单定论,因为各种原因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而且原因与结果相杂糅。线性思维的最大缺陷在于它过度简化了现实世界,因而不能永远成立。这一思维模式下的均衡论是虚幻的、站不住脚的。而宇宙是不稳定的。 然而,混沌理论并不像它的名字那样认为万物是不可理喻的一团乱麻。相反,在这种乱象背后隐藏着一种自组织逻辑,即被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称为“怪异的”、“可怕的”、“异常精确的”可预见性非线性关系。这种逻辑关系易于察觉却很难进行描绘,它就像一首曲子中反复出现的主旋律。某种特点的模式以无限和不可预测的多样性反复出现。 混沌理论和80/20法则相互解释 混沌理论和与之相关的科学概念到底对解释 80/20 法则有何作用?尽管还没有人指出二者之间的关系,但我认为它们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