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旧还是创新? 2004年时百度正处于快速上升期,但在每天对原有技术架构下的产品进行更新升级之余,PM开始着眼于搜索引擎未来的发展方向,大家一致认为,应该是对应不同类型的用户需求,自动配置不同的资源,比如输入不同的关键词时,可能想要找到的东西不一样,有的是想找文章或网页,有的可能是想找图片、视频或榜单。 这时,大家看到只有韩国的一家搜索引擎公司开始做这方面的尝试,将各种资源全部罗列在搜索结果之中,让用户自己挑选。 那么能不能把百度垂直搜索的结果直接列入搜索列表中,针对不同的关键词让用户最可能想要找的资源排序在最前面呢?从此,这个创新思路的构想开始在百度产品部门中产生,云丰甚至已经开始写起了文档。但是由于当时的精力有限,而这个思路对原有技术架构的改变非常大,暂时无法实现。 但产品部门的PM们认为这个创新对百度乃至搜索引擎的未来非常重要,所以并没有放弃。 在2005~2006年间产品与技术部门携手,开始着手在原有的技术框架下做尝试,将百度原有的垂直搜索结果引入了网页检索的结果之中,按需调取。来自用户的数据反馈让大家看到了希望,也进一步坚定了大家创新求变的信心。但问题是,原有的技术架构无法支撑大规模的产品换代。 2006年开始,在产品与技术部的共同努力下,先进行用户需求识别,再针对需求对搜索结果进行资源匹配优化的新技术方向有了雏形。 2008年初的一次产品技术委员会扩大会议上,研发部门的小胡提起这件事,"这个创新的项目如果立项,将是网页搜索自2004年以来投入最大的一个项目,要改变我们整个的技术方向,你们认为真有这么重要吗?"云丰马上跳起来说:"我认为很重要,之前我们已经想得非常充分了。" 听完云丰对三年来相关工作的总结,技术总监梦秋马上说:"既然这样,那我们不用讨论了,虽然这对于我们现有的技术方向是一次大的改变,但能让用户要什么有什么,无疑是让我们的搜索引擎更接近用户未来的需求。马上立项吧!" 要什么有什么,项目的名字于是就被定为--阿拉丁。◎ 创新是企业得以"进化"的动力,也最容易被忽视甚至遭到冷遇。很多成熟的企业虽然仍然在喊着创新的口号,也不断用PR手段将自己包装得非常创新,但实际上,在企业的内部已经越来越害怕创新,因为相比创新可能带来的巨大利益,大家更害怕它可能引发的风险,从而使企业丧失己有的优势。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层管理者开始安于享受眼前的舒适,不愿冒险,更不愿为创新的风险承担责任。所以企业越大,创新的想法必然越难产生和成活,这也就需要企业的领导者始终头脑清醒地不断以身作则鼓励创新,并为创新者指明化解风险的道路,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并不是所有的创新都意味着颠覆,创新有很多种类型,选择哪种类型的创新,要看企业的核心能力、市场的竞争格局和产品的成熟程度而定。但是无论如何,乐于创新的企业都必须首先具备"唯实"的风格,即从现实出发,从市场出发去主动创新。唯有如此,创新才不会是冒进,而是企业健康的新陈代谢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