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消失的百年美味面粉饼&面粉粿_即将消失的百年美味面粉饼&面粉粿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美食 > 即将消失的百年美味 > 面粉饼&面粉粿

即将消失的百年美味——面粉饼&面粉粿

面粉香气四溢,令人怀念的单纯时光。 很多小孩子午后到田野玩到肚子饿,吃晚饭时间又未到,而家中大人都还在农田中忙碌无暇照顾,这时年纪大一点的小孩干脆自己生火,做个面粉饼来垫垫肚子。 这是一道我在屏东乡下找到的古早味点心,大约是二战结束后不久的产物。 当我来到屏东乡下想找寻传说的古早味,乡间友人异口同声推荐这道尘封在他们记忆中许久的面粉饼。经过大家一块儿帮忙拼凑儿时记忆,发现这是二战后艰困时期的美好回忆。很多小孩子午后到田野玩到肚子饿,吃晚饭时间又未到,而家中大人都还在农田中忙碌无暇照顾,这时年纪大一点的小孩干脆自己升火来弄个面粉饼垫垫肚子,这算是那个年代的特有产物。五十年前小孩们最美味的回忆非这款面粉饼莫属,这是一种贫困年代的单纯滋味。 凤君女士说,台湾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二战刚结束不久,台湾地区的老百姓生活十分贫困,美国教会团体捐献了很多面粉、奶油等物资。未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可能无法体会当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七千多倍的日子有多苦,那时生活真的是所谓“一日三市”,当时的许多台湾人只好靠国外援助的面粉等物资来生活,所以许多以面粉为原材料的小吃便应运而生。 面粉饼的做法十分简单,当年村落家家都有美国援助的面粉,做的时候只要将面粉加水揉成面团,再分成一个个小面团,像包汤圆一样,将小面团压扁,中间包上花生粉、糖粉,再搓成圆球压扁,然后放在锅子里煎,看到饼变焦黄色并膨胀起来,就表示已经煎熟。我邀请凤君女士示范了这款面粉饼的做法,你可以依文内介绍,自己做面粉饼来尝尝。 起锅的面粉饼趁热吃最好,这时饼中的糖粉和花生粉早就溶化成糖浆,咬下一口面粉饼,煎出的面粉香和热腾腾的糖汁,会让人很有满足感,香气四溢又能充饥,难怪是当年小孩子最爱的点心第一名。 有意思的是,当年大家做面粉饼时,压根不知道面粉还有高、中、低筋之分,也没有加香料和发酵粉,只是拿出家中的面粉就开做,做好后吃起来有点像大陆的窝窝头,却又带有甜味,嚼劲十足却又不硬,而且越嚼越香,吃完后会很想再来一块。 面粉饼陪伴不少五十岁以上的民众度过了那一段极为艰辛的日子。现在人民生活富足,当年“穷则变,变则通”研发出来的小点心,或许已经很少人记得,但却也显示出面粉饼不凡的意义。 那个时候在台南还流行一种叫“面粉粿”的家庭点心,在那个年代家家都会做。“粿”通常要费时、费力蒸炊出来,重要节庆时才会做,平日里想犒赏自己吃一块粿也不容易,虽然有面粉和奶油等救济物资,但在当时没有烤箱也没有技术,大家也没有那空闲学做蛋糕、饼干,许多人眼睁睁看着送来的面粉而不知如何用起。如果依现在的眼光,面粉最容易做的东西应该算是馒头,但在那年代的台湾人,有能力做出馒头的并不多。于是有人聪明地想出,舀出一些面粉放在小锅中,加入各种剁碎的青菜,再加点盐,倒入适当的水拌匀,煎锅里抹上一点点油,挖一汤匙青菜面糊浆倒入锅中,煎熟了就可饱食一餐,这就是简单易做的“面粉粿”。 那个年代的家庭主妇没什么钱买菜,也没空闲时间料理美食,院里种的青菜加上救济面粉,每餐就有得吃,不怕饿死。你可能会好奇这所谓的面粉粿到底加了些什么?答案五花八门,有韭菜、豆芽菜、高丽菜等等,只要手边有什么青菜就统统切碎,加盐、加水调成面糊,每个人都是这么随兴地调制,煎熟了就是面粉粿,唯一不变的是主角——面粉,这是一道省钱又省时的简单饮食,因为面皮中掺有青菜,比煮饭更简单,一样能饱足一餐。日子不好过,什么都不计较了,不过技术好坏,在口味上还是有差别的。水加得太多,做出来的粿太软又容易破,菜容易散开掉出;水加得太少,做出来的粿会变硬,咬起来有些费力,所以这道饮食所要费的心思就是水分的拿捏。我发现它和现在的蛋饼有些雷同,只是蛋饼的饼薄了一些又加了鸡蛋,早些年大家都穷,应该没蛋可加,所以称它为“健康蔬菜饼”也挺适合的。 面粉粿在当时生活稍好时可以用来当点心,生活较差时却成为主食,有时没钱只有地瓜签当饭吃时,它又摇身一变成为配菜来佐餐。一碗地瓜签,一盘切开的面粉粿,如此简单一餐就能吃饱也不容易饿。 第一次得知面粉粿时,原本是因和一群台南的妇人聊得好愉快,直到谈起大家的共同记忆面粉粿时,我竟然是在场唯一不认识面粉粿的人。这群妇人直接问我的成长过程、年龄,毕竟在我这个年龄的人,不懂面粉粿的可说少之又少。我原以为它是厚的,必须经过发面,有如做葱油饼要花点功夫去搓揉,这想法却被众姐妹取笑,她们说又不是在做比萨。 美凤说,在台南东菜市场里,以前还有位妇人摆摊贩卖这道充满回忆的面粉粿,一大块只要十元台币,让这一群吃它长大的人可以怀旧一番,不过她现在早已收摊不卖了,市场里再也看不到卖面粉粿的摊子,它已走进历史,成为大家共有的记忆。 有一天,我以怀旧的心情试做面粉粿,不过所用的材料自然比当年丰富。我把高丽菜、洋葱、红萝卜、豆芽菜、香菇切碎,再将青椒,红、黄甜椒切成细丝,撒些胡椒粉、盐,加水搅拌后下锅去煎,就成为色香味兼具的“蔬菜总汇粿”了,感觉有点像台式比萨。如想来个豪华版,还可再加入鲜虾仁、花枝、蚵,面糊倒厚一些,快起锅时再从锅底淋上一层蛋汁,起锅时一片金黄色的外表,煞为美观,这时别忘了趁热吃,外皮还有些脆呢! 思念旧时代的困苦,将老菜变成新菜,吃出一番新感情,我想借这改良版的方式,让面粉粿可以流传下来。 奶油 & 地瓜面条 在困难时期,穷苦人家领面粉过三餐,有时还会领到奶油。不过奶油对那时候的人来说却是噩梦,因为很多人不懂奶油的做法,习惯依平日做菜方式把奶油当一般的油来用,煎炒煮炸全部加上奶油,做成的菜往往有一种特殊的怪味。这群与我相聚聊天的姐妹们笑说,小时候几乎都是捏着鼻子把菜硬吞下去的。 玉里告诉我们一个小时候的秘密:有一年做年夜饭时,家里没有猪油,却好不容易有白米饭可上餐桌,母亲就学别人奶油拌饭。只是,热腾腾的白米饭加奶油和酱油拌过之后,那股怪味让全家人都很难下咽,她还记得父亲当时气得破口大骂:“没猪油可拌也不要糟蹋这锅白米饭。” 在市场卖菜的美云老家在台南县的安定,当年家中最多的就是自家种的地瓜。那时的面粉除了做面粉粿之外,也可以拿来换面条,因为村里来了一位军中退役的老兵,在这里娶妻定居,他最拿手的就是做面条出售。美云的父母常叫她拿面粉换一些面条回家吃,不过她家煮面条的方式可与众不同,你可能真的没听过这个组合地瓜面,别会错意,不是美云拿地瓜和面粉去请老兵制成地瓜口味的面条,而是将地瓜切块,和面条一起下锅煮。怎么煮法呢,先将红葱头爆香,放进切块的地瓜加水煮一下,再加入面条,就是一碗地瓜面了。 美云笑说自己也许是从小吃面条的关系,当年她读四年级时,身高就有 167 厘米,在那时代算是高个子,但现在她非常怕吃地瓜,看到地瓜就会有一种厌倦感,但却常回安定那家面条店买面条,只是现在是用现金购买,不像以前是用面粉交换了。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即将消失的百年美味》其他试读目录

• 序
• 面茶
• 面粉饼&面粉粿 [当前]
• 油饭
• 绿豆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