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吧孩子周岁惊见教育问题_来吧孩子周岁惊见教育问题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来吧孩子 > 周岁惊见教育问题

来吧孩子——周岁惊见教育问题

    其实一切并不遥远。我清楚地记得:关于孩子的教育以及她将来的出息,作为一个重大问题,明确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那还是她才刚刚进入人生第一个周岁的时候。     随着亦池周岁的到来,我大有苦尽甘来的感觉。整整一年、四季、365个日子的熬夜、辛苦和劳累,换得了一个白白胖胖牙牙学语的可爱小姑娘,以后的日子应该就是俗话说的“有苗不愁长”了。我想我可以不再像从前那么紧张了,我可以任由孩子在室内走动摸爬,我可以躺下舒展一下酸痛的身子骨,也可以看书写笔记开始构思新的小说了。我停笔一年了,强烈的写作欲望时时刻刻地冲击着我。     一个由自己亲自哺育的婴儿健康地年满周岁,做妈妈的真是很开心。为了纪念来之不易的周岁,我们依照民俗,为亦池举行了一个抓周仪式。我们让亦池坐在大床中央,将书本笔墨、胭脂口红、算盘计算器、锅碗瓢盆、还有玩具手枪,玩具动物,玩具农具等等摆放在她的周围,然后兴奋地等待她抓起某件物品。《红楼梦》里头的多情公子贾宝玉,儿时就喜欢胭脂口红,抓起来就往口里送。我的儿时抓周,抓了一把香葱,当时大人们高兴地认为这是预示了我的聪明;成年后我才发现自己并不怎么聪明,想必那是预示我喜吃荤腥吧,因为这一辈子葱姜蒜我都爱。不管怎么说,这种民间风俗,不是用来信的,是用来热闹喜庆要人生从开始就有意趣的。待一切准备停当,我松开了亦池的手,让她抓一样她最喜欢的东西,亦池乌亮的眼珠骨碌骨碌转,咯咯地笑着,朝四周梭巡了又梭巡,然后,扑向一把锅铲,坚决地抓起了它。我们大笑。我宣布:我的女儿将来大约是个厨师了。     亦池抓周的故事,本是一个闲话笑料,在茶余饭后的聊天中,我乐呵呵地向亲朋好友讲述。然而,我诧异地发现,人们的表情很不对劲。人们总是勉强地敷衍地笑一笑,就把我的话题岔开。聊天变成争相传颂,人们传颂的还是轰动全中国的神童宁铂,还是干政谢彦波等那些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少年大学生。尽管十余年过去了,当年中国媒体对全国人民进行的狂轰滥炸式宣传,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对宁铂两岁能够背诵30多首毛泽东诗词、五岁学中医开处方、14岁被中国科技大学破格录取的故事,依然津津乐道,心驰神往。干政切瓜的故事,宁铂父亲如何严格辅导宁铂学习功课的故事,被演绎得神乎其神,依然强烈地鼓舞和引导着父母们。人们从神童一路谈论到眼下,某个同事或者某个邻居的小孩,谁谁经常获得数学竞赛奖;谁谁一举考上了清华、北大;谁谁考取了公派出国留学。人们谈论的时候羡慕得双眼贼亮。我被晾在了一边。最后人们热切地彼此咨询、打听和介绍:汉口的青少年宫或者武昌的华中理工大附近,开办了某某幼儿数学班;或者说,某某老师可神了,在家里秘密开办辅导班,不通过熟人介绍人家不收学生,而只要进了他的班,数学考试绝对拿高分。听说还有某某老师,特点是会抓题,每逢大考,抓题几乎八九不离十,只是收费比较昂贵;不过那也合算啊!     终于有一天,我的一个好朋友,在闲聊的时候猛然拍了我一巴掌。说:“拜托啊,你就不要再说亦池将来当厨师的故事了。你是傻呀还是发昏了?一个女孩子,厨师是个什么好职业?在社会上地位能够高到什么程度?过去我们教育孩子,讲的起码也是要当科学家和工程师,讲的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的要求更高了,首先起码要能考上一个全国重点大学吧?你没有听说美国硅谷的那些软件工程师,那些博士和博士后,哪个不是小轿车大房子。亏你还是一个作家,什么时代什么社会了,还到处讲你女儿做什么厨师?人家谁爱听?谁有闲心和你瞎聊?现在大家就一个孩子,出不得半点差错,要聊就聊点有用的,看看怎么把小孩的学习抓上去。”     “可是”,我说:“我们亦池才刚满周岁呢!”     “是啊!那又怎么样呢?周岁已经会走路会说话了,你就应该抓紧她的学习了。学习是一步一个台阶的事情,学习成绩当然是从娃娃抓起了!要不将来忽然就能考上重点大学?你傻吧你?人家现在许多人都是从胎教就开始呢。”     这一巴掌这一番话,果然让我心惊,顿时我明白了为什么亲朋好友都不跟着我乐。原来,现在一个小生命还在母亲腹中,就被开始要求接受胎教,就要间接收听英语教材了。     我不敢大大咧咧了。     我开始了十分着意的调查研究。我利用一切机会,比如家长们在公园带孩子玩耍、在医院小儿科看医生、孩子们住院挂水、排队注射各种疫苗,等等,普遍访问了父母们。     结果,几乎所有父母的想法与说法惊人地一致。他们认为:作为父母,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快乐童年。可是,看到别人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得更早,学习抓得更紧,就有紧迫感,你不赶紧抓行吗?如果将来你的孩子落后于别人,他岂不抱怨父母没有更早给他提供学习条件?自己的孩子不一定是神童,但是如果抓成了神童岂不更好?现在改革开放搞经济了,文凭成了衡量一个人水平的最基本标准。那些大公司的白领金领,哪个不是硕士博士?现在连中央提干部都看学历呢。中国人口如此众多,就业竞争已经很激烈,贫富悬殊越来越大,将来只会越来越激烈。如果一个孩子将来没有好的职业赚不到足够的钱,没有足够的钱穷得要命他能够快乐吗?而孩子的未来,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取决于他将来能够考上什么样的大学。如是,一个推论就顺理成章地成立了:如果想考上最好的大学,就必须考上最好的高中;如果想要考上最好的高中,就必须进入最好的初中;自然,之前也就必须进入最好的小学;如果想要孩子在最好的小学就名列前茅,那就必须在幼儿时期就开始学习,超过他人。     千万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不知道是谁最先说出来的一句缺乏逻辑的混帐话——却早早就在文化层次较高的家长们中间流行并被推崇为至理名言。     惊愕与反感,久久冲击着我的内心。如果不是我自己生育了一个孩子,我怎么敢相信这个现实?望子成龙原本是父母对孩子爱的心意,应该是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断用自己爱的举动和行为,用自己的品格和德行,去启蒙、引导和树立的一种标准和理想,同时还需要孩子心甘情愿地接受并慢慢转化成为他们自己的主观意识。怎么眼下就变成了如此急功近利的社会现状呢?父母们怎么就盲目到了无知的程度,居然个个深信并接受如此违背天理常情的教育方式呢?     普天之下,所有的幼小生灵,无不有一个自然成长的过程。天真快乐地吃睡玩乐逗耍,这是幼小生命的本能启动,它们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生命知识,远不是什么英语录音磁带和识字课本可以替代的。每一个做父母的人,都是从儿时过来的,只要善于扪心自问,就不难发现一个人童年以及少年时代的经历,其实是最宝贵的,是我们对世界最初的认识、理解和感情基础,是我们一生的记忆源泉和个人性格的决定因素。     何况,人生根本就不是一场简单的比赛!     何况,人生更没有什么整齐划一的起跑线!     何况一个人小时候成绩的好坏与若干年之后的成就、富有与幸福,往往不成正比!     何况世界是如此复杂,一切都是变数。     课本教育只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单纯知识的教学。读、写、算永远都是工具。一个没有学过算术的孩子只要送到店铺当学徒很快也能够学会计算。一个人若要稳稳地立足于世界,能够应对世道的各种变化,取得稳固的成功和成就,他需要的是与他自己个性相得益彰的各种知识和能力,其中最主要的是如何与人相处,因为社会是人组成的!     正如我在孕期就再三思索的那样:我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善于体贴他人和富于合作精神的人;一个具有理想并善于抓住机会实现自己理想的人。我坚信我是对的。我并不以为我一周岁的孩子比别的孩子更多学会了读写算,就更加接近了将来的理想。更重要更广博的知识几乎都是非课本知识。得让孩子从生活中学习生活,从游泳中学习游泳。得让孩子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自然地获得这个阶段应该有的成长经历和经验包括教训。任何阶段的拔苗助长都是一种残害,尤其是人为的、根本就不可能助长的那种拔苗,简直就是在摧毁一个新生命!     但是,很遗憾,我失败了。绝大多数父母无法从流行的教育观念和模式中突围出来。知道我职业的人还会善意地嘲笑我的书生气。几乎人人都在逼迫自己的孩子学习,用超大量的课本知识全部侵吞孩子自然生长的生命知识和生命快乐。整个中国的儿童教育铁板一块。我再也无力反抗这众口一词的巨大现实。我沉默了,我不再说服其他家长。我选择独善其身。     我热烘烘的头脑被大家泼了一盆凉水,人们把我从初为人母的糊涂欢喜中唤醒过来。我孤身奋起,开始郑重思考我孩子的教育问题。既然现实社会已经成为一个不能任我的孩子自由生长的泥沼,那么我必须加倍努力和奋斗,让我们自己来建设和保持我孩子良好的生态环境。     那一天,我带着小亦池学习走路,她忽然想要攀爬我们家附近省委机关食堂那高高的台阶。在最关键的时刻,她把她的小手伸向我,毫不怀疑地放进我的巴掌;我握着她的小手,轻轻带了一把,小亦池就攀登上来了。她纵身投入我的怀抱,那感恩和喜悦简直波澜壮阔,直扑我面。瞧瞧这小手,这花朵朝向阳光的天生信赖,让我心里疼爱和感激得直打哆嗦。人生的第一次攀高对于这个小生命来说,是何其重大与危险,我又怎么能够辜负她?她今后的道路该有多少次攀高,我又怎么能够不守护她?     来吧我的孩子!     无数次,我凝视我的女儿,凝视这充沛又娇弱的小生命,我生怕自己没有尽到力量,又生怕自己用错了力量!如何宽严适度,如何慈爱却又是非鲜明并坚定不移,如何鼓励个人爱好而又绝不放纵,如何在帮助她、爱护她、安抚她和支持她的同时,又注意了锻炼她、纠正她,约束她不能让她养成称王称霸的习惯。     果然,真的如斯伯克博士书中论述的那样,当我在一年的时间里,每天为她换尿布,替她洗澡,给她喂食,对她微笑,和她说话;为她罹患的所有婴儿疾病看医生,住医院,打针,擦药,喂药,换敷料;每次喂奶以后硬是抱着她拍背一直拍到她打嗝;凌晨两点必须喂奶一次,凌晨四点必须把尿一次;我的孩子,她就感到她是属于我的了。才四个月大,她就非常努力地冲着我呼唤出了响亮的“姆——妈”。才五个月大,她就懂得四处扭头寻找我并且我的微笑明显让她快乐和放心。六个月她把拉扯我的头发当作亲热,8个月她就明白拉扯我的头发和啃咬我的脸颊是不对的,并且逐步改正。接近9个月,她就突然站立起来奋力学习走路。11个月她就会听从我的话不再抓破和咀嚼书籍。12个月她已经知道用她的小手抚摸我,来回报我给她的抚摸了。     我发现,父母、尤其是如我这样亲密看护孩子的母亲,事实上就是孩子的老师和榜样。我本着什么精神什么感觉来对待她照料她,她就很容易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和表现。孩子是一个奇迹。许多时候,婴幼儿比我们想象得要强大得多。我的小亦池常常有自己的主意,她知道自己需要多长时间的睡眠,她甚至知道自己发烧了,她会撩起沉重的眼皮提醒你关注她。我的孩子仅仅一周岁,她就让我相信她具有难以估测的潜在能力,包括我们父母希望孩子所具有的理想主义、创造力、学习能力和灵性。     在孩子身上的发现,使我这样地敬畏幼小生命。我意识到:关键在于父母!在于与她婴幼儿阶段密切相处的母亲。你得领引和配合孩子,你得让她从小就骄傲地认为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有用之才,并且有能力应付挑战。     首先需要好好学习的,原来是我。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年轻时候的争强好胜,正在悄然改变。我不再觉得一手一脚亲历亲为地抚养孩子耽误了我个人的写作事业。在我孩子一周岁前后,我的小说《烦恼人生》频频获奖,我频频奔赴北京、上海、天津等各大城市领奖。可是每一次我都没有坚持到会议结束,因为牵挂家中幼儿,我总是提前回家。     回家以后,我久别重逢一般抱起我的孩子。我对她热烈地轻声细语。我把自己获奖的过程都说给她听,尽管小亦池无法听懂我的故事,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要给她一种感受:她是我最亲的人!我是如此牵挂她!我是如此信赖她!     我一遍又一遍地和我的小亦池说话,我把她放在膝盖头坐着,与她面对面,用手指抚摸她的小脸,我告诉她:我养育了她,我照料她,我看着她一天天长大,逐渐成为一个健康而杰出的孩子,我是多么开心!我是多么感谢她!她让我对自己的生活是多么满足,无论我获得全国文学奖乃至世界上其他什么文学奖,我的成就感都不能与拥有她而相提并论。自从有了她,任何荣耀都不能让我看到生命的永恒之美,唯有我的孩子——这是我发自内心的感受!     与我前后生孩子的几个朋友,先后都把孩子送到老人那里去抚养了。因为她们有自己的事业,每天要上班,要开公司,要做生意赚钱。她们认为只要赚足了钱,只要事业有成就,将来她们的孩子就会幸福。我绝对不能同意这种做法和说法。我不和朋友争论。我只和我的小亦池谈心。     我产假期满上班以后,我也要在每一个清晨亲吻我的孩子,每一个黄昏赶回家为我孩子做一顿美食,然后我们一起外出散步。晚上即便写作,我也时常要去俯身闻闻我孩子身上的奶香气,把她逗得咯咯笑。小保姆或者老人怎么能够替代母亲呢?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就是说一个孩子人生最初的三年是非常重要的,是形成她个性的根本时期。她将来会是一个乐观主义者还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人生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是具有信任感还是易于狐疑?是宽厚大度还是心眼狭窄?都和抚养她的人的态度与品质有极大关系。无疑,一个孩子的个性将决定孩子将来的学习、成绩以及为人处世的方式。这是父母纵然赚钱再多,也无法重新塑造的。     孩子一辈子的幸福,从她出生的那一刻就开始了!而身为父母者的幸福,也从孩子出生那一刻开始了!在我与我的孩子朝夕相处之中,我深深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认定了这一点。     我的小亦池总是入迷地倾听,对我发出骨肉至亲的那种神秘微笑。每当这种时刻,我就满有把握。我知道我的孩子将来不会辜负我的期望。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来吧孩子》其他试读目录

• 当孩子来临
• 周岁惊见教育问题 [当前]
• 创建我们的育儿“三项基本原则”
• 甩开小学的沉重